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唐雎不辱使命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色挠(ráo) 弗敢易(fú) 天下缟素(gǎo)
B.唐雎(jū) 庸夫(yōng) 以头抢地(qiǎng)
C.休祲(jìn)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D.怫然(fú) 夫专诸(fū) 寡人谕矣(yù)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聂政之刺韩傀也/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B.徒以有先生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不说 B.故不错意也
C.仓鹰击于殿上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5.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B.天下缟素(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穿缟素)
C.虽千里不敢易也(数词用作名词,方圆千里的土地)
D.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人)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臣民对古代帝王的敬称。
B.《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C.“岂直五百里哉?”一句中的“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吗”。
D.《战国策》是宋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二、字词书写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 )韩傀( )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 ) 彗星袭月( )天下缟素( ) 寡人谕矣( )
三、填空题
8.填空。
(1)《战国策》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__________篇。
(2)唐雎是_______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_______的谋士,他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__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__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______。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唐雎不辱使命( ) 以大易小( ) 请广于君( )
以头抢地耳( ) 休祲降于天( ) 天下缟素( )
秦王色挠( ) 长跪而谢之( ) 大王加惠( )
秦王怫然怒( ) 徒以有先生也(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10.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文言句式。
(1)非若是也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3)受地于先王
(4)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1.列举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不少于300字。
五、综合性学习
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滞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 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 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12.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13.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 字以内)。
14.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15.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问题。
【文本一】
十年春……对曰:“夫战……故逐之。”
(选文略,见课文《曹刿论战》)
【文本二】
万里赴戎机……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文略,见课文《木兰诗》)
【文本三】
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
(选文略,见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任务一:掌握词语有办法
16.理解词义的变化,填写表格,掌握实词
实词 词义的变化
(1)福 “福”的甲骨文字形,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的形象、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的意义,本义就是(①________),如“神弗福也”的“福”。祭祀后要把祭品分别送人,这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名词“福”,如“五福临门”的“福”。
(2)鄙 鄙的古字是“啚”,本义是在城外所建的粮仓。由于“啚”一般都在郊外甚至更远,因而“鄙”引申义为边远之地,如“边鄙之地”的“鄙”。在中心城市人的眼中,边远地方的人没有他们见多识,因此,“鄙”引申为形容词(②________),如“肉食者鄙”的“鄙”。
任务二:了解义项,掌握词语
17.根据“从”的义项归纳,解释下面句子中的“从”。(只填序号)
“从”本义是“两个人在路上相随而行”。读cóng时的义项:A.[动词]跟随,跟从;B.[动词]听从,顺从;C.[形容词]和顺;D.[介词]自、由;E.[介词]向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2)战则请从( )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5)便舍船,从口入( )
(6)从此替爷征( )
任务三:朗读和翻译句子
18.小语和小文对“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朗读停顿产生了分歧。小语认为应该读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小文则认为“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是用来扶的,不能“登”,她认为应该这样停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你赞同谁的朗读停顿?请选择并按照该停顿翻译句子。
任务四:说英魂内涵
19.三个文本中的人物,都有英雄气概。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探究英雄的丰富内涵。
英雄 忠 (1)曹刿________
木兰代父从军
勇 (2)唐雎________
木兰英勇杀敌,凯旋
智 曹秽善抓战机,指挥若定
(3)木兰________
任务五:了解数字作用
20.三个文本都运用了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和下面的对话加以探究,把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
小文:文本一中“齐人三鼓”的“三”是三次,另外文本三中“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伏尸二人”中的数字,都是确数,那么“流血五步”中的“五步”是确数吗?
小语:我发现文本二里的数字比较多,先有“壮士十年归”,后有“同行十二年”,到底几年呀?这首诗里的“十二”很多,除此之外,还有“百”“千”“万”。
小文:文本三里“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也用了“百”“千”。
小语、小文: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呢?
