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通常一个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
A.10 m/s B.2 m/s C.60 km/h D.340 m/s
2、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小明用5min,骑自行车前进了2000m
B.刘翔110m栏赛跑的世界纪录是12秒88
C.雨燕在空中10s的时间飞行250m
D.铁路大提速后,“子弹头”列车的速度可达到250km/h
3、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进行漂流,当竹筏顺流行驶时,小明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A、河岸 B、小华 C、河岸边的树 D、迎面驶来的竹筏
4、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星是绝对静止的.因此它不能作为参照物
B、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
C、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D、一个物体被选为参照物,它就可视为静止
5、清晨,英林同学背书包骑自行车行驶在上学的路上,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的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
A、路边的树 B、迎面走来的人 C、背着的书包 D、路面疾驰而去的汽车
6、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
A.50千米 B.40千米 C.30千米 D.20千米
7、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8、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边长,则下图中正确的是( )
9、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 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 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 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0、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轻舟 B.两岸的山 C.河中的水 D.轻舟上的人
二、填空题
1、亚丁湾中国舰队护航途中,补给舰对驱、护舰进行综合补给。该过程中,若以补给舰为参照物,则驱、护舰是 的。
2、有一句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种描述是以 为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运动形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图中有小明、小红、小车、树木、地面,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说明上述观点。
回答:
以小红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可以说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若分别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可以说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同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4、我们的教室相对于_________是运动的
5、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6、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7、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0.8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8、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lmin后开往丙站,经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到丙站,从甲站到丙站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3、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1和T32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_________h_________min。
(2)T31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T31 车次 T32
北京→杭州特快 自北京起公里 站名 杭州→北京特快
15:50 0 北京 13:20
20:20 30 497 济南 41 8:33
1:16 24 979 蚌埠 54 3:46
5:45 53 1458 上海西 24 23:16
7:30 1664 杭州 21:40
实验探究
1、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以及如何变化,小明按如图所示完成,如下实验。
(1).实验原理: ;这种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属于 (选填“直接”或“问接”)测量方法。
(2).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 。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vAB= m/s。
(4).测量时若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将会导致AC段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 理由是 。
2、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小华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图甲所示.
(1).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下落的高度和 .
(2).实验时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 (选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
(3).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手段.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乙是纸锥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纸锥从A到B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AB , 从B到C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BC , 则vAB:vBC=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B
二、填空题
1、答案:静止
2、答案:云朵
3、答案:略
4、答案:太阳(月亮,星星)
5、答案:12.50;0.15
6、答案:1.83~1.86
7、答案:小;20
8、答案:1mm;30.0mm
三、计算题
1、答案:5 s 10 s 不能
2、答案:10m/s ; 12m/s ;9.33m/s
3、答案:①15小时40分钟
②≈110.4千米/时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v=s/t;间接
(2)秒表 (3)40.0;0.2 (4)偏大
(5)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2、答案:(1)时间 (2)大 (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