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气相互作用—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通过 、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2)大气主要通过 向海洋传递动能,驱动表层海水运动。
3.实现途径
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 环流,驱动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 ,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 ,气流上升。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的现象。
(2)影响
地区 影响
赤道附近 太平洋东部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 ,引发 灾害 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
太平洋西部 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 ,带来 或森林大火
全球 与更大范围的 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 的现象。
(2)影响: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 ,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重难扩展练】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向大气提供热量。
(2)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有关。水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空气湿度也越大。
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4)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
①海洋中溶解的 CO,是大气中 CO,的数十倍,并且海洋通过生物固碳等作用,调节大气中 CO,含量,影响着全球气温和大气环流过程。
②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了 40% 的再生氧气。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1)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气流吹拂表层海水形成风海流与风浪。
(2)大气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通过降水影响海水性质。大气通过水汽输送、蒸发、降水等环节参与水循环,其中降水的强弱直接影响海水盐度分布。大气云层可减弱海面太阳辐射,影响海面增温,进而影响海水的运动。
(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练1】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下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强厄尔尼诺年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A.澳大利亚降水较常年偏少 B.秘鲁沿岸上升气流增强
C.西太平洋生成台风数偏少 D.东太平洋沿岸干旱严重
【习题演练】
印度洋偶极是在印度洋发生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由印度洋不同地区海表温差引起。当赤道印度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当赤道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时,形成负偶极。印度洋偶极深刻影响着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气温和降水等。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正常年份赤道印度洋海域东西部存在明显水温差异,与此无关的是( )
A.索马里寒流 B.西南季风 C.赤道暖流 D.盛行西风
2.出现印度洋负偶极时,图示环流势力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量的变化分别是( )
A.加强、增多 B.加强、减少 C.减弱、增多 D.减弱、减少
3.印度洋负偶极对周边区域最可能的影响是( )
A.肯尼亚洪灾加重 B.索马里南部降水减少
C.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 D.印度尼西亚旱灾加剧
德雷克海峡的海冰数量较多且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近几十年来,该海区海冰数量呈现“多—少—多—少”的周期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海冰数量影响西风漂流,进而影响了秘鲁寒流和巴西暖流流量,洋流流量的变化又对海冰数量产生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数年后又减少的原因是( )
A.巴西暖流增强 B.全球气候变暖
C.秘鲁寒流增强 D.西风漂流增强
5.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多的年份( )
A.秘鲁沙漠出现沙漠花海
B.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加
C.巴西暖流输送热量减少
D.巴西沿海降水异常减少
黄海冷水团实际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团,约5000亿立方米,它是随着海水表层温度的增加,相对于性质变化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这块大冷水团的发现,使我国开创了世界上在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的先河。下图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多年平均温度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海冷水团在一年内最强盛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影响黄海冷水团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底地形 B.太阳辐射 C.洋流性质 D.大气环流
8.黄海冷水团对黄海海域海水养殖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增加海产品产量
②增加海产品的品种
③提高海产品品质
④提高海产品生长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气象组织于2023年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图)。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
(1)据图推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和信风减弱之间的关系。
(2)运用相关原理,阐述该现象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的原因。
(3)厄尔尼诺对亚洲东部台风活动的影响,有“增多”和“减少”两种不同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一、1.蒸发2.(1)潜热 (2)风3.大洋
二、低 高
1.(1)升高 (2)多雨 洪涝 干燥少雨 旱灾 气候异常
2.(1)降低 (2)增大
【重难扩展练】
【练1】1.答案:A
