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在劳作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包括组织液通过生成与回流的动态平衡维持组织液量的
相对稳定,A正确:汗水中主要的无机盐离子是N和C】,B正确:在正午时,环境温度较高,出现中暑症
状,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茶乱导致,C正确:劳作过程中内环境的渗透压和H都能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2.D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A正确;水疱形成主要是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
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之一,C正确;氧气、激素和葡萄糖等
物质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D错误。
3.B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始终接近37℃,A错误;稳态的维持依懒于人体多种器官和
系统协调一致地合作,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成分的稳态,还包括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C错
误:严重腹泻后补充淡盐水能恢复水盐平衡的稳态,但腹泻导致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流失不能靠补充淡盐水
来恢复稳态,D错误
4.A实验材料的类型是自变量,pH的变化属于因变量,A错误;肝匀浆与缓冲液都是通过缓冲对来实现H
的相对稳定,B正确;实验中除了空白对照外还有自身的前后对照,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C正
确:肝匀浆中存在缓冲对,但其维持pH的稳定是有一定限度的,加入大量的HC1溶液后不一定能维持pH
的相对稳定,D正确。
5,D感受器也可以存在于机体内,A错误;神经节位于传人神经上,与感受器和神经中枢相连,B错误;发生反
射的条件是需要适宜的刺激,及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刺激神经中枢可能与刺激感受器产生相同的效
应,D正确。
6.B支配心脏的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一般情况下不受意识支配,A正确;结合题干阻斯交感神经,则副交感神
经发挥作用,心率会变慢,说明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B错误;交感神经与
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的作用相反,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运
动神经),D正确。
7,D神经元轴突外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
神经,A错误;有的神经元有多个轴突,B错误: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远多于神经元,C错误:神经胶质细胞具
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D正确。
8.B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A错误;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细胞内外的Na
浓度差有关,增加膜外Na+浓度会提高动作电位峰值,B正确: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
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C错误;辣椒素阻断Na通道,可能是改变了Na+通道的结构,D错误。
9.B单胺氧化酶能够降解单胺类递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说明单胺类递质含
量下降会造成抑郁症,A正确:单胺类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引起Na内流后才使细胞Y产生动作电位,B
错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故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量增大,C正确;由题意可
知,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多可缓解抑郁症,故也可选用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回收的药物治疗抑郁症,D正确。
10.D一般情况下电流表指针方向即默认为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静息
电位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若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膜外为
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B错误;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
幅度更大,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C错误: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
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正确。
11.CA能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分析突触结构可知A表示的为神经递质,A正确;图2中ac段形成
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此时Na由膜外高浓度一侧流向膜内低浓度一侧,跨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
确:图1兴奋传递的方向是自右向左,C结误;若将S处电极移至膜外,并在S点右侧给予适宜刺激,则兴奋可
以从S处传递到R处,兴奋先后到达电流表两侧,所以电表Ⅱ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测得的电位变化
将如图3所示,D正确。
12.D语言、学习、记忆、情绪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此人大脑
皮层语言中枢V区受损,则其看不懂文字,B正确;若对第一级记忆反复运用、强化就很容易转化为第二级
【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 生 物 学
考生注意 :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o 满分100分 ● 考试时间75分钟 o
2. 答题前 ● 考生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o
3. 考生作答时 ●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o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 出答题 区域 书 写 的答 案 无效 , 在试题卷 、 草稿 纸 上作答 无效o
4. 本卷命题范围 :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 o
一 、 选择题 : 本题共13小题 , 每小题2分 , 共26分o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o
1.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描述了盛夏中午 , 烈日炎炎 , 农民还在劳作 , 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 下的泥土里的情景 。下列有关农民在劳作过程中的叙述 , 错误 的是
A. 体内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仍能保持动态平衡
B. 产生的汗水中主要的无机盐离子是 Na+ 和 C1-
C. 在正午时若出现中暑现象 , 是由于体温失衡导致
D. 内环境的渗透压会明显上升 , 但 pH保持相对恒定
2.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 , 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下列有关 内环境的叙述 , 错误 的是
A. 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 , 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B. 水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导致
C. 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 , 属于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
