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短文两篇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4:53: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短文两篇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骨骼(gé) 褶皱(zhě) 携带(xié)
B.地壳(ké) 劫难(nàn) 两栖(qī)
C.潮汐(xī) 漂移(piāo) 追溯(sù)
D.链条(liàn) 陨石(yǔn) 膨胀(zh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哲学 浅尝 孜孜不倦 狂忘自大
B.策画 聪颖 修剪移接 欣然忘食
C.顺畅 承认 豁然贯通 文采藻饰
D.粗暴 王粲 味同嚼腊 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个当头,高谈阔论没有用,得采取具体行动才行。
B.看得出来,村长的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一点儿没有寻章摘句的痕迹。
C.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的争论,使得哲学家们有活可干。
D.这家餐厅的菜味道一般,味同嚼蜡。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书籍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 ,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2)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 了。
(3)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 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A.湮没 耽搁 关于 B.淹没 耽误 关于
C.淹没 耽误 对于 D.湮没 耽搁 对于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B.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
C.许多学系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在外国大学研究院里也不一定有。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岂不是误人子弟?
D.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
6.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B.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C.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7.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C.《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二、字词书写
8.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怡情( ) 狡黠( ) 诘难( ) 滞碍( ) 阐证( ) 死抠( )
shè( )猎 zǎo( )饰 统chóu( ) 劝jiè( ) làn( )加 要jué( )
liàn( )达 吹毛求疵( ) 豁然贯通( ) 味同嚼蜡( ) 狂wàng( )自大
三、填空题
9.填空。
(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________。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__________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诘难:__________
寻章摘句:__________
(3)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味同嚼蜡:__________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吹毛求疵:__________
(5)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__________
(6)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豁然贯通: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1.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2)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我的发现:
(4)同学们就名著阅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某同学发表的帖子。请仔细阅读后,也发表一组帖子。
【帖子组一】 《格列佛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奇妙无穷的想象力,在荒诞的情节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弊端做了无情的批判。
【帖子组二】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回答问题。
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②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④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⑤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2.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14.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
15.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谈读书》,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美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2)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17.选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8.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9.阅读选文“读书使人充实……皆有特药可医”,说说读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20.阅读选文之后,你对读书有哪些新的认识?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1.第②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七、作文
23.微型写作
培根的《谈读书》多处运用比喻论证。如,为了证明“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就运用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请你确定一种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也用比喻论证来证明此观点。不少于100字。
情境预设:①逆境成才②天才来自勤奋③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地壳(qiào)
2.C
【详解】A忘—妄;B画—划;D腊—蜡
3.D
【详解】D.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此句望文生义,使用有误。故选D。
4.D
【详解】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意思分析即可。湮没:埋没。淹没:(大水)漫过,盖过。耽搁:耽误,搁置、停留。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对于:表对象。关于:表关涉。根据语境意思,(1)成就没有消失,泯灭,应填“湮没”。(2)把基本的东西耽误了。应填“耽搁”。(3)后面指出所涉及的对象“正经正史”,应填“对于”。故应该选D项。
5.C
【详解】A.要把“子自知”后的逗号移到引号外面;
B.将“三、五”之间的顿号去掉,在此是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D.去掉书名号;
故选C。
6.A
【详解】A. 只是直接进行陈述,不是比喻句,更不是比喻论证,BCD三项都是比喻论证。故选A。
7.D
【详解】A.《不求甚解》是驳论文,《谈读书》不是驳论文,是立论文;
B.《谈读书》一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C.《谈读书》是按照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这一顺序写的;
故选D。
8. yí xiá jié nàn zhì chǎn kōu 涉 藻 筹 诫 滥 诀 练 cī huò jiáo 妄
【详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怡情”: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使心情愉快。读“yí qíng”。注意据义定音。如“涉”“藻”“诫”“诀”“练”“妄”等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9. (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邓拓 《燕山夜话》
【详解】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和作者,了解作家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1)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培根随笔》《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2)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邓云特,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著有《燕山夜话》等。
10. (1)使心情愉快。 (2)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5)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 (6)指一下子就彻底明白。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释义。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词语(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如“诘难”是“诘问,为难”之意。而“咬文嚼字”在这里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