解析:茎柔鱼属于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应向水温较低处迁徙。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由图中海水距平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以判断,③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1.2-1.4之间,向水温高的海域的迁徙,C错误。同理,②迁徙方向也是先向水温高的海域迁徙,B错误;①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之间,向温度较低的海域迁徙;④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之间,也是向水温低的方向迁徙。相比较而言,①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徙,因此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③,A正确,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当秘鲁喜迎大鱿鱼丰收年时,说明东南信风势力比较强,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比较强,秘鲁沿岸水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偏少。B错误,D正确;而此时赤道太平西侧水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AC错误。故选D。
【习题演练】
1.答案:D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赤道印度洋海域东部气温较高,受到赤道低气压的影响气流上升,降水量较大,西部可能受到索马里寒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且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降水较少,故ABC都与之有关,不符合题意;盛行西风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该海域纬度较低,不会受其影响,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
2.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洋负偶极时,东部海域异常偏高,则将导致图示环流中上升气流增强,东西气温差异加大,则环流增强,位于上升气流的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量将大大增加,故A正确,BCD错误。
3.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可知,印度洋负偶极现象产生,将导致西部沿岸区域降水减少,农业发展不利,蝗灾不会加重,故A错误,B正确;而东部海域的上升气流较大,降水增多,因此澳大利亚森林不会火灾频发,故C错误;同时印度尼西亚降水也大大增多,不会出现旱灾,故D错误。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海冰数量的因素。海冰数量增加数年后又减少说明海水温度升高,海冰融化变多。巴西暖流增强,会使德雷克海峡附近表层海水温度上升,A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不会使海冰的数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B项错误;秘鲁寒流和西风漂流增强,德雷克海峡附近表层海水温度会下降,C、D项错误。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由材料可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影响西风漂流,推测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则西风漂流北上部分更多,秘鲁寒流势力增强,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加,秘鲁沙漠气温降低、降水减少,B项正确、A项错误;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使西风漂流通过海峡向东的海水减少,使该海域水位降低,吸引巴西暖流来补充海水,使巴西暖流增强,巴西暖流输送热量增多,巴西沿岸受巴西暖流增强影响,降水变多,C、D项错误。
6.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黄海冷水团实际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团,它是随着海水表层温度的增加,相对于性质变化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分析,夏季时黄海表层、沿岸海水水温最高,冷水团在一年内最强盛,故B正确,ACD错误。
7.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分析可知,黄海冷水团是随季节变化、海洋深度不同形成的,太阳辐射是影响海洋水温的主要因素,随季节变化,海洋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形成水温的季节差异;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多,水温高,深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少,水温低,形成水温的垂直差异;所以影响黄海冷水团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故B正确,ACD错误。
8.答案:C解析:①黄海冷水团的存在不能增加海产品产量,故①错误;②冷水区水温低,适合冷水海产生长,可以增加海产品的品种,故②正确;③冷水区水温低,海产品新陈代谢慢,成熟时间长,使冷水海产生长期延长,肉质好,提升品质,故③正确;④黄海冷水团不能提高海产品生长速度,故④错误;故C.②③正确,ABD错误。
9.答案:(1)由图可知,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表层海水升温。(或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近洋面热空气上升,西风暴发,信风减弱。)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上升流减弱;冷水性鱼类不适应水温升高而死亡;海洋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缺乏食物,渔业产量减少。
(3)信风减弱导致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受暖流影响小,海水温度和气温较其他年份低,从而形成的台风较常年少。(或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减弱,高低纬度热量交换减弱,使得西太平洋暖水区域面积扩大,有利于形成台风)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部和中部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图可知,此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近洋面热空气上升,西风暴发,信风减弱以及秘鲁寒流也在变弱。
(2)阐述该现象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的原因,主要从东南信风减弱、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食物)减少三个方面分析回答。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升温现象,当厄尔尼诺发生时,会导致东南信风和离岸风势力减弱,从而秘鲁寒流减弱,上升流减弱,上升流减弱导致上翻的营养盐类减少,浮游生物减少,进而导致渔业减产;同时海水温度升高也会导致该区域适应寒冷水温的鱼类迁移,进而导致渔业减产。
(3)厄尔尼诺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信风减弱导致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受暖流影响小,海水温度和气温较其他年份低,从而形成的台风较常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