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面具与中国戏剧脸谱
面具是一种横遍全球纵观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为学术界所重视。面具是造型艺术的一个特殊领域,尽管奇形怪状,但也是造型艺术的一项重要的成就。而戏剧脸谱文化,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化,舞台艺术感强烈,对人物的造型塑造细致准确,丑恶分明。而在这两者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俄罗斯的面具文化和中国的戏剧脸谱。
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欧洲文明中独具一格,是极少数面具溶入日常生活的城市。18世纪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离不开面具,人们外出,不论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这专属于威尼斯的面具就是那有名的“包塔”。这些或奢华惊艳,或精致华美,或诡异小巧的面具隐藏着一张张脸孔后面的真实;身分的虚拟创造一种迷离的幻境。狂欢节上,人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真实身份,所以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恣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仿佛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夜宴。
威尼斯面具,似乎从整体上来看,主题是张扬华丽,虚掩真实。华丽多变的面具,没有美丑,没有富贵与贫贱。一张张美丽动人,千奇百怪的面具,是否扣动了你的心弦?假面后的眼睛,到底想告诉你什么?任凭光阴荏苒,夸张、华丽、戏剧化依旧是缤纷多彩的威尼斯假面的共性;工艺精湛程度、装饰物的复杂、别致贵重依然是衡量假面价格的不变元素。华美如斯,搞怪如斯,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面具文化充分糅合了古典精致,现代诡魅,令人屏息凝神。实在是人类文明史上独具一格的艺术创作。
假面与迷离之城威尼斯,狭街窄巷形成一座巨大的迷宫,让人目眩神迷,也更加深其神秘感。在扣人心弦和费心猜疑之中,在悠远和凋零的不稳定平衡中, 假面掩盖了一切,有的只是迷离动人的梦境。奢华香艳的假面,华美繁丽的服饰,深不可测的眼神合着浪漫的气息,一个个曲折的假面传奇故事似乎就隐藏其中,令人神往不已。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它作为中国的一种国粹,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造型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迷人魅力。相传南北朝和隋唐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就是脸谱的鼻祖。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中国戏曲脸谱与人物角色相配当,也是一种化妆效果,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戏曲脸谱的变形大胆而夸张,正所谓“粉墨青红,纵横于面”。
但是,这种大胆和夸张,又不是随便涂抹而成的,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脸谱跟戏剧中的角色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甚至还能大概体现人物角色在当时时代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职业,。再者,中国戏剧脸谱能反映后代对该人物的评价,因此在戏曲人物造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感染力极强。人都说眼睛、面部是情绪、心理的窗户,而脸谱是观众的视觉中心,脸谱对唤起观众审美心理的美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五颜六色,变幻无穷,内涵丰富,.让人遐想连篇。
中国戏剧脸谱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主要是在京剧中得以体现。然而个人认为它的宣传力度做得不够,未能做到雅俗共赏,事实上一般人难以有机会看到。戏剧脸谱不像小品,二人传这些表演艺术在民间有很大的群众基础,戏剧脸谱文化被放置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它的传承和发展空间都面临很大的局限和挑战。而这传承历史发扬传统的艰巨任务就压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因此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去了解祖国的这种优秀表演艺术。
总的来说,西方面具主要用于娱乐欢庆和掩盖身份之用,东方戏剧则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和京剧表演之用,然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面具文化,无一不体现着当地人的思想观念或是民俗风情,人们将自己的观念用物质的形式逐一体现出来,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假面文化。从不同风格的面具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区文化精髓及不同文化地区的文化特点。让人流连往返,美不胜收。
课件6张PPT。面具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做。
面具分为许多种:人物、动物、植物。
桑耶神舞铜面具铜制面具木质面具加纳瓦努阿图笋壳面具彝族 哈尼族草质面具壮族纸 泥胎面具棕板面具——哈尼族藏族《独特的装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了解面具艺术的起源与演变、种类等知识;能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件有特色的纸质面具。
过程与方法:课题引入-探究分析-设计制作-展评表演-拓展小结
学生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设计完成面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体会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参与、勇于表现的态度。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加深对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面具的艺术知识、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面具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色的面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源,手工面具教具,面具图片,实物等
学生准备:搜集面具相关实物,准备各类手工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整理班级秩序,进行点名。
二、导入
欣赏一些常见的装扮图片或真人面具图片。(小朋友戴面具的图片)
◆面具和脸谱的区别?
◆在什么场合见过或使用过面具?
