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和沉》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学业要求】:
1. 能说明有些力是通过接触物体施加的,有些力是不直接接触物体施加的,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兴趣。
二、 教材分析
“浮和沉”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所以本节课在教材的设计上充
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较为常见的浮力现象,比如: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套上 游泳圈就不会沉入水中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进而引发学生对浮力现象的思考。 接着通过猜测、动手实验、分析数据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浮”和“沉”的物 体都受到水的浮力。最后,图片来了解生活中浮力的应用。整节课,让学生经历 了"思考、猜测、实验、分析"的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够激发学
生动手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了探究的进阶性。
三、 学情分析
(一)认知特点: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科学,对科学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对物体在水 中的“浮沉现象”,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浮力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
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二)已有知识经验与基础:
浮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有所接触,所以学生是会
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看到在水中浮起的物体, 一般会想到跟水有关系,有的可能
会想到浮力。水中“浮”起来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但是水中"下沉"的物体 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学生都没有经验,而且决大多数学生都会依据沉下去了,来
判断不受水的浮力。
(三)学习困难与障碍:
对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比较抽象,学生还不容易理解,需要教 师进行合理的引导,所以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情境,
重点要考虑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水的浮力;了解浮力在生活的应用。
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教 师引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水中上浮和水中下沉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
录;能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探究实践: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浮沉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主动与他人合作, 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
中的现象。
态度责任:
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
五、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活动过程 活动指导 与支持 阶段活动意 图(目标分解) 活动效 果伴价 教学 亮点
时间安排 环节安排 学习活动
