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十七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开学暑假作业验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十七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开学暑假作业验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7:30:31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十七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开学暑假作业验收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菡萏(dàn) 戳穿 (chuō) 嗔怪(zhēn) 咄咄通人(duō)
B.愚蠢(yú) 荡寇(kòu) 怂恿(sǒng) 莽莽榛榛 (zhēn)
C.窠巢(kē) 莅临(lì) 攲斜(jī) 参差不齐(cī)
D.倜傥(tǎng) 坍塌(tān) 惩戒 (chéng) 混为一谈(hǔ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高邈 神采奕奕 杞人忧天
B.斑蝥 臃肿 怪诞不经 麻目不仁
C.搓捻 滑稽 美不盛收 大相径庭
D.安详 麝香 拈轻怕重 花团锦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B.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D.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首次任务是将“绕、落、”三步并作一步,在环绕过程中对着陆区进行详回勘测。
4.《三国演文》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跃马过橙溪 B.关羽——赚城斩车胃
C.张飞——水淹七军 D.葛亮——智取汉中
5.《水浒传》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江——兵打蓟州城 B.吴用——智取无为军
C.魯智深——大桃花村 D.李逵——大闹忠文堂
6.下面对《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重点可了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反感,批判了封建承道虚伪内残的本质。
B.《朝花夕拾》融折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以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打发了对往普亲反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C.《朝花少拾》共收入十篇作品,《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马山海经》《野草》都是其中的名篇。
D.《琐记》鲁迅在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7.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精心设计了一则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B.小王得知丢失的文件有着落了,高兴地对电话那边报信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取回井当面致谢,请您恭候!“
C.他见老朋友的气消了,还答应留下来吃饭,高兴极了,连忙对外屋喊道:“母亲,先把饭煮了,然后去买些酒菜来!”
D.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的,____ 。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品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我想这样比喻一下,一座大山有一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A.一部长篇,只要整体精彩,个别片段稍显沉闷,并无损于全书的价值
B.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管幅短的固然要讲究语言,篇幅长的也要讲究语言
C.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长的要讲究语言,篇幅短的要求更严格
D.篇短文,其“败笔”之处容易显得分眼:面一株大树有些枯枝,无损于它亭亭如盖的丰姿
10.按课文原文填空。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湖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山下》)
(4)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角年》)
(6)    ,应傍战场开,(参《行军思长安故园》)
(7)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月歌》)
二、阅读(36分)
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碑,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俄而(  ) 骤(  ) 拟(  ) 因(  )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米若/柳紫/因风起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博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嘲笑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阅读《蜗牛很“牛”》,回答各题
蜗牛很“牛”
①在很多人眼黑,蜗牛是赢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②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纪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③在日本,有一种叫亚蜗生的蜗生,它们可以“迁往"——丛一座品的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工公的另一座岛的上,远超其他软体动物,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板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城通常具有几平方米,杀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④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成,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谷食之后,能受作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养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邮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限制的无陪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⑤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赢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14. 从全文来看,蜗牛的“牛”具体表现在哪里?
15.蚤蜗牛行动缓慢,它们如何进行长距离“迁移”?
1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在日本,有一种叫孟蜗生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一—丛一座岛屿迁移到敷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远超其他软体动物。(  )(  )(  )
17.未段中加点的“如此”指的是什么?
阅读《拔掉那颗蛀牙》,回答各题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
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历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口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如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业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分分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8.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梳理文章内容填写。(每空字数在10字以内)
小时候,地位尴尬滋生仇恨→读高中大学时,    →去美国之后,   →回国之后,   
19.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
20.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中"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1.“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2.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结合全文分析现实生活中,该如何不让“蛀牙”给生活带来伤痛?