三、授新课
1、面具知识简介
面具:指在文娱表演或化装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简述起源和演变。
面具大致分类:特定形象面具、剧情要求面具、娱乐活动面具
2、实物图片展示,了解民间面具
藏戏面具、萨满面具、贵州安顺地戏面具、彝族变人戏面具及其他面具等
A、你看这些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原始人为什么要戴这么恐怖的面具?(驱鬼,丧葬、酬神等作用)
讲兰陵王故事,让学生提升对了解面具的兴趣。
3、我国传统民间面具共同的特征
在人类的原型基础上提炼概括
造型装饰一般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色彩饱和,对比强烈
面具制作步骤
1、根据学生的喜好,构思形象,确定制作样式。
2、可用卡纸绘制,剪贴完成。也可以纸盘为胎基,用纸、黏土、彩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捏、贴等方法塑制完成。(学生可主要做纸质面具)
3、注意面具的大小,特别两个眼孔的位置、距离要与佩戴者相符。
4、面具两旁的穿线打孔要注意,不要把面具扯破。
五、拓展
国外面具图片欣赏简介(图片欣赏及视频欣赏)
A、非洲面具B、日本面具C、威尼斯面具
六、课堂小结
随着时代发展,古老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被淡化,而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旅游时,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体验制作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喜悦。
《独特的装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独特的装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探究面具艺术的过程中,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及其文化内涵,学会设计制作面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外面具艺术的探究,学会一般欢庆聚会中的面具设计与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面具相关知识,学习设计制作面具,丰富校园艺术节的内容,让学生感受热情洋溢的校园艺术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学会设计制作一般欢庆聚会中使用的面具。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面具、制作面具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情境导入:
教师头戴面具进入课堂,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提出疑问:曾经戴过面具吗?自己制作过面具吗?你认为面具一般在什么场合佩戴?面具有哪些功能?
生:......
教师引出课题:独特的装扮。
2、发展阶段
(1)面具:
面具是指在文娱表演或化妆舞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面具作为舞蹈和戏剧中的道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几千年来,由于人们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并延续至今。
(2)中国传统面具艺术的功能分类:
包括:跳神面具、祭祀面具、礼仪面具、镇宅面具、戏剧面具等。
(3)制作面具的材料:
大多数采用:木头、布、纸、瓷、泥、皮、石膏、瓢、鳖甲、铜等。
(4)传统的面具形式:
A、傩舞面具:
傩舞面具用于傩舞表演。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本上吸取民间戏曲形式的一种戏曲形式。源于远古时代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社火面具: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别。社火面具源于西周,是至今保存延续下来的民间吉祥物。社火面具采用纸塑或者木雕制作,其角色造型是根据世代相传的口诀进行的。
藏戏面目:
藏戏是在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杂技以及藏传佛教祭祀礼仪等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载歌载舞类似的舞蹈剧的广场艺术表演形式。表演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舞蹈祭祀仪式,为观众祈福祝愿,求神祖保佑。藏戏所戴的面具形式较为固定,世俗痕迹明显,为广大藏族群众所喜爱。面具多为皮质或者布质,很多使用木材雕刻。
3、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的物品制作面具,通过设计制作精美独特的面具给我们带来更多美的感受。在对传统的、民族的艺术品种的了解和初步制作体验中,加深对我国本土美术文化的认同。
作业布置:
为校园艺术节设计制作面具。
1 设计大胆创新,造型独特。
2 运用剪、刻、粘、贴 、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3 选择易找的材料,进行材料的综合利用。
4 在面具制作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配合理。
课件13张PPT。
独特的
装扮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品。
早在几千年前,一些原始部落
就头戴面具,挥动兵器,赶走
魔鬼,他们相信这些面具会赋
予他们一种奇特的力量。面具的历史:中国面具的主要类型:藏戏面具贵州面具百戏面具彝族面具萨满面具 藏戏面具艺术 制作精致
造型独特
中国面具 多彩的藏戏面具中国面具藏戏面具的设计有什么特点?造型夸张中国面具贵州傩戏面具贵州面具中国面具百戏面具中国面具彝族面具中国面具中国面具萨满面具说一说:
孩子们,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既漂亮又独特的面具,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面具都有哪些特点? 造型形式富有创造性夸张多样课堂实践作业:以4人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有趣的创意面具。要求:
设计:面具设计要新,奇,有创意
绘制:涂色要丰富,粘贴要精细
剪刻:沿外轮廓剪好,剪出眼睛的位置,大 小要适宜。
组合:把事先准备好的东西粘贴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