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21: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损”等19个生字。积累“毁灭”等26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变化。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1.认识“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损”等19个生字。积累“毁灭”等26个词语。重点理解“毁灭、众星拱月”等意思。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由自豪到痛心的情感变化。
3.结合资料,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并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结合课外资料,了解圆明园建筑的宏伟以及收藏文物的珍贵,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对比,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语境中理解“毁灭、众星拱月”的意思。
2.学习文章语言表达,能完成练习说话。
3.结合资料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1.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
师: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结合有关资料,体会了陆游临终前对“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期盼;林升对南宋官员“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龚自珍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我们还在《少年中国说》中感受了梁启超先生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2.引出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去学习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师: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内容。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交流。
2.了解1-4自然段内容。
师: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其他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呢?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2)学生交流。
(3)抓住过渡句梳理2-4自然段的内容。
3.根据课文板块质疑。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题,再看看这两部分内容所占的篇幅,你心中有什么疑惑吗?
三、研读课文,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一)布局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分布?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2)学生交流。
2.理解“众星拱月”。
(1)理解“星”和“月”。
(2)选择“拱”字的义项。
(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指导朗读,体会圆明园规模之大、布局之美。
师:建造这样一座园林,大概花了150多年的时间,令人惊叹。短短几句话,让我们了解了圆明园建筑群的宏伟。
(二)建筑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圆明园中的建筑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话
(1)师:自己轻声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建筑?用直线划出。
(2)借助图片体会不同建筑的特点。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话
师:这些风格迥异的景物又是如何构思的呢?读读句子,找一找。
(1)学生交流。
(2)体会分号的作用。
(3)借助图片、文字资料,感受诗情画意。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句话
(1)引出西洋建筑。
(2)观看西洋景观复原视频。
(3)交流观后感受。
4.想象说话
师:如果此时你漫步在圆明园中,看到园内这样的建筑,你会情不自禁地想些什么呢?
出示学习任务单:
漫步园内,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还看到__________________,不由得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感情朗读第四句话。
6.总结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
师:160年前,能有这样的建筑,难怪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集中外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为一体,在建筑史上、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文物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了圆明园中宏伟的建筑,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内收藏的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小组交流,关注表示时间的词。
2.借助自主查阅,体会文物珍贵。
3.观看最珍贵的文物资料,说说感受。
4.感受园中收藏文物之多。
5.激发情感,齐读第4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倍感骄傲。那么,这么宏伟又令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二题和第四题。
2.向同学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板书:
不可估量的损失(1)
建筑 宏伟
14 圆明园的毁灭 昔日的辉煌 骄傲自豪
(2-4) 文物 最珍贵
毁灭的经过(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其表达特点。
3.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板书,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2-4自然段,看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为中国人,我们无不为之感到(骄傲、自豪)。然而,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在三天的大火中毁灭了。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发生的事件
1.听录音, 圈出时间点
2.学生交流,找准关键信息
(1) 交流具体时间
(2) 交流发生的事情。 板书:闯进、放火
(二)学习第一个时间点的句子
1.指名读句,初步理解句意
师:现在,我们来关注描写第一个时间点的句子。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思考: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做了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板书:掠走、搬运、破坏、毁掉
2.再次读句子,关注分号进一步理解句子。
教师:看来句子意思大致读懂了,接下来,请你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 ; 。),再轻声读句子,想想这里可不可以换成“。”?同桌讨论一下。
(1)学生交流
(2)指名朗读
(3)齐读
3.补充资料,体会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
师:是啊,无论是拿得动的,还是拿不动的,都被他们占为己有。这些文物都去了哪里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件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吧!
(1)补充资料
(2)你觉得英法联军是怎么的?
(3)学生交流
4.感情朗读第一个时间点的句子
(三)学习第二个时间点的句子
1. 出示第二个时间点的句子,体会侵略者烧掉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随机板书:愤怒、憎恨、惋惜......
4.聆听范读,感情朗读
(四)梳理内容,总结板书
1.教师总结,调整板书
教师:是啊,圆明园前后建造花了150多年,而毁灭它就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天啊!此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没有了,风格迥异的建筑没有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没有了。(拿去相应的板贴)最珍贵的文物没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了(拿去相应的板贴),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化为(一片灰烬)。板书:一片灰烬
2.齐读第五自然段
3.再次反敲两个时间点
(1)体会准确记录两个时间点的原因
(2)齐读两个时间点
三、结合资料,感悟中心
1.阅读资料了解历史
教师:学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掠夺并烧毁呢?在文中找不到答案,这时我们就需要结合相关资料去进一步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这份资料,了解那段历史。
2.出示资料
3.借助资料,想象说话
看了这个资料,如果你此时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这断壁残垣,或许会想到昔日的辉煌,或许会想到那两个屈辱的日子,相信你的内心一定涌起了许多感慨,让我们拿出课中练习单,把它们写下来吧:
出示:此时,我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这断壁残垣,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互相交流、点评
板书: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四、关注表达,体会情感
1.思考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原因。
教师:学到这里,我们来看看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五、拓展阅读,增强爱国情怀
1.出示课后链接阅读,体会表达感情。
2.体会与《圆明园的毁灭》情感的相似之处。
3.推荐读诗。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第二课时的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建筑
昔日的辉煌 一片灰烬
14 圆明园的毁灭 文物
不可估量的损失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闯进
毁灭的经过 掠走 搬运 破坏 毁掉
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