三、作文(50分)
23.命题作文
邂逅,就是偶然遇见,就是不期而遇,诗一般的人生,总会有美丽的邂通!不经意间,与一片落叶邂通在凉爽的深秋;不经意间,与一颗独特的贝壳邂逅在宽广的海滩;不经意间,与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邂逅在彼此都未知的角落……
请以“难忘的邂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日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题月前空四格);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嗔怪(zhēn) ——(chēn)
B.正确。
C. 攲斜(jī) ——(qí)
D. 混为一谈(hǔn) ——(hù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决别 ——诀别
B. 麻目不仁 ——麻木不仁
C. 美不盛收 ——美不胜收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语义重复,“ 不可或缺 ”与“ 必需品 ”意思重复。
B. 缺少主语,“在极度的激动中”前加“观众”。
C.前后不一致,“ 成败 ”与“ 重要的作用 ”不一致。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水淹七军 ”的是关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5.【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水浒传》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 智取无为军 ”的是宋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6.【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不是《朝花夕拾》里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答案】A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 A.妙在把“联想电脑”的品牌名称与人的联想能力结合在一起了,非常得体。
B.“百忙中”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的敬辞,“恭候”是指等待别人的到来。
C.“母亲”多为书面语,这里应该用口语“妈妈”。
D.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含有贬义,修饰奶奶不恰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 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8.【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本题中陈述对象是“向日葵”,根据语句逻辑关系和总分关系进行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④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高亢的欢叫”状,应在②后,排除B;①句后面应接着描写,第四空后是句号,可排除C; AD都以③续前,①写晨风,后面⑤作描写,似乎可以,但②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9.【答案】C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 后半的比喻句,讲了“乱石” 对于大山,对于小园.林的不同影响,即”乱石“所处的位置或比重的不同。
A项的表达显然允许了”沉闷“片段的存在,与”精益求精“的创作观不符。
B项中后半句,语意表达上,可改为”篇幅长的同样也要讲究语言“以体现其同等重要性,再是与下半句的比喻意,相差较远。
C项叙述严谨有序,突出了”篇幅短的要求更严格“,其中”更“的运用,使得表达更通畅。
D项中”败笔“对于长文来说,同样是十分”刺眼“不能忽视,整句意思上,似乎上允许了”败笔“的存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10.【答案】(1)山岛竦峙
(2)夕阳西下
(3)风正一帆悬
(4)闻道龙标过五溪
(5)岐王宅里寻常见
(6)遥怜故园菊
(7)影入平羌江水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竦峙 、 岐 、 羌 ”
故答案为:⑴ 山岛竦峙 ⑵ 夕阳西下 ⑶ 风正一帆悬 ⑷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⑸ 岐王宅里寻常见 ⑹ 遥怜故园菊 ⑺ 影入平羌江水流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11.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拟:比;因:趁,乘
12.C
13.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俄而雪骤”的意思是“一会儿雪下的更紧了”。
故答案为: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拟:比;因:趁,乘
12.A.有误,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断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B.有误,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C.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断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断句正确;
D.有误,句意: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答案为: C
13.ABD.正确。
C.有误,在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是跟在“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后,而不是是在兄子胡儿日说完之后就大笑的,表明谢太傅因兄女的聪颖和才气而乐,并不是讽刺兄子胡的比喻不恰当。
故答案为:C.
【答案】14.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能长久待在壳中而不死;部分蜗牛能抵住动物消化液的腐蚀
15.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
16.(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7.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事物性说明文;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⑶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⑷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考查的都是前指代词,也就是代词指代的内容大多在原文的前面出现过。据此作答即可。
14.从第①段“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可以提炼出蜗牛“牛”的第一个方面:分布广,数量多;从第①段“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可以提炼出蜗牛“牛”的第二个方面:适应环境.能力强;从第②段“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才会再次出来活动”可以提炼出蜗牛“牛”的第三个方面:自我保护能力强。
故答案为: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能长久待在壳中而不死;部分蜗牛能抵住动物消化液的腐蚀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依据“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概括得出。
故答案为: 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
16.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 在日本,有一种叫孟蜗生的蜗牛 ”是举例子;“ 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 ”是列数字;“ 远超其他软体动物 ”是作比较。
故答案为: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7.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意义。依据前面的内容“ 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 ”可知。
故答案为: 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
【答案】18.拼命读书,疏远亲情;经医生指点,唤醒亲情;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19.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20.对父母亲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的畸形发展。