1 .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在 水中受到竖 直向上托起 的力是水的 浮力;了解 浮力在生活 的应用 。 2.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引 导下,能够 对物体的浮 沉提出猜想, 并通过实验 进行验证。 在教师引导 下,能用简 单的器材做 探究水中上 浮和水中下 沉的观察实 验,并做实 验记录;能 尝试对观察 到的现象作 合理的解释。 3.探究实践: 能在好奇心 的驱使下, 对物体浮沉 的原因表现 出探究兴趣。 主动与他人 合作,积极 参与交流和 讨论,尊重 他人的情感 和态度,乐 于用学到的 3 分钟 一、创设 情境,导 入新课 1.观察实 验发现小 球一个上 浮一个下 沉 ; 2 . 思考: 如果把乒 乓球换成 螺 丝 钉 , 泡 沫 板 、 曲 别 针 、 木筷还可 以用水取 出吗 出示2个 小球、水 槽、水等 实验材料, 并演示实 验 。 通过创设的 "小球一个 上浮一个下 沉"的实验情 境,激发学生 的探究兴趣。 通过问题"为 什么两个小 球一个上浮 一个下沉 呢 "唤起学 生对"浮和沉" 的生活经验, 直观感知浮、 沉物体的不 同 。 1.学生 在交流 时能够 积极踊 跃地参 与 。 2.对于 “ 小 球 一个上 浮一个 下沉"有 一定的 看 法 。 1.注重引导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生 习惯,培养学生的 表达能力。在利用 气球探究水是否 有浮力的教学环 节中,需要学生动 手操作,获得事实 依据。在实验的过 程中,将重点放在 学生的学习习惯 和方法培养上,让 学生养成先动脑 思考、再动手实验 的习惯,并在活动 过程中锻炼交流、 倾 的能力。 2.注重学生问题 意识的培养。在开 篇设计的“小球一 个上浮一个下沉" 的实验环节中,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 的关键,思考"为 什么两个小球一 个上浮一个下沉 呢 ”唤起学生对 "浮和沉"的生活 经验,直观感知浮、 沉物体的不同。激 发学生解决问题 的欲望和动力; "为什么有的物 体浮,有的物体下 沉 ”“生活中还 有哪些浮力的应 用 ”在问题中, 发现、提问新的问 题,进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3.注重实验过程 中的小组有效合
3 分钟 二、探究 活 动 。 ( 一 ) 、 它们在水 中是沉还 是浮 ( 二 ) 、 按压上浮 物体,感 受 浮 。 1.对“它 们是沉还 是浮 " 进行猜测 2.小组合 作,实验 探究“物 体的浮和 沉”,对 比猜测结 果是否一 致 ; 3.按压上 浮 物 体 , 交流感受, 明确十么 是 浮 力 。 1.出示实 验材料 , 如:泡沫 板、曲别 针等,学 生小组交 流猜测 ; 2.指导小 组合作实 验,提示 实验的注 意事项 ; 3.总结浮 力的概念。 通过联系生 活经验,学生 能够对一些 物体的浮和 沉做出正确 的预测,但也 有个别物体 会存在错误 认知,因此, 通过实验探 究的方式可 以建立正确 的认识。 也 为后面设计 实验,证明 “下沉物体 也受到浮力” 搭好扶梯。 1.能够对 对"它们 是沉还 是浮 ” 进行猜 测 ; 2.积极思 考、交流; 3.小组实 验探究 中积极 参与,表 达意见。
(
20
)分钟 三、实验 操作,验 证“在水 中下沉的 物体会受 到水的浮 力 ” 。 猜测、交 流:在水 中下沉的 物体会受 到水的浮 力吗 1.学生分 组 交 流 : 选择材料 设计实验 方 案 ; 2.根据方 1.出示实 验材料 , 良据材料 设计实验 方 案 ; 2.进行实 1.根据需要 选择实验材 料,让学生享 有选择权,在 设计实验的 过程中获得 成就感;鼓励 学生自主设 计实验方案。 2.在小组合 作交流中,验 证"在水中下 对实验 方案有 自 己的 想法;小 组合作 、 分工情 况 。
科学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 现 象 。 4.态度责任: 了解浮力在 生活中的应 用,从而意 识到人类对 产品不断改 进 。 案,探究 "在水中 下沉的物 体是否会 受到水的 浮力 ” 。 3.观看浮 力反向的 实验视频、 4 . 急结: 在水中的 物体都会 受到水的 浮 力 。 验验证 , 提示注意 事 项 ; 3 . 总结: 在水中的 物体都会 受到水的 浮 力 。 浮力的方 向是竖直 向上的 。 沉的物体是 否会受到水 的浮力”; 3.在老师的 引导下,共同 总结:在水中 的物体都会 受到水的浮 力 。 作,分工协作、任 务明确。小组中, 要求人人有事干, 人人都参与。在小 组中明确组长、记 录员、桌面管理员 等,分工合作,保 证实验的正常进 行。在实验前出示 "温馨提示",避 免出现一些不必 要的失误,得以顺 利完成实验探究。 4.充分利用学生 的生活经验,联系 生活实际学习科 学知识。浮力对于 学生而言,并不陌 生,因此在教学中, 充分信任学生,引 导学生充分思考, 联系生活中的与 浮力相关的经验 来理解本节课的 重点,如:游泳圈、 船只等。生活即教 育,让科学生活化, 科学就在我们身 边 。
5 分中 四、生活 应用,指 导生活 。 1 . 举例: 浮力在生 活中有哪 些 例 子 ; 2 . 思考、 交流:如 何制作浮 沉子 1.出示生 活中浮力 的应用的 例子的图 片 。 2.演示浮 沉子的玩 法 。 了解浮力在 生活中的应 用以及对人 类及社会的 影 嘱 。 1.充分 结合自 的 生 活 经 验 ; 2.学生的 思维与 表达交 流 。
4 分钟 五、课堂 总结,学 习效果反 馈 1.总结本 节课收获; 2.学生完 成练习题。 1.引导学 生总结本 节课有哪 些收获 2.出示练 习,教师 讲 解 。 对本节课的 知识点进行 回顾、练习。 落实教 学目标 。
六、 学习评价
一、请你来当小法官。
1. 沉入水中的小石子和铁块不受水的浮力。 ( )
2. 浮在水面的乒乓球、木块受到了水的浮力。 ( )
3. 无论是浮在水面的物体,还是沉入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 ( )
二、 请你选一选。
1.下面物体放在水里会上浮的是( )。
A.木块 B.橡皮 C.石 头 D.铁 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