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20:4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议论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3.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体会议论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了解作者信息
根据卡片信息,猜人物。
①他是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②他是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
③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
同学们,我们根据卡片上的信息,来猜一位人物。屏幕上有三张卡片,看哪位同学能根据最少的信息猜出这个人物。
这位人物就是今天课文的作者——顾颉刚先生。顾颉刚先生是一位学者,毕生致力于研究古文献资料,他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典学界的巨大存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分享《怀疑与学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者,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作者信息基础上,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本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初步认识生字和生词。
再让学生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小组讨论,排除字词障碍,能够熟练阅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下面词语。
1.读准字词
顾颉刚(jié) 程颐(yí) 虚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停滞(zhì) 折扣(zhé)
指名学生说出下面词语的含义。
2.明确词意
①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②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③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④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⑤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⑥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⑦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同学们字词学习的很认真,通过不断的积累字词,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升。
【设计意图:罗列生字和词语,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老师做重点指导和特殊讲解。】
三、整体阅读,把握论文论点
师:同学们先回忆一下,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
生:论点、论据、论证。
师: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课文,可以发现,“怀疑与学问”就是这篇文章在谈论的论题,请同学们找到能回答“怀疑与学问”关系的句子,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思考一下,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生:第一段引用了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
第二段引用了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第四段中提到“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六段中提到的“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确,类似于回答“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的句子还有不少。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我们从第1、2段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引用学者的名言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生:这种写法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师: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又是怎样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呢?请大家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生:一个分论点是: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生:另一个分论点是: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师:很好。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第六段的开头,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能够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能够承上启下。
师:同学们分析的对。从内容上:提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3-5段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论述,引出第6段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论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论文的三要素,梳理课文的整体结构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为后面理解论证方法、找到论据指明方向。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做重点指导,带领大家对学生的分析给予合理评价。】
四、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对中心论点起补充和证明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怎样以两个分论点做支撑,以严谨的论证思路,来阐释“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中心论点的。
师:文章第3段主要阐述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第4段主要阐述了“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两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呢?
生:列举“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传说,论证“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要重视事实”的观点。
生:列举“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论证“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不断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的观点。使作者的观点更具体、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实例是最好的证明,告诉我们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做学问也要敢于怀疑。
师: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生: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方法。
将有无怀疑精神对于学问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一观点;同时引用了孟子的话论证这个观点。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都是使作者的观点更深刻、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师:很好,可见论证一个观点,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论据,让自己的论证更有说服力。有人说,3段到5段可以调换顺序,你认为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3到5段内容是层层深入、递层递进的关系,不能调换。
师:对,这种写法体现作者构思的严谨。从而很好地论证了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因此,不能调换。
师:我们接着分析第6段的论证思路。这段是如何论证的?
生:首先,作者通过首句承上启下的后半句,提出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接着通过正反对比阐明如何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然后作者举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的事例,以及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师:思路分析的对,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这段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要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与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这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生: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师:对,那么可否把第六段放到第三段前?
生:不能。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只有辩伪去妄了,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师:对,这体现了议论文结构严密,逻辑思维严谨的特点。
分析到这里,整篇文章我们已经很明确。下面请同学们参考这个全文论证思路结构图,整理一下全文的论证思路吧。
首先,作者通过1、2段的两条名言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接着,作者在3-5段宗围绕“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个分论点,通过列举“三皇五帝”“腐草为萤”等例子,并对学问的两种态度进行对比,以及引用孟子的话,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
然后,在第6段作者先提出“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通过列举大学问家的事例,引用名言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加以论证。
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方法的研读,帮助学生体会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提升学生的逻辑论证能力和利用论据来论证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
五、总结升华,感受文字力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还学习了顾颉刚老先生的怀疑思想。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以及文学上的新发展都有“怀疑”“探究”和“创新”的功劳。同学们,你能向《怀疑与学问》提出质疑吗?
例如,“都”这个词用法不是特别恰当,过于绝对,改为“大都”较为合理。每个人的想法和结论都不一定完全准确,都会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多一些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多思考、多实践,这样才会带动人类的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升华,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论证方法的作者思想,自由讨论自己的想法,实现学以致用。】
六、作业
1.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2.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写作,字数300字左右,要求有实例能说明观点。
七、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