21.渲染一种清新美好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22.我们在成长中受到的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里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为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⑶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⑷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既要注意文段的内容,也要结合景物描写的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
⑸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概括,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去分析。从文章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我们就能概括出来,-开始小女孩因为自己的地位尴尬,滋生仇恨;后来她是带着仇恨而拼命读书的,也就越来越疏远了亲人;后来她功成名就了,感到孤独,在医生的指点下,又重新唤回了亲情;最后她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亲人,这时她才觉得很幸福快乐。故事情节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要求10字以内,意思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 拼命读书,疏远亲情 ; 经医生指点,唤醒亲情 ; 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19.本题考查的是体味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这就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对于文章标题的分析,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看标题是否是以物件,事件为文章的标题,如果是,那么这个物件或这件事就是文章始终贯穿全文的线索,它的作用就是交代了写作的对象,是文章的线索;第二,如果是以短语形式出现,并且该短语有深刻的含义,那它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的作用了。该纹章的标题就是第二种情况,“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就是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故答案为: 对父母亲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的畸形发展。
2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该景物描写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故答案为: 渲染一种清新美好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认真阅读原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然后结合文章的主题谈启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由以上现状要引发读者怎样的思考就是文章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谈谈自己的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 我们在成长中受到的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里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为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3.【答案】难忘的邂逅
  你正如那蒙蒙细雨,一点一滴的滋润着我的心田。
——题记
  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屋内的人却都热火朝天的聊着天,悠扬的音乐声便在这喧闹的教室里响起,是的,上课了。
  吵闹的声音戛然而止,安安静静的等待老师的到来。
  若是坐在平常他们肯定还是继续热闹的聊天,然而,今天和往常却截然不同。
“蹬蹬”的脚步声响起,伴随着清脆的脚步声,“嘎吱——”一位头扎马尾,身穿深蓝色衣裙的俏皮姑娘赫然跳进了我的视线。
  第一眼,便看到老师的脸上一直洋溢着那明媚的笑,感觉煞是很活泼,让人不觉心情舒畅起来。
“上课!”
“起立,老师好!”
“请坐!”第一次见面的师生,却有着别样的默契。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紧紧的盯着吴老师的眼睛,盯久了,竟然还发起呆来,而就在这时,吴老师竟然随堂抽查,而好巧不巧正好抽到了我,而我也因为一时的发呆,第一次在吴老师的课上出了糗。
  课照常的进行,只不过有了一次前车之鉴,我便认真地听起课来。面对老师的提问也终于可以对答如流。
  悠扬的音乐再次响起,我有些舍不得这位上课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快,中午便到来了,吃完了饭,便一路小跑到吴老师的面前,面对对面毫无感情的眼神,我的心一颤,窗外的雨依旧下着,滴在地上的声响在这缄默的办公室更显清脆,我开始有种不好的预感。
“你知道自己错在哪了么?”老师的话很强势,让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没想到吴老师第一次单独和自己讲话,却是在如此的环境,如此的语气,如此的话。
  我一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才见到吴老师,我应该没有犯什么错才对啊,可是现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呐?
“你是语文课代表吧。”吴老师见我有些迷茫,便轻轻地说。
  嗯,我点了点头,却又不知吴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今天上课为什么没有回答上来那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顿时知晓老师的意思,原来是这样,霎那间,从脸到脖子全都染上了不明的红色,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脸红还是有这样的过程感的啊。
“所以以后,你知道怎么做了吧!”
  面对老师期待的神情,我立马郑重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这样的吴老师,好可怕!看着老师无声的眼睛,可是这无声却比有声更令我懊悔,自责。
  我很羞愧,是啊,作为语文课代表,竟然上课的时候没有回答上语文老师提问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耻辱啊,不管对我还是吴老师。
  之后,我一直心有余悸,再怎么样也要好好的记住那些基础的东西,所谓以理服人,大概就是这样吧。
  时光荏苒,对吴老师慢慢的了解,和吴老师的邂逅成为了不解之缘。
我和吴老师的初遇大概就是这样了,虽然这次的邂逅并不唯美,但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作文标题“难忘的邂逅”,重点题眼是“邂逅”。“邂逅”应该是无意的、偶然的一场相遇,应该是没有事先邀约过的一场相遇,应该是大自然的纯净美丽与人性的真善美的相互辉映。“邂逅”的可以是自然的事物,可以是人身上显现出来的光彩,亦可以是领略到的人生憬悟。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的人和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终身难忘的却并非是那些生活在你周围和你朝夕相处,甚或相亲相爱的人。或许,一次偶然的路遇,或许,一次巧合的公务和聚会,陌路相逢人的面孔和微笑,虽是一瞬,但给你的印象和向往却是深远和极富意味的;甚或,一句切实的话语或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会对你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让你终身追念不已……可以围绕“难忘的邂逅”写一个动人的故事,记述一段不了情,也可以刻画一个人物,可以抒发情思,阐释人生感悟,升华人生体验。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十七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开学暑假作业验收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菡萏(dàn) 戳穿 (chuō) 嗔怪(zhēn) 咄咄通人(duō)
B.愚蠢(yú) 荡寇(kòu) 怂恿(sǒng) 莽莽榛榛 (zhēn)
C.窠巢(kē) 莅临(lì) 攲斜(jī) 参差不齐(cī)
D.倜傥(tǎng) 坍塌(tān) 惩戒 (chéng) 混为一谈(hǔn)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嗔怪(zhēn) ——(chēn)
B.正确。
C. 攲斜(jī) ——(qí)
D. 混为一谈(hǔn) ——(hù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高邈 神采奕奕 杞人忧天
B.斑蝥 臃肿 怪诞不经 麻目不仁
C.搓捻 滑稽 美不盛收 大相径庭
D.安详 麝香 拈轻怕重 花团锦族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决别 ——诀别
B. 麻目不仁 ——麻木不仁