D. 氧气、血红蛋白、激素和葡萄糖等物质都存在于内环境中
3.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 述 , 正确的是
A. 通常情况下 , 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后不再变化
B. 稳态的维持依赖于人体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合作
C.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成分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D. 严重腹泻后补充淡盐水即可恢复内环境各成分的含量
4. 某实验小组在学习完内环境的稳态后 , 进行了"模拟生物体维持 pH的稳定" 的实验 。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的类型和 pH的变化
B. 肝匀浆与缓冲液能维持 pH相对稳定的原理相同
C. 每组实验都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 重复实验可增加实验信度
D. 向肝匀浆中加人大量 HC1溶液后 , 不一定能维持 pH的相对稳定
5.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 感受器都位于皮肤表面 , 机体内不存在
B. 神经节位于传出神经上 , 与效应器相连
C. 只要受到刺激 , 机体就会发生反射活动
D. 分别刺激神经中枢与感受器可能会产生相同的效应
6. 研究发现 , 若阻断小白鼠的副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 , 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 。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 的是
A. 一般情况下心脏的跳动不受意识的支配
B. 研究证明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心跳减慢
C.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的作用相反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7. 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下列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 述 , 正确的是
A. 神经元轴突外大都套有一层髓鞘 , 它们构成一条神经
B. 每个神经元都是由多个树突、一个细胞体和一条轴突组成
C.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远少于神经元 , 广泛分布在神经元之间
D.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8.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 , 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最近一项研究证明 ,
辣椒素具有抗癫痫的潜力 ,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 Na+ 通道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Na+ 内流使神经元膜内外电位改变 , 产生静息电位
B. 增加膜外 Na+ 浓度会提高动作电位的峰值可能会导致癫痫
C. 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同
D. 辣椒素一定是通过与 Na+ 竞争 Na+ 通道 , 从而抗癫痫
9. 单胺氧化酶能够降解单胺类递质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 , 如图是 部分单胺类递质传递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抑郁症的产生可能与单胺类递质分泌减少有关
B. 单胺类递质与蛋白 M结合后 , 直接使细胞 Y产生动作电位
C.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量增多
D. 也可选用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回收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
10.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 , 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 , 生物兴 趣小组将电表接于 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 , 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 , 在突触间隙 注人一定量的乙酰胆碱 , 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时 , 膜外 Na+ 浓度低于膜内
B. 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 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
C. 若电表指针向右偏转且幅度更大 , 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
D. 在注人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 A神经元 , 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11. 如图1为在反射弧某区域进行的实验 , 图中I、Ⅱ为电表 。图2为在图1上 P点给予适宜刺 激后 , 电表Ⅱ测得的电位变化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图1
图2
图3
A. 图1所示的字母中 , 代表神经递质的是 A
B. 图2中ac段形成的原因与 Na+ 协助扩散有关
C. 图1兴奋传递的方向是由左向右 , 突触后膜内阳离子浓度上升
D. 若将 S处电极移至膜外 , 在 S点右侧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Ⅱ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3所示 12.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 ,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语言、学习、记忆、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 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若某人大脑皮层语言中枢 V区受损 , 则其看不懂文字
C. 短时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就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
D. 长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3. 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 。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与躯体 运动关系的叙述 , 错误 的是
A.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 , 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上方
B.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区域 , 引起右侧下肢的运动
C.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 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二 、 选择题 : 本题共5小题 男每小题3分 男共15分o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男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男全部选对得3分 男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 男有选错得。分o
14. 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组织间隙会引发组织水肿 。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 , 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B. 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中的量增多 , 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C. 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D. 若血红蛋白进人到血浆 , 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15.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人体内各液体成分之间的关系 , 字母表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A、C之间是双向箭头 , 则一定是组织液和血浆
