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21: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重点理解“示、元”等意思。
2.读懂诗歌的题目,了解相关信息,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1.读懂诗歌的题目,了解相关信息,理解诗歌内容。
2.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PPT、音频资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诗歌题目,了解相关信息。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题临安邸》,默写《示儿》。
3.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解读单元导语
1.出示单元导语页,教师解读。
导入: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最深沉的热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时间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学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习作部分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二、读懂诗歌题目,了解相关信息
1.出示课题。
从古至今,许多爱国诗人写下了一首首饱含爱国情怀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宋朝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宋朝诗人林升所写的《题临安邸》和清朝诗人龚自珍所写的《己亥杂诗》。
板书:12.古诗三首
(1)出示三首诗的题目,请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预设1:读了题目《示儿》,我猜这里的“儿”是不是儿子的意思呢?
预设2:读了这个题目,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一首诗《题西林壁》,题目的意思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这两个“题”都是“书写”的意思,我猜想“临安邸”也应该是个地方吧。
预设3:《己亥杂诗》让我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诗,题目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我想它也应该是一组诗中的一首吧。
(2)出示注释,再请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点拨:如果能结合注释,就能进一步读懂题目的意思。
预设1:结合注释,我知道了《示儿》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预设2:读了注释,我知道了《题临安邸》这首诗的写作地点是临安,它在今天的浙江杭州,曾经是南宋的都城。
预设3:我看了《己亥杂诗》的注释,知道题目告诉了我们这首诗写作的时间,乙亥是1839年,这首诗是一组诗中的一首。
点拨:同学们,诗歌的题目包含了很多信息,有的告诉了我们写作对象,有的提示了地点,有的点明了写作时间。看来,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2.播放朗读音频。
3.请学生自由朗读。
三、学习《示儿》
1.读懂诗题。
(1)理解“示”的意思。
预设:通过查字典,知道,“示”是给人看的意思,“示儿”的意思就是给儿子看。
(2)思考:父亲到底给儿子写了些什么呢?
追问:那么父亲到底给儿子写了些什么呢?
点拨:让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找找问题的答案。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出停顿。
2.理解诗意。
(1)抓住“元、但悲”理解前两句的诗意。
预设:“元”的意思是本来,“但”表示意思的转折,“悲”是指“悲伤”。所以我觉得父亲想要告诉儿子的是:他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人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但是感到悲伤的是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2)抓住“北定、无忘”理解后两句的诗意。
预设:父亲还对儿子说:“当南宋军队将北方平定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3)结合整首诗的意思,请学生交流“父亲给儿子写了什么”。
预设:父亲告诉儿子:他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人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但是感到悲伤的是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南宋军队将北方平定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3.体悟诗情。
(1)思考“父亲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样一首歌,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追问:知道了“父亲写了什么给儿子看”。那父亲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样一首诗,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2)请学生交流。
预设:老师,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我知道陆游心中最大的心愿是王师能够早日平定中原,实现国家统一,所以他临终前给儿子写了这首诗。
点拨:那么陆游究竟心怀一份怎样的情感才会使他临终前对国家的统一念念不忘呢?如果只读懂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我们可能无法得到答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对,我们可以去找找相关的资料,来进一步理解。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资料,想想答案。
(3)出示相关资料,请学生交流。
陆游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战复国的思想。……公元1163年,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公元1170年,到四川去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这次军队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
(摘自《宋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预设1:结合陆游的生平资料,我知道了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收复中原,即使遭遇挫折,也从未改变初衷。
预设2:读了资料,我感受到诗人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4. 吟诵诗文
(1)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陆游在生命的尽头,依然有着坚定的信念。诗人由前两句的悲愤转为后两句的激昂,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
板书:渴望祖国统一
(2)背诵诗歌。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示儿》。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题和第四题。
【板书设计】
12 古诗三首
示儿 渴望祖国统一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诗歌题目,了解相关信息。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临安邸》、《已亥杂诗》。
3.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学生背诵《示儿》。
二、学习《题临安邸》
导入: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另一位宋朝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板书:题临安邸 宋 林升
1.读懂诗题。
(1)理解“题临安邸”。
点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题临安邸”的意思是“题写在临安的旅店里”。这是一首墙头诗。
(2)思考:这首诗究竟写了些什么?
点拨:请你先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然后借助注释试着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 理解诗意。
(1)请学生朗读诗歌。
(2)抓住“休”理解前两句的诗意。
预设: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西湖边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停止呢?