C. 美不盛收 ——美不胜收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B.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D.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首次任务是将“绕、落、”三步并作一步,在环绕过程中对着陆区进行详回勘测。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语义重复,“ 不可或缺 ”与“ 必需品 ”意思重复。
B. 缺少主语,“在极度的激动中”前加“观众”。
C.前后不一致,“ 成败 ”与“ 重要的作用 ”不一致。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三国演文》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跃马过橙溪 B.关羽——赚城斩车胃
C.张飞——水淹七军 D.葛亮——智取汉中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水淹七军 ”的是关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5.《水浒传》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江——兵打蓟州城 B.吴用——智取无为军
C.魯智深——大桃花村 D.李逵——大闹忠文堂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水浒传》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 智取无为军 ”的是宋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6.下面对《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重点可了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反感,批判了封建承道虚伪内残的本质。
B.《朝花夕拾》融折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以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打发了对往普亲反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C.《朝花少拾》共收入十篇作品,《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马山海经》《野草》都是其中的名篇。
D.《琐记》鲁迅在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不是《朝花夕拾》里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精心设计了一则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B.小王得知丢失的文件有着落了,高兴地对电话那边报信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取回井当面致谢,请您恭候!“
C.他见老朋友的气消了,还答应留下来吃饭,高兴极了,连忙对外屋喊道:“母亲,先把饭煮了,然后去买些酒菜来!”
D.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答案】A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 A.妙在把“联想电脑”的品牌名称与人的联想能力结合在一起了,非常得体。
B.“百忙中”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的敬辞,“恭候”是指等待别人的到来。
C.“母亲”多为书面语,这里应该用口语“妈妈”。
D.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含有贬义,修饰奶奶不恰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 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的,____ 。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品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本题中陈述对象是“向日葵”,根据语句逻辑关系和总分关系进行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④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高亢的欢叫”状,应在②后,排除B;①句后面应接着描写,第四空后是句号,可排除C; AD都以③续前,①写晨风,后面⑤作描写,似乎可以,但②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我想这样比喻一下,一座大山有一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A.一部长篇,只要整体精彩,个别片段稍显沉闷,并无损于全书的价值
B.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管幅短的固然要讲究语言,篇幅长的也要讲究语言
C.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长的要讲究语言,篇幅短的要求更严格
D.篇短文,其“败笔”之处容易显得分眼:面一株大树有些枯枝,无损于它亭亭如盖的丰姿
【答案】C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 后半的比喻句,讲了“乱石” 对于大山,对于小园.林的不同影响,即”乱石“所处的位置或比重的不同。
A项的表达显然允许了”沉闷“片段的存在,与”精益求精“的创作观不符。
B项中后半句,语意表达上,可改为”篇幅长的同样也要讲究语言“以体现其同等重要性,再是与下半句的比喻意,相差较远。
C项叙述严谨有序,突出了”篇幅短的要求更严格“,其中”更“的运用,使得表达更通畅。
D项中”败笔“对于长文来说,同样是十分”刺眼“不能忽视,整句意思上,似乎上允许了”败笔“的存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10.按课文原文填空。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湖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山下》)
(4)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角年》)
(6)    ,应傍战场开,(参《行军思长安故园》)
(7)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月歌》)
【答案】(1)山岛竦峙
(2)夕阳西下
(3)风正一帆悬
(4)闻道龙标过五溪
(5)岐王宅里寻常见
(6)遥怜故园菊
(7)影入平羌江水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竦峙 、 岐 、 羌 ”
故答案为:⑴ 山岛竦峙 ⑵ 夕阳西下 ⑶ 风正一帆悬 ⑷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⑸ 岐王宅里寻常见 ⑹ 遥怜故园菊 ⑺ 影入平羌江水流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阅读(36分)
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碑,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俄而(  ) 骤(  ) 拟(  ) 因(  )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米若/柳紫/因风起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博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嘲笑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答案】11.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拟:比;因:趁,乘
12.C
13.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俄而雪骤”的意思是“一会儿雪下的更紧了”。
故答案为: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拟:比;因:趁,乘
12.A.有误,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断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B.有误,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C.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断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断句正确;
D.有误,句意: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答案为: C
13.ABD.正确。
C.有误,在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是跟在“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后,而不是是在兄子胡儿日说完之后就大笑的,表明谢太傅因兄女的聪颖和才气而乐,并不是讽刺兄子胡的比喻不恰当。
故答案为:C.
