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专题: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景物形象)课件(共30张PPT)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诗歌专题: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景物形象)课件(共30张PPT)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全国通用)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6:4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读懂诗歌---景物形象
01
整体感知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读考纲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怎样写?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
炼字/句
语言风格
语言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手法
思想情感
观点态度
内容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表现什么
理解诗歌
形象类别 内 涵 典 例
人物形象 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和诗人“我”的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李白《行路难》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 指诗歌中描写的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所描写的落叶和长江
事物形象 作者用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所借助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春蚕和蜡烛
诗歌形象分类




景物形象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C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偏重写景的诗歌)




D、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偏重托物言志的诗歌)
E、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偏重特定意象的诗歌)
诗歌形象
景物形象:写景------借景抒情
事物形象:写物------托物言志
有何异同 ?
同:
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02
鉴赏景物形象

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命题模式
景物形象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
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或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一)
2.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步骤二) 。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创作背景】
这组绝句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杜甫53岁)暮春,是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当时杜甫正在四川躲避战乱,居住在成都草堂,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背景】
这组绝句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杜甫53岁)暮春,是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当时杜甫正在四川躲避战乱,居住在成都草堂,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绝句二首 其一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 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案:第一首诗作者借秀丽的春景表达了安适恬淡的情怀,动静结合;第二首诗作者表达了羁旅异乡的思乡之情,以乐景写哀情,。
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运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1)作者描绘了一幅描绘了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小桥下幽幽江水穿过江南小村,水面之上倒影叠叠、浮萍片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却处处洞开。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例题解说
或: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或:作者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图: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作者描绘了一幅描绘了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小桥下幽幽江水穿过江南小村,水面之上倒影叠叠、浮萍片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却处处洞开。
(2)这样小桥、流水、乡村和着江南楼阁、绿水浮萍浑然一体,如一幅水墨画,营造了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
(3)表现了主人的清雅,也表现了作者对种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或此诗赞誉石湖美景,赞扬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例题解说
绘景
析境
悟情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观 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阅读唐诗《春思》,试分析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②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
③以乐景衬哀情,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思,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①描绘了一幅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
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③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解官归居后厌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再创造,三要力求语言优美)
③点出手法、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选取了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
2.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肃杀、凝重的夜景图。
3.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烘托了战前硝烟密布的气氛。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3.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首诗渲染出一种浓深、萧瑟、热烈秋意,描绘了一幅浓深的秋景图:秋意尽显,颜色鲜明。
2.鸿雁在枫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回,而离人却只能对着菊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借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3.烘托出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悲伤惆怅的心情。
巩固练习
意境是诗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所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雄浑壮阔 苍茫辽远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镜
孤寂凄清 恬静优美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萧瑟凄凉
恬静安谧 瑰丽雄壮 肃杀荒寒 生机勃勃 沉郁忧愁
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所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表述时切忌空洞,要具体阐述答出“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比如感伤一定要点明为何感伤
参考句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①找准意象,抓住关键,概括特点。(抓意象)
时间地点的名词+概括景物特色的形容词+图画
如: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图画、
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图画、
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原因。(析特征)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句的内容表述一遍,有时是列举诗句中的有关意象。(看分值或要求)
③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表情感)
(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
景物类答题步骤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辽阔壮美景象。
(二)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三)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宏阔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
细腻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
繁复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
清冷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手)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描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
2、看写景的方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白描与细描、侧面描写……)
3、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含蓄地表达感情

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

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交代时令、地点、环境)

奠定感情基调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2.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
第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