你: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挠”应读náo;
B.“抢”应读qiāng;
D.“夫”应读fú;
故选C。
2.D
【详解】D.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因为/介词,用。
C.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
D.介词,到/介词,从。
故选A。
4.D
【详解】A.“说”通“悦,高兴、愉快”;
B.“错”通“措”,安放,安置。;
C.“仓”通“苍”,灰白色;
故选D。
5.B
【详解】“缟素”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故选B。
6.C
【详解】A.“寡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应是“三个有志之士”。
D.“宋代刘向”不正确,应为“西汉刘向”。
故选C。
7.jū;kuǐ;guān;xiǎn;qiāng;xí;gǎo;yù
【详解】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8. (1)西汉 刘向 33 (2)安陵 有胆有识 (3)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详解】(1)《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共三十三篇。
(2)唐雎是 魏人,纵横游说之士。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可知他是安陵国的使臣;从他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
(3)本题考查默写。原文是: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本题易错字有:彗、贯、仓,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不要写同音字。
9. 辱没,辜负 交换 扩充 撞 吉凶的征兆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屈服 道歉 给予恩惠 盛怒的样子 只,仅仅 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详解】此题考查重点实词的意思。解答此题,需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句子大意,理解重点实词。
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以大易小: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易:交换。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以头抢地耳:用头撞地罢了。抢,撞。
休祲降于天: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的预兆。祲,凶险的预兆。
天下缟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
大王加惠:大王给予恩惠。加惠:给予恩惠。
秦王怫然怒:秦王勃然大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以:因为。
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10.(1)判断句,“非……也”表否定判断。
(2)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
(4)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详解】(1)非若是也:不是像你说的这样。“非……也”表否定判断,判断句。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者,……也”表判断,判断句。
(3)受地于先王: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倒装句,状语后置。
(4)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省略主语“吾”,是省略句。
11.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解析】略
12.①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③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答出两点即可) 13.示例一: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
示例二:军事影片扬我国威 14.示例: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15.要求:(1)能举具体事例(2)有自己的看法(3)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从材料一的最后一句“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材料二中的两个影片的展示及观众的赞誉,材料三中 的第一句“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可概括出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1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要围绕活动主题,中心明确,语言简洁有力,易懂易记,可用对偶的修辞。示例一:观爱国影片,壮中华豪情。示例二:英雄的事迹要传颂,英雄的精神要传承。
14.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写颁奖词要注意几点:(1)高度概括,简洁凝练;(2)内容多为主人公的事迹以及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3)语句清新,文笔优美。在表达方式上,颁奖词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示例:为人民扫除雷患,你奋勇争先;为战友血染雷场,你无怨无悔。你用“你退后,让我来!”的铮铮壮语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你,就是中国军人的骄傲!
15.开放性试题。围绕“论英雄”的主题,结合所给材料,举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邓稼先。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两弹元勋之一,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示例二: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雷锋,他做好事不留姓名,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将雷锋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16. 赐福,保佑 浅陋,目光短浅 17. B A E A D D 18.示例一:我赞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翻译:(曹刿)向下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
示例二:我赞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翻译:(曹刿)向下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扶着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 19. 不顾乡人的反对,主动请见。 以死抗争,维护国家尊严。 从军多年,没被发现是女子。 20.文本一中的数字,体现了长勺之战的进攻过程,表现了曹刿的指挥才能。文本二中的数字均为虚指,是“很多”“很远”的意思,突出了木兰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不慕名利的形象,体现出了叙事性民歌情节传奇、夸张的特点。文本三中的数字均出自秦王与唐雎的对话,秦王用“百”“千”强调天子怒的威力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是用来吓唬唐雎的。而唐雎的回答,先用了三个确数,表明“士之怒”自古有之,以此表明自己的以死抗争的决心;“流血五步”我认为是虚指,和“流血千里”形成对比,突出“士之怒”死伤虽少,但影响巨大,是对秦王的有力反击。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1)根据“‘福’的甲骨文字形,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的形象、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的意义”可知,“福”作动词,本义为:赐福,保佑。
(2)“肉食者鄙”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理解为:浅陋,目光短浅。
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从:听从;故选B。
(2)句意: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从:跟随;故选A。
(3)句意: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从:向;故选E。
(4)句意: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从:跟随;故选A。
(5)句意:渔人便下了船,由洞口走了进去。从:自、由;故选D。
(6)句意:由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从:自、由;故选D。
18.本题考查断句及翻译。
重点词:辙,车轮碾出的痕迹;轼,车前横木;故翻译为:(曹刿)向下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
可在“下”“登”后个断一处,“下”与“视其辙”两个动作连贯;“登”与“轼而望之”两个动作连贯;
亦或是在“下视”后断一处,体现其“视”的重点在“辙”,在“登轼”后断一处,体现“望”的重点在于“之(齐国的军队)”。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第一空:
根据《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在即将发生战争时,曹刿不顾乡人的反对,主动请见,为国家建言献策,体现其“忠心耿耿”。
第二空:
根据《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知,唐雎要效仿前人,以死抗争,维护国家尊严,体现其“勇”。
第三空:
根据《木兰诗》原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知,木兰从军多年,没被发现是女子,可见其“智”。
20.本题考查文言文中数字的作用。
《曹刿论战》原文体现数字的语句“齐人三鼓。刿曰:‘可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准确把握作战的时机——“三鼓”后,在齐军使其衰微时发动进攻,体现了长勺之战的进攻过程,表现了曹刿的指挥才能。
《木兰诗》中体现数字的语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十”为虚指,体现战争惨烈,战争时间之长;“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十二”“百千”为虚指,体现可汗赏赐之多,侧面体现木兰功勋卓著;而她却选择“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体现其不慕名利的形象;体现出了叙事性民歌情节传奇、夸张的特点。
《唐雎不辱使命》中体现数字的语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在唐雎拒绝“换地”的请求后,秦王用“百万”“千里”来体现自己盛怒下的威力之大,目的是想震慑(吓唬)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用了三个确数,表明何为真正的“士之怒”,联系“挺剑而起”可知,体现了唐雎以死抗争的决心;“流血五步”为虚指,与“流血千里”形成对比,意在表现“士之怒”死伤虽少,但影响巨大,是对秦王的有力反击。
【点睛】参考译文:
【文本一】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文本二】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文本三】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