阅读《蜗牛很“牛”》,回答各题
蜗牛很“牛”
①在很多人眼黑,蜗牛是赢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②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纪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③在日本,有一种叫亚蜗生的蜗生,它们可以“迁往"——丛一座品的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工公的另一座岛的上,远超其他软体动物,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板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城通常具有几平方米,杀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④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成,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谷食之后,能受作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养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邮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限制的无陪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⑤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赢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14. 从全文来看,蜗牛的“牛”具体表现在哪里?
15.蚤蜗牛行动缓慢,它们如何进行长距离“迁移”?
1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在日本,有一种叫孟蜗生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一—丛一座岛屿迁移到敷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远超其他软体动物。(  )(  )(  )
17.未段中加点的“如此”指的是什么?
【答案】14.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能长久待在壳中而不死;部分蜗牛能抵住动物消化液的腐蚀
15.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
16.(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7.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事物性说明文;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⑶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⑷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考查的都是前指代词,也就是代词指代的内容大多在原文的前面出现过。据此作答即可。
14.从第①段“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可以提炼出蜗牛“牛”的第一个方面:分布广,数量多;从第①段“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可以提炼出蜗牛“牛”的第二个方面:适应环境.能力强;从第②段“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才会再次出来活动”可以提炼出蜗牛“牛”的第三个方面:自我保护能力强。
故答案为: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能长久待在壳中而不死;部分蜗牛能抵住动物消化液的腐蚀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依据“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概括得出。
故答案为: 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
16.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 在日本,有一种叫孟蜗生的蜗牛 ”是举例子;“ 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 ”是列数字;“ 远超其他软体动物 ”是作比较。
故答案为: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7.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意义。依据前面的内容“ 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 ”可知。
故答案为: 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
阅读《拔掉那颗蛀牙》,回答各题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
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历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口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如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业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分分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8.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梳理文章内容填写。(每空字数在10字以内)
小时候,地位尴尬滋生仇恨→读高中大学时,    →去美国之后,   →回国之后,   
19.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
20.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中"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1.“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2.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结合全文分析现实生活中,该如何不让“蛀牙”给生活带来伤痛?
