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2课时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2课时 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6: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年 级:四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主讲人: 学 校:
课前,你们通过预习,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
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好方法。
交流预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初读课文
嫩茎 一顺儿 重叠 空隙 漾起波纹
叶柄 触着墙 弯曲 蛟龙 萎了
嫩茎 一顺儿 重叠 空隙 漾起波纹
叶柄 触着墙 弯曲 蛟龙 萎了
nèn
jīnɡ
shùn
dié

bǐnɡ

wěi
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柄”是后鼻音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 )了。
·这首乐曲( )多难弹啊!














请将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全包围结构:
操 嫩 顺 均 隙 柄 瞧
占 茎 萎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左窄右宽
上扁下大
nèn
要写紧凑,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和避让。
第十画是点,不能写成捺。

要写得扁一点儿。
“小”竖钩变成短竖。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年 级:四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主讲人: 学 校:
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叶子的什么特点。
品读课文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诵读第2自然段。
抄写第2自然段的第3~5句话和“爬山虎、嫩红”等词语。
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写爬山虎的脚的相关句子。
研读课文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小结:同学们认真读书,读懂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这也正是作者用细致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读第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请读一读有关句子。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探索体验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才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能否去掉“变”“弯”?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行。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
不行。“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叶圣陶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
叶圣陶爷爷连续细致的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时的两种变化。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时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领悟方法
从刚长出的新叶一直到长出脚,没触着墙的脚又萎了,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到的呢?
长期、细致
叶圣陶爷爷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注意、仔细看、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语。
叶圣陶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要进行观察,我们先要学会写观察记录。
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参考下面两种记录形式,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相同的地方是两种阅读记录中都能看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都观察了对象在形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都记录了观察的时间。
不同的是一种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另一种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但两种记录中文字都很简洁。
选择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尝试在观察中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等,发现观察对象的变化。如,栀子花从开放到凋谢形态的不同,蚕宝宝从孵化到长大颜色的渐变等。关注细节之处,如,豆芽根须的长度,面包上霉菌斑点的形状。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