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专题: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课件(共30张PPT)-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诗歌专题: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课件(共30张PPT)-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全国通用)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6: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三)
读懂诗歌—人物形象
01
整体感知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读考纲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怎样写?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
炼字/句
语言风格
语言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手法
思想情感
观点态度
内容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表现什么
理解诗歌
形象类别 内 涵 典 例
人物形象 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和诗人“我”的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李白《行路难》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 指诗歌中描写的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所描写的落叶和长江
事物形象 作者用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所借助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春蚕和蜡烛
诗歌形象分类




景物形象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C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偏重写景的诗歌)




D、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偏重托物言志的诗歌)
E、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偏重特定意象的诗歌)
03
鉴赏人物形象
高考诗歌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
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同一性的一面。
课本回顾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塑造的人物形象: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
“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作者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意:塑造人物形象的依据是什么
[知识卡片] 常见的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
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英姿飒爽、武艺超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羁旅天涯、幽独苦闷、辗转漂泊、报国无门、建功报国等。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请写出以下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形象
《客至》中的杜甫形象:
《短歌行》中的曹操形象:
《临安春雨初霁》中的陆游形象:
《声声慢》中的李清照形象:
塑造的人物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形象:
《插秧歌》中的劳动者形象:
《燕歌行》中的士兵形象:
《春江花月夜》中的游子形象: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1.形象是什么?
2.结合诗句有哪些特点。
3.诗句用何手法
4.表达的情感。
思考以下问题:
 1.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2.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1.形象是什么?
2.结合诗句有哪些特点。
3.诗句用何手法
4.表达的情感。
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虽被弃置不用,但仍怀报国之志。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1、心境悠闲、陶醉自然美景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2分)
2、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1分)
3、表现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2分)。
(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wù: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1.本诗三四句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率性自适的隐士形象。
2.诗中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生活,
3.表现了其隐逸、随性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1. 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 2分)
2.“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
3.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描写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分析4分)
注释: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高考题试做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1.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3.体现了诗人对竹轩生活的喜爱之情。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2.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2.主要运用了虚写(或联想、想象)手法(1分)。作者想象冬季雪压竹枝,配以凌寒开放的梅花,更显清净雅致的情景(1分),表现出诗人高洁、闲雅的情趣(2分)。
3.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相伴升起的动态美。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淹,滞,久留。
8.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6分)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
2、 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3、表现自己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处排遣,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奔波仕途
潦倒失意
一事无成
寂寞愁苦、
无人理解
(一)鉴赏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因此,鉴赏诗人的形象,要结合诗歌的背景,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
2.分析描写,抓住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3.体察意图,注意联想。古人写诗时,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还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鉴赏人物形象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典例1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典例1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确形象。根据题干,本题考查的是诗人自己的形象特点。◎第二步,分析诗句。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概括诗人性格。
◎第三步,分析形象特点。
[答案] 首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氏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情趣高雅。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①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hè,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之长。
D.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8.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诗人的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A “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理解有误。首联是说,归巢栖息的鸟儿惊动飞起,孤雁发出声声哀号。“我”独自凭着幽雅的茶几而坐,一洗白天的尘劳,表现出诗人超然的心境。
8.①心境淡泊宁静。诗人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内心宁静,悠然自得。
②性情豪迈洒脱。“霜威重”“雪意高”“遣酒争豪”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③为学勤奋精进。墨水已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
④对友感情真挚。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簪菊
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①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②,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对菊
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③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①长安公子: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写“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②三径露:带露的菊花,“三径”此处指菊。③科头:不戴帽子,敞着头。
5.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簪菊”是头上插菊花之意,首联说自己插菊并非为了打扮,“镜中妆”指对镜妆扮。
B.《簪菊》中间两联用典,紧扣“簪菊”,呼应诗题,情感上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铺垫。
C.《对菊》颈联中的“君”指代世人,表明世上没有人能清高孤傲,以此反衬菊花之高洁。
D.两首诗都写到了“秋”字,“九秋”指深秋,与“霜”相对应;“秋光”则泛指时光。
6.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贾探春和史湘云两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5.C “‘君’指代世人”错。“君”应是指代菊花。
6.相同点:豪爽豁达、脱俗傲世;
不同点:
探春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独立自主)的品性与高远的追求(飒爽英姿、男子气概等);
湘云还流露出知音难觅、对知音的追求珍惜之感。
不顾讥议,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之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