【答案】18.拼命读书,疏远亲情;经医生指点,唤醒亲情;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19.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20.对父母亲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的畸形发展。
21.渲染一种清新美好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22.我们在成长中受到的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里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为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⑶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⑷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既要注意文段的内容,也要结合景物描写的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
⑸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概括,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去分析。从文章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我们就能概括出来,-开始小女孩因为自己的地位尴尬,滋生仇恨;后来她是带着仇恨而拼命读书的,也就越来越疏远了亲人;后来她功成名就了,感到孤独,在医生的指点下,又重新唤回了亲情;最后她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亲人,这时她才觉得很幸福快乐。故事情节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要求10字以内,意思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 拼命读书,疏远亲情 ; 经医生指点,唤醒亲情 ; 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19.本题考查的是体味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这就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对于文章标题的分析,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看标题是否是以物件,事件为文章的标题,如果是,那么这个物件或这件事就是文章始终贯穿全文的线索,它的作用就是交代了写作的对象,是文章的线索;第二,如果是以短语形式出现,并且该短语有深刻的含义,那它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的作用了。该纹章的标题就是第二种情况,“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就是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故答案为: 对父母亲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的畸形发展。
2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该景物描写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故答案为: 渲染一种清新美好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认真阅读原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然后结合文章的主题谈启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由以上现状要引发读者怎样的思考就是文章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谈谈自己的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 我们在成长中受到的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里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为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作文(50分)
23.命题作文
邂逅,就是偶然遇见,就是不期而遇,诗一般的人生,总会有美丽的邂通!不经意间,与一片落叶邂通在凉爽的深秋;不经意间,与一颗独特的贝壳邂逅在宽广的海滩;不经意间,与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邂逅在彼此都未知的角落……
请以“难忘的邂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日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题月前空四格);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难忘的邂逅
  你正如那蒙蒙细雨,一点一滴的滋润着我的心田。
——题记
  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屋内的人却都热火朝天的聊着天,悠扬的音乐声便在这喧闹的教室里响起,是的,上课了。
  吵闹的声音戛然而止,安安静静的等待老师的到来。
  若是坐在平常他们肯定还是继续热闹的聊天,然而,今天和往常却截然不同。
“蹬蹬”的脚步声响起,伴随着清脆的脚步声,“嘎吱——”一位头扎马尾,身穿深蓝色衣裙的俏皮姑娘赫然跳进了我的视线。
  第一眼,便看到老师的脸上一直洋溢着那明媚的笑,感觉煞是很活泼,让人不觉心情舒畅起来。
“上课!”
“起立,老师好!”
“请坐!”第一次见面的师生,却有着别样的默契。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紧紧的盯着吴老师的眼睛,盯久了,竟然还发起呆来,而就在这时,吴老师竟然随堂抽查,而好巧不巧正好抽到了我,而我也因为一时的发呆,第一次在吴老师的课上出了糗。
  课照常的进行,只不过有了一次前车之鉴,我便认真地听起课来。面对老师的提问也终于可以对答如流。
  悠扬的音乐再次响起,我有些舍不得这位上课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快,中午便到来了,吃完了饭,便一路小跑到吴老师的面前,面对对面毫无感情的眼神,我的心一颤,窗外的雨依旧下着,滴在地上的声响在这缄默的办公室更显清脆,我开始有种不好的预感。
“你知道自己错在哪了么?”老师的话很强势,让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没想到吴老师第一次单独和自己讲话,却是在如此的环境,如此的语气,如此的话。
  我一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才见到吴老师,我应该没有犯什么错才对啊,可是现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呐?
“你是语文课代表吧。”吴老师见我有些迷茫,便轻轻地说。
  嗯,我点了点头,却又不知吴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今天上课为什么没有回答上来那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顿时知晓老师的意思,原来是这样,霎那间,从脸到脖子全都染上了不明的红色,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脸红还是有这样的过程感的啊。
“所以以后,你知道怎么做了吧!”
  面对老师期待的神情,我立马郑重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这样的吴老师,好可怕!看着老师无声的眼睛,可是这无声却比有声更令我懊悔,自责。
  我很羞愧,是啊,作为语文课代表,竟然上课的时候没有回答上语文老师提问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耻辱啊,不管对我还是吴老师。
  之后,我一直心有余悸,再怎么样也要好好的记住那些基础的东西,所谓以理服人,大概就是这样吧。
  时光荏苒,对吴老师慢慢的了解,和吴老师的邂逅成为了不解之缘。
我和吴老师的初遇大概就是这样了,虽然这次的邂逅并不唯美,但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作文标题“难忘的邂逅”,重点题眼是“邂逅”。“邂逅”应该是无意的、偶然的一场相遇,应该是没有事先邀约过的一场相遇,应该是大自然的纯净美丽与人性的真善美的相互辉映。“邂逅”的可以是自然的事物,可以是人身上显现出来的光彩,亦可以是领略到的人生憬悟。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的人和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终身难忘的却并非是那些生活在你周围和你朝夕相处,甚或相亲相爱的人。或许,一次偶然的路遇,或许,一次巧合的公务和聚会,陌路相逢人的面孔和微笑,虽是一瞬,但给你的印象和向往却是深远和极富意味的;甚或,一句切实的话语或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会对你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让你终身追念不已……可以围绕“难忘的邂逅”写一个动人的故事,记述一段不了情,也可以刻画一个人物,可以抒发情思,阐释人生感悟,升华人生体验。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