B. 若 B所处管道的一端为盲端 , 则 B为淋巴液
C. 细胞甲中的液体属于细胞内液 , 包括液泡中的液体
D. 若细胞甲为组织细胞 , 则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 A
16. 当出生不久的猫从空中仰面下落时 , 都能迅速翻身改变为四肢朝下的姿势着地 , 这种复杂的
姿势反射称为. 翻正反射, 。翻正动作包括一系列的反射活动:最初是头部出现翻正 , 而后刺 激颈部的本体感受器 , 导致躯干的位置也翻正 。研究发现如果毁坏猫头部双侧迷路器官并 蒙住双眼 , 则猫下落时不再出现翻正反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猫的翻正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 翻正反射的过程可能需要猫的双侧迷路器官的参与
C. 翻正反射的存在可以使猫避免高空掉落时引起某些损伤
D. 在翻正反射的反射弧中 , 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
17. 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 , 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 天的电现象 , 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 。如图是海马区某侧支 LTP产生机制示意图 。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据图分析 , NO主要在突触后膜产生 , 在突触前膜发挥作用
B. AMPA受体既能与谷氨酸结合 , 又能运输 Na+ 进人突触后膜
C. L蛋白的 a位和 β位发生磷酸化能促进突触后膜 Na+ 内流
D. 若用某种试剂阻断 NMDA受体的作用 , 可诱导产生 LTP
18. 刚孵化出来的小天鹅会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 , 这一物体通常 是它们的母亲 , 也可以是人或其他行动目标 , 这是动物印随行为 。 印随行为也是动物的学 习、记忆和模仿行为 , 下列关于动物的学习和记忆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 , 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 注意听老师讲话的听觉刺激 , 主要是将第一级记忆转人永久记忆
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 人的第一级记忆与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 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三 、 非选择题 : 本题共5小题 男共59分o
19.(11分)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 , 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 , A、B、C表示结构 , ①②③④表示液体 。[ ]内填序号 。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C是 , 其中所含的液体④称为 : 结构 A是 , 判断依据是 。
(2)若该图表示的是人肢体部分示意图 , 图中I与Ⅱ相比 , 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 原因 是 : CO2含量最高的液体是 (填序号)。
20.(11分)人体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如图为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 甲、乙、丙、
丁表示体液 , I、Ⅱ、Ⅲ表示参与内环境稳态的四大系统 , ①②
③表示体内外物质交换的几类物质 , A表示有关过程 。 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I表示 , 物质①表示 。 乙
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有关。
(2)病人因呼吸受阻 , 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 乳
酸进人血液后 , 会使血液 pH , 但乳酸可以与血
液中的 发生反应 , 使血浆的 pH 维持相对
稳定。
(3)若某人发生过敏反应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 会出现 现象。
(4)若某人在夏天晴朗的中午 , 由于长时间高温作业 , 导致中暑昏迷 , 说明
。
21.(13分)痒觉感受器能将组胺刺激引发的信号经感觉神经元传人神经中枢后产生痒觉 , 引起 抓挠反射 , 反射弧结构如图1所示 , 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痒觉感受器的是 (填数字), 该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
。
(2)痒觉在 中产生 , 若阻断神经元 ④并刺激感受器 , 则 (填" 能, 或" 不 能,)产生痒觉 , 原因是 。产生 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 原因是 。
(3)已知机体内 PTEN蛋白和 TRPV1蛋白在抓挠反射中都能发挥作用 , 科研人员用组胺分 别刺激正常小鼠、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 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的皮肤 , 结果 如图2所示 。据图推测 PTEN蛋白在抓挠反射中的作用可能是 。 使用 (填"PTEN蛋白,或"TRPV1蛋白,)抑制剂可舒缓过敏导致的瘙痒。
22.(12分)针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1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小鼠模型 , 阐明了针灸治 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低强度电针刺(0. 5mA)小鼠后肢的" 足三里(ST36), 穴位 , 可激 活迷走神经— 肾上腺轴 , 促进去甲肾上腺素(NA)的释放 , 降低炎症因子(1L 6)的含量 , 而 细菌脂多糖(LPS)可以引起炎症反应 , 如图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1)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 , 但并不会缩回 , 这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 (填"躯体运动,或" 内脏运动,)神经 , 可参与调节内脏 活动。
(2)低强度电针刺使感觉神经元兴奋时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 。迷走神 经与肾上腺的连接处形成 结构 , 该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
(3)研究表明蓝光刺激 ST36可激活 PROKR2神经元并产生兴奋 。请以 LPS引起炎症从而 诱发了1L 6释放的小鼠为材料 , 设计实验探究 PROKR2神经元是否是激活迷走神 经— 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 , 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23.(12分)如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及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 , 图中 ①、②分别是联系大脑
皮层和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 。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以看出 , 膀胱中具有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中的
。参与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填序号), 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调节机制。
(2)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为
(用图中的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若某人因发生意
外导致结构①和 ②损伤 , 则 (填 " 能, 或 " 不
能,)控制排尿 。在安静状态下 , 自主神经系统促进排
尿的具体过程是 。
(3)成人的憋尿现象说明自主神经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