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检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中获取养料和O2,但废物不能直接排入水中
B. 构成兔子的绝大多数细胞都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
D. 体液不是都能作为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2. 下列关于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包含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是内环境的成分
B. 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并最终汇入血浆
C. 组织液主要由淋巴液通过毛细淋巴管渗出到细胞间形成
D. 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物质均可实现双向交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B.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C.构成内环境各液体组分的种类和含量相同 D.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约占所有体液的1/3
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化学成分稳定的主要调节机制是激素调节
B.血浆、尿液、组织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存在着类似的调节机制
D.体温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调节、呼吸的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5. 如图是人体内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a、b、c是内环境的成分,①②均为管状结构,③是肝脏组织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中存在 HCO3-和 H2CO3-可维持其中 pH的相对稳定 B. b回流受阻,会导致c含量增加
C. ③内CO2的含量高于a,O2含量低于a D. b中的蛋白质含量通常比a多
6.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
B. 造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是内环境成分的变化
C. 肾功能发生障碍时,病人的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均会紊乱
D. 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7.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其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 成了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中的水、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与血浆中的相差不大
B.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C.淋巴管管壁通透性增大便于其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D.淋巴管内的单向活动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8.2022年9月泸定地震,各地志愿者奔赴救援,多天奋战、高温烫伤和摩擦,志愿者手脚张上磨出了水疱, 有一定痛感,几天后水疱往往自行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志愿者水疱能产生的同时出现刺痛感的原因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B.水疱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生成增多
C.水疱自行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其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高温烫伤后可立即用凉水反复冲洗,预防水疱产生
9.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
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
C.人体内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都是组织液
D.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
10.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稳态失衡
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激素、H2O
C.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尿素
1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参与
B.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静息电位的形成
C.兴奋传递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全部来源于线粒体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Na+内流
1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叙述错误的是( )
A.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B.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 轴突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1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某同学在公开演讲时,由于过度紧张,导致手足发凉,此时( )
A.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B.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舒张
C.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舒张 D.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15. 下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在人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
B. 至少需要组成反射弧的五个部分
C. 需要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后才能发生
D. 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16. 下图是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某位点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已知ef段时神经纤维膜上的钠—钾泵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转运Na+和K+。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时受到刺激,ac段时此位点发生Na+内流
B. 若神经纤维所处的细胞外液中Na+浓度升高,则c点下降
C. ce段发生K+外流的方式与ac段发生的离子主要流动方式相同
D. ef段钠—钾泵起作用时消耗ATP,且具有专一性
17.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的过程与高尔基体无关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内为正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18. 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下图为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当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核糖体合成的多巴胺被囊泡包裹运出细胞
B. 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可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C. 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使得多巴胺无法回收而持续作用于多巴胺受体
D. 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会受到影响
19.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中间神经元互相联系的方式是复杂多样的,大脑海马区附近有时呈现环状联系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完整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方向由左向右进行
B.若a、b所释放的神经递质都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d神经元一定兴奋
C.若c、d都为兴奋性神经元,则该环状结构能加强对兴奋的记忆
D.环状结构的出现不利于兴奋的传导且造成了在物质和能量上的浪费
20.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相应反射弧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据图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b连接感受器,d连接效应器
B.图2中e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图3中物质f的分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g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2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机体内各种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2.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B.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C.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D.可以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
23.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不需要体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参与
B. 内环境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媒介
C. 若①表示水和无机盐,则①处的箭头方向应该向右
D. ④与⑤的箭头方向均为双向,②③的箭头方向均为单向
24.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和内环境
B.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不仅有③的作用,还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C.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②中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5.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
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的数量是神经胶质细胞的10—50倍
D.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26. 下图为某人左腿的反射弧控制屈肌的相关结构,M和N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b、c表示轴突末梢,已知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CI-内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对下一神经元起兴奋或抑制作用。
A. M是感受器,N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屈肌
B. 若此人左脚被钉子扎,图中的c处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C若此人左脚被钉子扎,图示N中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D. 若医生在给此人左腿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图中b处可能发生CI-内流
27. 如下图所示,将电流表两电极分别接到神经元膜外a、b两点,c点到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已知电流表的指针偏向电位低的方向(指针恢复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不记为偏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1、2、3构成了突触结构,其中3为突触后膜
B. c点受到刺激后,若1处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电流表发生一次向左偏转
C. c点受到刺激后,若1处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3处无电位变化
D. 刺激b点后,电流表发生一次向右偏转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1分。
28.(11分)左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虚线内物质构成的环境称为 ,其中A代表 。
(2)填写左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当人接触过敏原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
(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和 保持相对稳定。
(5)④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6)如果图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④⑥⑦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 处。
29.(15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图甲中e、f表示的结构是 和 ,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乙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 ,它的信号物质是 。这一信号物质的运出突触前膜方式是 。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 点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A、B的结构为 ,兴奋在此处传递的特点是具有单向性,原因是 。
(5)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 。
30.(8分)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细胞突触结构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参与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的细胞器有 。释放过程中,突触前膜信号的变 化是 。
(2)突触后膜上的③能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
(3)在图1中的②处注射乙酰胆碱,突触后膜若为骨骼肌,则会产生 (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了 的变化。
(4)图2中,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 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产生电位差。
31.( 7分)回答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问题:
(1)神经纤维上某处产生动作电位后,兴奋传导的方向与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当反射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2)下图是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为________(填“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表面的_______,b为_______(填结构)。已知细胞内Ca2+含量增加会促进b向细胞膜表面移动并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推测细胞内Ca2+的作用为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神经的兴奋性。
(3)上图中神经递质作用后会与a分开,并被__ _____,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隆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检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D B C C D 6-10 B A A D D 11-15 D A D A C
16-20 B B A CB 21-22 D D
二、多项选择题:23-27 BD ABC ABD AC BC
三、非选择题:
28.【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
(1) 内环境(细胞外液) 血浆
(2)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过敏原会刺激相关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2分)
(4) 组成成分 理化性质
(5) 无机盐、蛋白质(2分)
(6) ⑦
29.【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
(1) 传入神经 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分)
(2) 从A传到B 神经递质 胞吐
(3) 神经中枢 a c d e (2分)
(4) 突触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出前摸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
(5)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调控
30.【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高尔基体 线粒体 (2分) 电信号→化学信号 (2)糖蛋白(蛋白质)
(3)兴奋 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4) K+大量外流 Na+
31.( 每空1分,共7分)
【答案】(1) 膜内 单向
(2) 突触后膜 (特异性)受体 突触小泡 促进
(3)降解或回收(进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