(3)生字“熏”字指导。
理解指导:“熏”在这里引申为吹拂。书写时要注意第二笔横最长,与下半部分的四点底宽度相当;第八笔“竖”自第一笔“撇”的中心点起笔,贯穿整个字。
(4)抓住“熏”理解后两句的诗意。
预设:后两句话的意思是: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5)齐读诗歌。
3.体悟诗情。
(1)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临安写诗呢”。
点拨:看来只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对,找找相关资料,结合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读懂诗歌的意思。
(2)出示相关资料,请学生交流。
《语文练习部分》资料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州,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康王赵构逃亡到南方,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当政者对外屈膝投降,对内迫害岳飞等抗金英雄。在水光山色的杭州,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等不思收复中原失地,而是沉沦于歌舞享乐之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梁。
追问:请同学们结合这段资料,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在临安写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1:结合资料,我知道了当年康王赵构逃亡到南方,就是在临安即位的,史称南宋。而南宋的权贵们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教训,忘记了北宋灭亡的事实,在醉生梦死中,把杭州当作了北宋的都城汴州。几十年中,杭州终如北宋的汴州,成了他们的安乐窝。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怒。
预设2:结合这段资料,我理解了诗句中“暖风”既指暖洋洋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享乐之风。“游人”在这里也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 吟诵诗文
(1)全诗总结。
小结:同学们能结合资料进一步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很不错。本首诗全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醉生梦死、苟且偷安,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板书:担忧国家命运
(2)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诗歌。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读懂诗题。
点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己亥杂诗》的诗题交代了作诗的时间。下面,我们继续先结合注释读懂每句诗的意思,再想想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理解诗意。
(1)理解“风雷”的意思。
点拨:“风雷”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雷,还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前两句的诗意。
预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3)指导“恃、喑”字音。
指导:这两句诗中“恃”是翘舌音, “喑”是前鼻音。
(4)理解“天公、一格、不拘一格”的意思。
指导理解:“天公”就是指老天爷,“一格”这里指清王朝拿种种所谓资格来限制人才,“不拘一格”就是不要被清王朝所谓的资格所限制。
(5)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后两句的诗意。
预设:后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劝老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要被清王朝所谓的资格所限制,让大量的人材在社会上涌现。
(6)齐读诗歌。
3.体悟诗情。
(1)请学生提出心中疑惑。
预设:己亥那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2)思考“己亥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点拨:在前两首诗歌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结合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看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继续用这个好办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一段资料,想想那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3)出示相关资料,请学生交流。
清朝末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怨声载道。
龚自珍大胆指出朝廷腐败问题,对君权专制提出意见并抨击。他屡次上书,但意见均不被采纳,更因此受到同僚的排挤和打击,于是愤然辞官南下。他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在了日记组诗《己亥杂诗》中,共作315首诗。本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他借题发挥,呼唤“大风大雷”赶快来临,震慑大地,让生气在整个社会上掀起,在亿万人的心中升腾、激荡,彻底改变“万马齐喑”的局面。
预设1:我结合资料,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知道了大清帝国行将没落,内忧外患,百姓民不聊生,像龚自珍这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实现不了抱负。难怪说万马齐喑,这沉闷的社会局面是“可哀”的。他希望改变这 “万马齐喑”的局面,表达了他期待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
预设2:结合诗人龚自珍的生平资料,我知道他对政治有独特的见解,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试图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深深感受到他对国家的热爱。
4. 吟诵诗文
(1)全诗总结。
小结:是呀,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政府统治腐败,扼杀人才,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强烈不满,迫切渴望社会变革,振兴国家。
板书:渴望社会变革
(2)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诗歌。
四、全文总结
1.全文总结。
小结:同学们,这三首诗都是诗人们在国家危难、山河破碎时抒发的爱国之情,陆游心心念念打败金兵收复中原,渴望祖国统一;林升看见了朝廷的真实一面——苟且偏安,醉生梦死因而他感到失望、悲愤,担忧国家命运;龚自珍看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景象,迫切渴望社会变革,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三首诗。
2.有感情朗读《古诗三首》。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题临安邸》《已亥杂诗》。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三题和第六题。
【板书设计】
12 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担忧国家命运 已亥杂诗 渴望社会变革
【宋】林升 【清】龚自珍
山外青山楼外楼, 九州生气恃风雷,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万马齐喑究可哀。
暖风熏得游人醉, 我劝天公重抖擞,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拘一格降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