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二科学试卷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B.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C.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且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强
D.物质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2.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B.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尾的木条复燃
C.水通直流电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4.将100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改变成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加入5g食盐 B.蒸发掉50g水
C.加入50g食盐 D.取出50g溶液即可
5.有一艘轮船从海洋驶向长江时,船身下降一点,靠岸后有一批游客登上轮船,船身又下降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船所受浮力始终不变
B.轮船所受浮力一直增大
C.轮船所受浮力先不变后变小
D.轮船所受浮力先不变后增大
6.如图所示,潜水员正潜没在海水中,他携带的气瓶可以对身上的背心进行充气或放气,以改变背心的体积大小来实现浮沉。下列对潜水员分析正确的是( )
A.向海底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
B.海水中水平游动时,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C.对背心进行充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
D.对背心进行放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
7.如果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的两杯盐水中,鸡蛋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F甲=F乙 B.ρ甲<ρ乙 F甲<F乙
C.ρ甲>ρ乙 F甲=F乙 D.ρ甲>ρ乙 F甲>F乙
8.如图,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米3,然后在其上表面放置一个重4牛的铝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未放置铝块前,木块受到的浮力是0.6牛
B.放置铝块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103厘米3
C.木块的密度是0.6千克/米3
D.放置铝块前后,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9.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10.铝、铁、铜三个实心球分别用细线拴好,吊在弹簧测力计下,三个球浸没在水中不碰底不碰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则这三个球的重力关系是(ρ铝<ρ铁<ρ铜)( )
A.铁球受到的重力大 B.铜球受到的重力大
C.铝球受到的重力大 D.三个球受到的重力一样大
二、填空题
11.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检验两试管中的气体,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12.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牛,将一个重力为1.2牛、体积为2×10-4米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 牛,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牛,台秤的示数为 牛。
13.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示意图来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4.t ℃时将12 g某物质溶于30 g水中,恰好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现有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210 g,则含溶质 g,溶剂 g。
15.南浔区中小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
(1)①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对接,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6.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图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甲物质,溶液质量 (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
17.夏天的鸡蛋容易变质,变质后的鸡蛋密度会变小。鸡蛋的新鲜情况与密度变化如图甲所示,以此为依据可通过实验来区分鸡蛋的好坏。
(1)将鸡蛋放入密度为1.03克/厘米3的食盐溶液中,松手后若鸡蛋 (选填“下沉"或“上浮”),则鸡蛋是变质的。
(2)配制密度为1.03克/厘米3的食盐溶液可将60克食盐溶于1000毫升的水中,实验室在配制以上食盐溶液时,操作步骤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3)下列情况会导致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①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
③食盐不纯,含有杂质
④取用已配制好的食盐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
18.有一长方体塑料泡沫块漂浮在水面上,它有4/5的体积露出水面,则它的密度为 千克/米3。当一质量为0.2千克的水鸟停在该泡沫块上时,泡沫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该泡沫块的体积为 米3。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 排开液体体积
V排(cm3)
水ρ水=1.0 g/cm3 1 2 1.5 0.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ρ酒精=0.8 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
(4)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刻度线处标上1.0g/cm3;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20.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2)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3)将(2)中所得的60℃时的氯化铵溶液放入如图所示的小烧杯中,在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某同学欲配制20℃时20%的氯化铵溶液500g,需要氯化铵的质量 克.他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在其他操作都无误的情况下,他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
21.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 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 .
(2)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 (均匀/不均匀).
(3)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
2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是中考考查的实验之一,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2)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3)上述实验操作中,②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 。
(5)下列实验操作中会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溶解食盐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B.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
C.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食盐中含有少量泥沙
四、解答题
23.如图所示是一种木制的“菱桶”(可看成是圆柱体),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菱桶的底面积为2m2,高25厘米,质量为20千克。请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1)一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静止时,空“菱桶”露出水面的高度是多少?
(3)若图中采菱人的质量为50千克,“菱桶”此时露出水面高度为20厘米,则“菱桶”内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
24.小茗同学将2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往甲杯溶液加入5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25.如图1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2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根据题目条件,试求下列问题:
(1)圆柱体重力是多少
当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根据图象BC段,可得出什么结论
(3)根据图象CD段,可得出什么结论
26.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
答案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小于;氢和氧
12.【答案】0.2;1.2;3.2
13.【答案】(1)汽油
(2)烧杯中液体颜色下深上浅;甲
14.【答案】40;60;150
15.【答案】(1)B
(2)混合物
16.【答案】降低温度;不变
17.【答案】(1)上浮
(2)④⑤①②③
(3)①②
18.【答案】0.2×103;2.5×10-4
19.【答案】(1)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2)1、4或2、5或3、6
(3)寻找普遍规律
(4)0.7
20.【答案】(1)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僧大
(2)饱和;70
(3)A;C
(4)100;偏大
21.【答案】(1)>;ρ水H/ρ液
(2)下;不均匀
(3)再向容器中加油或用更深的容器盛放食用油然后用这个密度计测量
22.【答案】(1)用天平称氯化钠的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2)⑤③①④②
(3)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4)取出一部分食盐,使天平平衡
(5)A、C、D
23.【答案】(1)解:漂浮,
(2)解:
(3)解:
24.【答案】(1)甲中原来的溶质质量:100g×20%=20g;
加入5g硝酸钾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2)设需要加水x,
20g=(100g+x)×5%;
解得:x=300g。
25.【答案】(1)12N;3N;8N
(2)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26.【答案】(1)13.6
(2)解: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47%,
答: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
(3)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