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 (共25张PPT)高一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 (共25张PPT)高一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2 17:0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章 静电力与电场强度
1.1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静电的产生
生活中的电现象
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易拉罐
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将梳过头发的塑料梳立刻靠近细小纸屑,纸屑会被吸起(如图)。雷雨天,你能看到撕裂长空的闪电,听到震耳欲聋的雷声。这些都是静电现象。那么,产生静电的常见方式有哪几种?
电荷
(1)分类: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梳头发时起电,在地毯上行走时起电,脱毛衣时起电等等这类静电现象都是由摩擦引起的。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常见的三种起电方式。
若一个所带电荷量为+Q的导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分别带多少电荷量?
电荷量平分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Q
若一个所带电荷量为+Q的导体与另一个所带电荷量为-3Q的完全相同的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分别带多少电荷量?
先中和再平分
接触后
再分开
-3Q
+Q
-Q
-Q
(2)感应起电: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受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使导体上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称为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方式称为感应起电。
C移近导体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侧金属箔都张开。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说明下面两种情况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原因,验电器有哪些作用?
甲图通过接触起电使验电器两金属箔张开,乙图通过感应起电使验电器金属箔张开。验电器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金属球
金属箔片
金属杆
金属外壳
验电器
1.(2022·福建省龙岩市高一期末)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撕成细条后,由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
B.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细条散开
C.用手迅速捋细条时,由于感应起电,细条带同种
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D.用手迅速捋细条时,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2.(2022·贵州省黔南州贵定中学高二期末)吉尔伯特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后来,英国人格雷改进了验电器,其结构如图所示。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如果用一根带大量负电荷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的张角将
A.先变小后变大 B.变大
C.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及原理
1.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如图甲。
2.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带电体会使验电器的金属球带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带同种电荷(感应起电),两个金属箔片在斥力作用下张开,如图乙。
产生静电的微观解释
阅读课本,试分析如何从物质的微观结构来解释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呈电中性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一个电子的电荷量与一个质子的电荷量数值相同,约为1.60×10-19 C,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因此物体不显电性。但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电子发生转移时,物体就会显电性。
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摩擦力做功,一个物体中某些原子的电子获得了能量,挣脱了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从整体上看,一个物体失去了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就得到电子带等量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其带电
感应起电的实质:
在附近带电体所带电荷的作用下,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如图所示,在课本“实验与探究”中,当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保持橡胶棒的位置不动,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金属箔片闭合。
(1)解释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闭合的原因;
当橡胶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金属箔片带负电,金属球带正电,金属箔片张开。当用手接触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上的自由电子通过人体转移到了大地上,故金属箔片不带电,不再张开。
(2)接着把手移开,使金属球与大地断开,再把橡胶棒移开,观察到金属箔片相互排斥又张开了。试解释原因;
(3)先把橡胶棒移开,再把手移开,金属箔片是否会张开?
不会。
先把手移开,再把橡胶棒移开,金属球所带正电荷失去了橡胶棒负电荷的束缚而重新分布,此时金属球和箔片均带正电,故金属箔片张开。
3.(2023·广东省揭阳市高二期末)下列三幅图反映了三种起电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橡胶棒与毛皮摩擦
后,把正电荷传给了毛皮,
使橡胶棒带上了负电
B.乙图无论小球D带正电还是负电,与A接触时都把电荷转移给验电器,使箔
片C、C′张开
C.丙图中带电小球C使电中性的A、B发生静电感应,现先把靠近的带电小球C
移开,再分开A、B,则A、B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D.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

4.如图所示,带正电荷的导体A在靠近带有绝缘支架的不带电导体B后,导体B的P端及Q端分别感应出负电荷和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
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负电
B.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
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正电
C.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不带电
D.若用导线将P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正电

1.只有导体中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的电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导体能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
2.凡是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更大导体,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带异种电荷,地球可视为远端,带同种电荷,如图。
5.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大小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
答案  (1) 2∶3  (2) 2∶1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
接触起电时电荷量的分配规律
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量将平均分配。
(1)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最初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电荷量相加后均分;
(2)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最初带异种电荷,则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静电的产生
及其微观解释
静电的产生
产生静电的
微观解释
电荷
三种起电方式
电荷守恒定律
摩擦起电的实质
感应起电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