20曹刿论战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曹刿论战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4: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曹刿论战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
B.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
C.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
D.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夫战,勇气也
5.下列对句子的语气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发议论) B.刿曰:“未可。”(表否定)
C.夫大国,难测也……(发议论)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表赞成)
6.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二、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 ) 小惠未遍( ) 小信未孚( )
又何间焉( ) 公与之乘( ) 长勺( )
三、填空题
8.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______时期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__体史书。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__”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
(3)出自本文、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
(4)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腰白玉之环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
10.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发?
四、情景默写
11.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解释为何追逐齐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五、综合性学习
12.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深刻思想,先贤读兵论战并不崇尚单纯以武力制胜,古代兵家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之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常常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材料二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曹刿论战(节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谢翱传(节选)
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军门④,署咨事参军。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奠。
13.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______》。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 )
(2)翱一布衣尔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
16.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17.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_______;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______(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
18.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
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
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B.“遂”应读“suì”。故选B。
2.B
【详解】B.句意: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故正确的停顿应为“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故选B。
3.D
【详解】D项句子和例句都是省略句,A、C两项是倒装句,B项是判断句。故选D。
4.D
【详解】A.“牺牲”,古义为祭祀用的牲口,今义为舍弃自己的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B.“狱”,古义为诉讼案件,今义为监狱;
C.“鄙”,古义为目光短浅,今义为品德低劣;
D.“勇气”,古今义都是“敢作敢为豪不畏惧的气魄”;
故选D。
5.A
【详解】A.句意:又为什么参与呢?为一般的疑问的语气,并不是发议论。故选A。
6.B
【详解】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奋。气,士气。再,第二次。而,就。衰,衰弱。三,第三次。竭,竭尽。句意: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故选B。
7. ɡuì biàn fú jiàn chénɡ sháo
【详解】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注意“遍”“孚”“间”“乘”的拼音。遍,普遍。孚,使人信服。间,参与。
8. 春秋 左丘明 编年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彼竭我盈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示例:一鼓作气。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或两汉之间。作品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2)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狱、察”等字词容易写错。
(3)本题考查成语。
《曹刿论战》中有许多成语。任选一个填写即可。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逐渐低落,力量逐渐衰竭,不能再振作。
辙乱旗靡:车辙错乱,旗帜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4)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紧扣“‘登轼而望’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本题中的“惧、测、焉”等字词容易写错。
9.(1)得:同“德”,感激,感恩 (2)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3)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使……听到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得,通假字,同“德”,感激,感恩。
(2)腰白玉之环:腰间挂着白玉环。腰,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在腰间佩戴。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闻,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听到。
10.(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平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寻找展现能力的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详解】本题考查个性化感悟。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弱国,为何却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是因为自知平庸的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允许平民曹刿一同参战,并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指挥,才使鲁国以弱胜强。鲁庄公有容人的雅量,有用人之长的慧眼。本体扣住“毛遂自荐”谈应该如何寻找机会展现自我,“推销”自我做答即可。
11.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详解】(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这是曹刿请见的原因。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这是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表现。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意为: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散乱,远望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赶他们。这是曹刿向庄公解释为何追逐齐军。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意为:齐国是大国,难以估测,我怕他们有埋伏。这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注意易错字:鄙、察、辙、靡、逐、焉。
12.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愿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详解】考查对文本内容和漫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材料一,阐述了在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不崇尚武力,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从材料二看,中华民族砸碎禁锢和平鸽的法西斯的笼子,放飞和平鸽。据此可概括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好和平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地努力着。据此理解作答。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13.送东阳马生序 14. 适逢 平民 15.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一定用诚心(合理裁决)。或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16.C 17. 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敬佩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 平民,爱国 18.C
【解析】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明初文学家。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送东阳马升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会:适逢,正赶上。
(2)句意为: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布衣:平民。
15.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狱,(诉讼)案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三”不是实指,是多次的意思。“复再拜”是“又拜了两次”的意思是,本句翻译为:谢翱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故选C。
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第一空:根据甲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敬佩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
根据丙文“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署咨事参军”分析可知,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
第二空:根据乙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和丙文“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分析可知,二者都是“平民”。
根据乙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和丙文“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分析可知,二人都爱自己的国家。
18.C.有误。丙文没有体现“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的主张。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刻画了谢翱的人物形象。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乙)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丙)①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他的父亲谢钥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行于世。谢翱继承父亲的治学,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谢翱曾率乡兵来投拜军营,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
②等到南宋灭亡以后,文天祥被俘而死,谢翱悲痛难忍,只身在浙江以东地区游荡。浙江桐庐建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台,威严高耸达千丈。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设立文天祥的牌位,举手行了两遍礼,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毕,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文天祥招魂。唱完以后,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第二年乙未年间,谢翱因为肺病发作而死,时年四十七岁。
③我称颂评价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只因为受到了文天祥的知遇,谢翱不辜负文天祥的知遇,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之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