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洋流 课前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洋流 课前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2 15:0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洋流—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做大规模流动。
(2)按性质分类(按海水温度)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低纬→高纬)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高纬→低纬)
(3)影响洋流流向的因素: 。
2.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规律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东暖西寒。
规律3: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1)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的热量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洋流在高、低纬度地区之间的热量传输,减小了温差。
(2)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①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
如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拉布拉多寒流流经)北部呈现苔原景观,同纬度大洋东岸(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却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
②寒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如秘鲁寒流是世界上行程较长的寒流之一,从南纬45°开始,沿南美大陆西岸向北流,一直到达赤道附近,流程达4600多千米,水温比邻近海区低7~10℃。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3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4.洋流影响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重难扩展练】
(1)巧记洋流的分布规律
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先记住洋流分布模式,然后把它对应到各大洋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突破这个难点
(2)理解洋流的成因
可结合所学的风带、气压带知识加以理解。中间分数线为赤道逆流,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具体如下图所示:
(3)洋流的命名原则是“流经地区 +洋流性质”
例如,南太平洋洋流系统中,流经澳大利亚东部的海洋,且为暖流的洋流,叫作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秘鲁附近海区,且为寒流的洋流叫作秘鲁寒流。
【练1】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除南北极外最干燥的沙漠,年均降雨量仅为15mm。智利设计师们拟利用太阳能把太平洋的水抽到安第斯山脉顶峰的两座水库里,然后让海水向下流经水电站发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离岸风
②海拔
③下沉气流
④秘鲁寒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阿塔卡马沙漠( )
A.东西狭长 B.昼夜温差小 C.风力作用弱 D.星象观测条件好
3.智利设计师们如此“折腾”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持发电的稳定性 B.水能为清洁能源
C.太阳能发电成本高 D.产生温室气体少
【习题演练】
下图为北印度洋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北印度洋如图所示的时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半岛受西南季风控制
B.印度半岛处于雨季
C.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特别强盛
D.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
2.A地沿海的渔民发现一个规律:当洋流如图所示的时候当地渔业产量就比较低。下列原因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水温太低,不适合鱼类生存
B.多阴雨天气,不适合藻类繁殖,鱼类饵料少
C.入海河流流量小,带来的泥沙少
D.上升流较弱,上泛的营养盐类物质少
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下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36°S和41°S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
A.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 B.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
C.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 D.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
4.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
A.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 B.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
C.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 D.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
5.下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夏威夷高压强盛 B.②地沿岸洋流增温增湿
C.此时①地吹西北风 D.③地气流比②地气流降温显著
7.图示时期一艘轮船从②地航行到①地,该船( )
A.一路逆风逆水 B.沿途不可能遭遇海雾
C.若沿较短航线航行不受海冰影响 D.航行中多受阴雨天气的影响
8.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出现极昼现象 B.近年来海冰面积不断扩大
C.海运北极航线日益繁忙 D.比南极地区更寒冷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左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2)在右上图中绘制甲处附近海水运动示意图。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一、(3)盛行风、海陆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等。
二、2.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海水扰动;海水上泛→将深海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饲料充足→形成渔场
3. ①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②冰山和海雾影响航行安全
补充:受洋流影响形成的海雾:
①寒暖流交汇处
②夏季中低纬地区寒流流经的海域
③冬季中高纬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域
【重难扩展练】
【练1】1.答案:B
解析: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的原因有,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①③④正确;海拔对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影响不大,②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答案:D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阿塔卡马沙漠南北狭长,A错误;沙漠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BC错误;沙漠地区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星象观测条件好,D正确,所以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智利设计师们拟利用太阳能把太平洋的水抽到安第斯山脉顶峰的两座水库里,然后让海水向下流经水电站发电。太阳能也是清洁能源,BD错误;由于太阳能受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不稳定,智利设计师们的做法可以保持发电的稳定性,A正确;智利设计师们的做法成本可能比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还高,C错误,所以选A。
【习题演练】1.答案:C
解析:图中北印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说明此时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为北半球冬季,陆地形成高压。C正确;印度半岛被东北季风控制,A错误;冬季印度半岛受东北季风控制,处于旱季,B错误;冬季北半球陆地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所切断,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图中时刻南亚盛行东北风,对A地而言为向岸风,海水在A地堆积,阻止底层海水上泛,上升流较弱,上泛的营养盐类物质少,渔业产量低。故D正确。A地位于赤道附近,水温高,A错误;冬季吹东北风,降水少,B错误;A地气候干旱,入海径流有限,对渔业资源影响小,C错误;故选D。
3.答案:D
解析:西南大西洋海区36°S附近为巴西暖流,41°S附近为北上寒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36°S海区为负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巴西暖流增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41°S海区为正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北上寒流减弱。
4.答案:B
解析: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说明盛行西风向高纬(南极)方向移动,极地东风纬度位置较高,不会影响该海域,AC错误: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会导致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
5.答案:C
解析: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南,③曲线符合。
6.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北极圈以南太平洋上出现低压,应为北半球冬季。此时阿留申低压强盛,夏威夷高压不强盛,A错误;②地沿岸有千岛寒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错误;此时①地风向为东南风,C错误;③处等压线比②更密集,风速更大,且风来自较高纬度,③地气流比②地气流降温显著,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图示时期为北半球冬季,轮船从②地航行到①地先顺风后逆风,A错误;沿途可能遭遇海雾,B错误;若沿较短航线航行,航线应向高纬弯曲,会受海冰影响,C错误;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航行中多受阴雨天气的影响,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图示时期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A错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不断减少,B错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运技术的进步,海运北极航线日益繁忙,C正确;北极地区海洋面积广,没有比南极地区更寒冷,D错误。故选C。
9.答案:
(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
(2)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
解析:
(1)读材料可知,甲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海岸运动;观察图中等深线,海岸一定距离内较为平滑,利于底层海水上涌。
(2)表层海水受到西南季风的吹拂,呈东北离岸方向,表层海水减少,深层海水顺着地形,向上补充。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西南季风较为强盛,南方降雨量较大,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入海径流向东扩展,并能到达乙处位置,由于珠江水是淡水,相比底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小,密度较小,导致甲处海水层结稳定,因此乙处海水的上升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