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战【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2 20: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冷战》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以教科书为基础,依据课标与学情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结合相关图片与史料创设情境,拉进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获得历史的启迪。通过复习二战时美苏同盟友好关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新知识。在教学维度,以“为什么盟友成为对手?”、 “是谁,开启了冷战?”、“德国怎么处置?”和“欧洲国家如何站队?”四个问题将两极格局脉络进行初步梳理,让学生在明确冷战事理的同时,涵养时空观念、培育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美苏对峙的世界”的第一课,在整本书中的位置编排,具有承上启下之功用。上承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启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从本课内容框架编排上来分析,美苏冷战开启,加剧了欧洲局势紧张,直接导致德国分裂,并进一步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使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对冷战的双方美、苏有初步了解,但是对于“冷战”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思考力有待架构。因此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使之与新知识构建桥梁,并且通过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历史神入法和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对冷战的体认。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之下,通过阅读材料,解读图片,了解美苏从盟友变为对手的原因,分析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目标、社会制度与战后美苏冷战之间的关系。(素养目标:唯物史观)2.通过时间轴和各种主题的地图,了解冷战过程中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与空间位置,形成对冷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时空观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3.运用相关史料,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墙的修建、德国分裂和“北约”与“华约”的建立。(素养目标:史料实证)4.通过解读材料,提取信息,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素养目标:历史解释)5.通过对冷战中典型事件的学习,了解到大国之间互动、对抗对整个国际秩序的影响,认识到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珍爱和平的意识。(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原因、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冷战”的含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历史神入法、史料分析法、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板书设计
第16课 冷战同盟 对手冷战的发生两极格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和“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图片。【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美苏二战时有关同盟图,让学生得出两者友好关系,之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二战后美苏由同盟走向对立? 学生思考回答。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同时运用直观性图片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一、为什么盟友成为对手? (一)二战后的美国【教师活动】出示饼状图,教师引导学生一齐描述,得出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再出示材料一,提问学生获取了哪些信息?(二)二战后的苏联【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一和表格,得出苏联在经济上损失严重,但是军事实力增强。【教师活动】出示“1945年5月以后欧洲领土变迁示意图”,进行解读:由于苏联在战后经济损失严重,就想确保自身周边安全去恢复经济,于是,就采取了向西扩张的战略,并且为了消除潜在的隐患,苏联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比如: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三)美、苏-制度的冲突材料: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教师活动】出示上述材料,引导学生建构美苏国家战略是冲突的认知。【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一、材料二,让学生认识到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教师总结】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学生分析材料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分析史料,得出苏联、美国对社会制度的态度。 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的情状。了解苏联在经济、军事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对美国、苏联在二战后实力有基本的了解。通过相关史料,使学生明白冷战发生的背景,并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二、是谁,开启了冷战? (一)冷战的序幕【教师活动】出示相关“铁幕”图片,让学生阅读教材75页的材料研读,提问:如何理解材料研读中的话语?图1: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演讲。图2:(二)冷战的开始【教师活动】出示“杜鲁门主义”的主要政策和材料一并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叙述美、苏两国在希腊、土耳其中的矛盾,使学生明白“杜鲁门主义”的实质:不仅仅是援助希腊、土耳其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是对苏联发动全面的“冷战”的宣战书,这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材料一:“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犯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三)冷战的重要步骤【教师活动】出示两则漫画,提问: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活动】梳理冷战发生的重要事件,提问苏联的做法。【教师活动】过渡:两者之间竞争对抗不断加剧,使世界陷入紧张局势,给人民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安,所以我们要让和平与发展永远成为我们的时代主题。让我们以首当其冲的欧洲战败国德国为对象,走进它,去感悟和平的来之不易。 学生依据图文史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阅读。解读漫画。根据课本得出苏联分别在1947年9月、1949年1月,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及经济互助委员会。 让学生明白,“铁幕”只是一个象征,它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的不同,更是暗含美苏争霸的意味。让学生深刻明白为什么“杜鲁门主义”是冷战的开始。漫画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时间轴的形式,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树立学生珍爱和平的意识,并引出下一目“德国的分裂”。
三、德国怎么处置? 【教师活动】展示“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教师讲述:德国战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首都柏林。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并在6月21日起在西占区单方进行货币改革,对于西方背着苏联搞币制改革,苏联是怎么做的?【教师活动】“柏林危机”爆发后,美、苏都给双方留有余地,大约11个月后,双方达成协议,同时解除封锁。请同学们看材料一,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柏林危机”?【教师活动】总结升华:克劳塞维茨原则:即一个军事行动不应该毁灭它本应该保护的东西。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朝鲜战争、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和80年代的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美苏都没有正面的、直接的、大规模的产生武装冲突。那么双方是不是一种和平状态呢?也不是,除战争之外,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又无所不用其极,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状态,学界称之为“冷战”。【教师活动】我们再来看一下德国,德国被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1962年修建了“柏林墙”,结合课本小组讨论:建造柏林墙的缘由和如果你生活在1961年的柏林,高耸的柏林墙对你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教师活动】升华:柏林墙不止是横贯在德国的一道墙,更是美苏争霸下的产物,它使亲人在对面,却不能相聚、自由在口中,却不能行动、国家在此地,却不能完整,所以许多人即使明知有枪弹,有铁网,仍还去翻越。现在柏林墙已经倒塌了,但我们始终要坚信和平,拥护和平,主张和平。【教师活动】1.这是2022年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一段话,请同学们看完以后谈谈感受。2.“北约”是什么组织?什么时候成立的,成立缘由是什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行下一子目的学习。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苏联的对策,“柏林危机”爆发。学生讨论,分析史料。接受学习。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阅读回答。 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循序渐进,让学生理解“冷战”的含义。通过历史神入法,让学生移情体味当时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冷战造成的影响的理解,感悟和平的不易。引用新闻热点,缅怀先烈,回顾历史,培育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四、欧洲国家如何战队? 【教师活动】出示法国外长皮舍尔、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和杜鲁门就缔结《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的观点,请学生角色扮演。【教师活动】经过酝酿和磋商,1949年美、英等12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来,1951年成了一个军事组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6页条约规定,思考“北约”成立的缘由是什么?【教师活动】1.提问:1955年联邦德国也加入了北约,是为什么呢?2.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对此事作出强烈反应,结合77页教材思考他们做了什么?【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地图,总结: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学生角色扮演。联系课本回答。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得出答案。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扮演体味当时西欧国家和美国“互利”的情状。了解“北约”建立的缘由。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华约”部分史实,知道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使学生认识到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形成。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过渡:当时两大强国全面的对抗,因为双方力量比较均衡,所以美苏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这种权利的互相制衡对我们当今国际关系也是有启示的。(答案并不唯一,要鼓励学会各抒己见,敢于思考和表达。)【教师活动】讲授朝鲜战争中的一个故事和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局部讲话,今昔对比,引导学生反思冷战思维的深远影响,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阅读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展示习近平话语,与士兵话语形成今昔对比,认识到人类是安全共同体,冷战思维是不合时宜的,要坚定和平理念。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的过程中我存在导入不够创新,收集史料的能力欠缺等问题。指导老师提点之后,我对史料收集的途径有了更多的了解。另外,我的课堂表现力较为不足,指导老师的提点与示范后,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在讲课中加以实践,不断进步。日后我将从二个方面进行改正:一是在不断的学习与摸索中,提高史料收集、筛选以及运用的能力;二是多加锻炼,提升自己在授课过程中语言、肢体等的表现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