11.(1)下联:示例一: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示例二:品名著提升道德修养。示例三:品佳作弘扬民族精神。(对仗工整即可)
(2)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举行名著知识竞赛等 。
(3)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4)示例:《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很多时候糊里糊涂,不辨是非,一味地以慈悲为怀。但是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面对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妖魔鬼怪,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详解】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作答时要围绕着活动主题“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来拟写作答。答案是多元的。(2)本题考查活动栏目的设计。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为主题来拟写名称即可。(3)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本表反映的是中学生阅读兴趣,从表格看,大多数的中学生喜欢看“搞笑漫画”,不大喜欢看“文学名著”;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阅读缺少目的性等。答案是多元的。(4)考查对名著作品内容的了解。作答时,选择一部熟悉的名著,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拟写。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2.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3.过渡句。承上——表明读书必须活读,必须会意;启下一一以诸葛亮的例子再次说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可取的。 14.引用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论据,论证了“未晓处且放过”实际上与“不求甚解”有相通之处。 15. 示例:论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论据: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解析】略
16.(1)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2)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17.排比。突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 18.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读者所能获取的知识、信息少,读书的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19.示例:①塑造人的性格;②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20.示例:①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对各个领域的书都要有所涉猎。②拥有良好的读书态度可以帮助人提高修为和修养,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为自己的人生增彩;③读书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丧失自我;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
【解析】16.本题考查成语意思。
(1)寻章摘句:意思是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2)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
17.本题考查修辞赏析。
(1)修辞手法判断。通过三个“足以”可知,这句运用了排比修辞。
(2)“怡情”“博彩”“长才”分别指出了读书的好处,故这个句子突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同时,句式整齐,简洁,具有韵律美。
18.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1)论证方法判断。结合“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把“书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比成“水经蒸馏”。
(2)分析。结合“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味同嚼蜡”可知,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说明了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读者所能获取的知识、信息少,读书的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19.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概括。
(1)结合“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知,这里通过具体举例,证明读不同的书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故可概括读书的作用一:塑造人的性格。
(2)结合“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这里举出具体的事例,证明可以通过读不同的书帮助人弥补头脑中的缺陷,故可概括读书的作用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要求:要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思考、获得启示。
(1)示范1:结合“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知,读书的好处有许多,因此可得到启示: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对各个领域的书都要有所涉猎。
(2)示范2:结合“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可知,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能够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可得到启示:拥有良好的读书态度可以帮助人提高修为和修养,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为自己的人生增彩。
(3)示范3:结合“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可知,读书要有怀疑精神,要有自己的思考。故可得到启示:读书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丧失自我;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
(4)示范4:结合“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美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可知,读书要活,要把书和生活联系起来,不能死读书,因此可得到启示:要把读书和生活联系,要活学活用。
21.举例论证,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2.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最后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
【解析】21.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第②段画线句子举了司马迁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支撑下完成《史记》的例子,是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2.考查学生对选段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对论证思路的梳理,其实是对选段结构层次的梳理,做这类题先划分选段的层次,然后总结层意,再加上“首先、然后、最后”这类用语即可。第⑤段第1句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第2、3句从反面举了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的事例,第4句从正面讲道理,论述知识分子当“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以上是进行正反对比论证。第5句得出结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依序整理,加上“首先、然后、最后”即可。
23.示例: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逆境之所以能够造就强者,是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斗争,去求索,去提高。要战胜困难而改善处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成为强者,否则就会被逆境吞噬。只有强者,才能在逆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详解】此题是一道微型写作训练。要求选择一种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也用比喻论证来证明此观点。不少于100字。比如,天才来自勤奋,勤奋就是要不懈的努力,和后天形成的习惯与培养,与自己一如既往的追求。理想有着密相关的。坚持不懈的劳动,自然是“苦”事,但他们功的必由之路。高尔基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即可以熄灭,也可以旺盛的燃烧起来,而是它门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那就是劳动。”劳动在劳动就是勤奋,勤奋是产生天才的根本原因。勤奋有为,赖情无知博学多来源于勤奋忘我的劳动,只要我们在学习上花上舍的花一点力气用功夫,就必定能够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和智慧浇开放香的理想只花,获得真才实学。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