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2 20: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境—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文字、漫画、图表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2课,介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本课内容共有三个子目:“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一个子目“欧洲的联合”,介绍了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及发展阶段,欧洲的联合经历了由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由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过程,欧洲联盟后来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个子目“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分三个阶段介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日本在美国扶持下,利用内外有利条件,制定适当经济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三个子目“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介绍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提供救济,调整政策,到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将近三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他们对世界史比较感兴趣,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研读材料、合作学习。但是他们又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课后留给历史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识读图表,概述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及发展阶段;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及其影响(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能够通过识读图表、阅读课本内容,概述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能够通过研读文字、图表材料,探究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表现,找出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概述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运用有关材料,梳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的过程,明确西方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一分为二地评价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5.能够在本课内容的学习基础之上,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课件等(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读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西欧:欧盟(欧洲一体化) 马歇尔计划 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新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社会保障制度 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国家干预经济日本: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哪些挑战?材料:当时,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欧国家,存在一种社会正处于全面崩溃的危机感。对此,这些国家有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一是共产主义。——摘编自梅尔文·莱夫勒《冷战是如何开始的》过渡:二战结束后除了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世界成为废墟,资本主义是就此走向衰落?还是有了新的发展?让我们走进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回顾已学,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1.助推器:第三次科技革命 展示图片,教师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明确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助推器。 观察图片,聆听介绍。 学生初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2.1西欧:从对抗到联合 问题1:观察《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示意图》,概括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情况。问题2:根据以上三幅图片分析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问题3:观察欧洲地图,说说西欧版图有什么特点?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何春超《国际关系史》问题4:根据上述材料,说出西欧国家还面临什么困境?过渡:面对如此困境,西欧国家的选择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出示如下示意图。教师补充介绍英国脱欧。 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回答问题1、2、3。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困境。学生阅读课本,梳理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理解其意义。 通过呈现图表、漫画、地图、文字等多种类型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2.2美国:起伏中寻新路 问题5:观察《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示意图》,概括20世纪后半叶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尝试分析其原因。以硅谷为例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新经济”的特征,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生观察图表,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通过示意图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出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变化,即在起伏中寻找到了一条新发展之路——“新经济”,并通过硅谷的例子清楚地了解新经济的特征。
2.3日本:从战败到崛起 问题6: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二战后日本从战败到崛起的原因。材料一:第一章 天皇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第二章 放弃战争第九条 ①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②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本国宪法》(1946年11月3日公布)材料二:朝鲜战争(1950-1953年)示意图(图略)问题7:根据材料三、四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概括日本崛起的表现。作为日本的邻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材料三:材料四:问题8: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学生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战后日本从战败到崛起的外因,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其内因。学生依据图表、时间轴、漫画、文字等材料分析问题。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观点碰撞,集思广益。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做到以史为鉴。
3.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 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时间轴,并作出点评。问题9:根据材料一回答西方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你会如何评价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材料一: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美国总统肯尼迪材料二:材料三: 学生阅读课本,绘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的时间轴。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课堂小结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教师出示如下示意图,并进行小结: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在个性上表现为西欧的走向联合,美国的持续发展和日本的快速崛起。在共性上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助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普及。由此说明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能力,所以二战后它并没有走向衰落,而是出现了新的变化,有了新的发展。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从个性(西欧、美国、日本各自的变化)和共性(资本主义国家共同的变化)两方面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明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从共性和个性两方面把握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个性而言,西欧、美国、日本的发展各具特色,西欧是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美国主要强调科技创新(如“新经济”),日本则既要看到它的崛起,从中吸取经验,又要警惕它的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就共性而言,我们要看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这一制度也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从美国影响到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能力,促进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发展,但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不可能解决。2.本课的图表材料较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识读图表的一些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通过一节课不仅要增加知识,更要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