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前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前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2 15: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 来源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①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关系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同时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结果往往交织在一起
2.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的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表 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 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影响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②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相互关系 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以③ 为主,④ 为辅
3.三大类岩石
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生成物质 原物质 地质作用
岩浆岩 岩浆 ⑤ 作用
沉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⑥ 作用(温度、压力)
岩浆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4.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
A岩浆、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d冷却凝固。
(3)意义
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形,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④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注: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重难扩展练】
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普遍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物理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练1】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地貌学上属于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下图为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2.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层断裂→裂隙扩张→岩浆喷发→地壳抬升
C.岩石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岩石沉积→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习题演练】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下图为湖南省某位高中学生在进行研学活动时绘制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
A.海浪 B.风力 C.冰川 D.流水
2.研学结束后,同学们针对该学生绘制的示意图在微信群中进行了研讨。能正确表示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Ⅲ→Ⅰ→Ⅱ D.Ⅲ→Ⅱ→Ⅰ
3.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推断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冰期Ⅰ B.冰期Ⅱ C.冰期Ⅲ D.冰期Ⅳ
掷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全球约70%的冰壶球原料产自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岛上无人居住。左图为冰壶球,右图为艾尔萨克雷格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岛上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C.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地壳运动
D.岩浆侵入地球内部→冷却凝固→地壳运动
5.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B.避免破坏岛屿原有地貌
C.免受火山活动影响 D.降低远洋运输成本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6.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D.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7.下列地貌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 B.黑龙江五大连池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8.有关①②两处河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 )
A.①处浅而宽 B.①处深而窄 C.②处浅而窄 D.②处深而宽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沟壑系统主要由浅沟、切沟、冲沟等沟壑组成。勺状沟壑是独特的沟壑,因形状像勺子而得名。降雨时,地表径流进入勺沟,流水通过陷穴以地下流的形式转移至坡底。勺沟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沟壑。下图意沟壑系统和勺沟分布。
(1)与切沟、冲沟相比,描述勺沟外部形态的主要差异。
(2)分析该区域勺沟结构稳定且长期存在的自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1、①岩浆活动
2、②褶皱山脉;③水平运动;④垂直运动
3、⑤冷却凝固;⑥变质
【重难扩展练】
【练1】
1.答案:D
解析:材料指出“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2.答案:A
解析:石灰岩形成后,地壳运动使石灰岩岩层断裂,之后地壳抬升,海拔增高,经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岱崮地貌。
【习题演练】
1.答案:D
解析: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溶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
2.答案:C
解析:地表水不断下渗,可溶性岩石受到侵蚀在地下形成溶洞,随着侵蚀加剧,地下溶洞扩大,受重力作用形成天坑,故形成的顺序为Ⅲ—Ⅰ—Ⅱ。
3.答案:D
解析:气温越低,冰川分布的纬度越低。图示冰期Ⅳ冰川界线分布纬度在四个时期中最低,因而为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此该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上覆的岩层之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后期由于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D正确。
5.答案:A
解析:每十年采石一次可以减小对该地生态环境的影响,A正确;开采石料会破坏岛屿原有的地貌,B错误;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附近,而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火山活动较少,C错误:采石频率与运输成本关系不大,D错误。
6.答案:D
解析:从三种地貌所处河流上、中、下游位置可知,①是冲积扇,②是河漫滩平原,③是三角洲。
7.答案:C
解析:A为冰川地貌,B为火山地貌,D为流水侵蚀地貌,崇明岛由长江入海泥沙堆积而成。
8.答案:B
解析:①处为“V”形谷,其特点是深而窄,②处为“U”形谷,其特点是浅而宽。
9.答案:(1)与切沟、冲沟相比,勺沟,从上游到下游的沟体逐渐减小,即沟体变窄、变浅
(2)勺沟独立发育于黄土坡面,汇流面积小;勺沟分布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历时短;黄土下渗作用强(陷穴增强下渗),地表径流量小;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弱。
解析:(1)从左图可以观察出切沟和冲沟的形态特征,切沟上游窄,中下游较宽。冲沟呈长条形带状沟。上游稍窄,下游稍宽;而勺沟的从上游宽大深到下游的变得窄小浅。文字材料中说地表径流进入勺沟,“流水通过陷穴以地下流的形式转移至坡底”所以在勺沟下游端地表径流的侵蚀减弱。沟体逐渐减小。
(2)材料显示“勺沟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汇聚的径流面积小。流水作用相对不强烈。勺沟分布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历时短;材料写“流水通过陷穴以地下流的形式转移至坡底”可见黄土下渗作用强(陷穴增强下渗),地表径流量小;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弱。勺沟变化小,所以结构稳定且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