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卷(含答案)
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①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传播( ) 清楚( ) 揭开( ) 反复( )
2.文中画横线词语“秘密”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3.读了这个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就是蝙蝠的 、 、 。
4.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从自然界得到的启示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
鲸的生存智慧
日本海沿岸的居民世代以渔业为生,这里拥有磷虾、沙丁鱼等丰富的渔业资源,捕获量常居日本首位。鱼虾不仅是渔民的生存所需,同样吸引了鲸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光临,每到捕捞旺季,常常能看到鲸往来游弋。
有几年,渔业产量下降,有的渔民突发奇想:鲸食量大得惊人,每次都能消耗大量的鱼虾,如果把这些鲸赶跑,那么收成不就可以提上来了?于是这些渔民用渔船、快艇等组成船队驱赶鲸,把它们赶出捕捞海域。
然而,驱赶鲸的行动不仅没有让渔民收成提高,鱼虾的捕获量反而比驱赶鲸之前大大降低了,这让渔民们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还是生物学家解开了这个谜团。生物学家发现鲸有一个奇特的习性,它们总喜欢在捕食后浮到水面上大量排便。这些粪便含有丰富的铁、磷等元素,是浮游藻类生长必需的物质,浮游藻类利用这些营养物质在阳光的作用下能够大量繁殖。浮游藻类会吸引大量鱼虾前来觅食,而鱼虾则为鲸提供了食物。
鲸建立起了“自给自足的经济”。所以有鲸群的海域更为“肥沃”,海洋生物产量更高,这是那些短视的渔民万万想不到的。
是依赖外界提供的机会,还是主动创造机会?鲸的生存智慧比起人类毫不逊色。
5.渔民的“短视”体现在哪里?( )
A.追求鱼虾的捕获量。 B.驱赶鲸。 C.滥杀鲸,获取利润。
6.鲸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是怎样的?请选一选,填一填。
(鲸)→( )→( )→( )→( )
①鱼虾 ②粪便 ③鲸 ④浮游藻类
7.下面表格中的问题是某个学习小组提出来的,请选出这些问题的提问角度。
A.写作目的 B.写法 C.内容 D.启示 E.题目
8.我会从 的角度提出问题:
课外阅读。
长在岩缝里的小草
岩石长年累月地经受风侵雨蚀,裂开了一道缝。一棵草的种子落到岩缝里来。
岩石说:“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我们太贫(pín píng)瘠了,养不活你啊!”
种子说:“老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
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
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春风柔和地轻拂(fú fó)着它,雨露更不断地给予这不平凡的幼芽以最慈爱的关注和哺(pǔ bǔ)育。
小草渐渐生长了,长得很健康,很结实。
岩石高兴地说:“孩子,不错,你是倔强(qiáng jiàng)的,值得我们骄傲!”她用自己风化了的尘泥,把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
一个诗人走过,看见了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不禁欣喜地吟咏道:“呵!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
小草谦逊地说:“值得赞美的不是我,是阳光和雨露,还有紧抱着我的根的岩石妈妈。”
9.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照射——( ) 欢喜——( )
吟诵——( ) 谦虚——( )
11.诗人赞美小草是因为 。
12.小草要感谢的是 、 、 。从这里我们感受到小草 的品质。
1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4.从语段中找出与下面的解释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1)使得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
(2)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等飞行。( )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了两个 句。
16.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②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花开”来形容。两句话中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
A.表示特殊含义 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引用的部分
C.表示引用的部分 表示否定和讽 D.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特殊含义
17.读画“ ”句子,体会含义,正确的理解是( )
A.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高深莫测。
B.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
18.最能概括选文意思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家乡的豌豆
我的家乡有很多人家种豌豆,我家也不例外。
到了豌豆开花的时候,便是我们这些乡间孩子最快活的赏花日子。豌豆花又大又艳,气味又好闻。豌豆花大部分是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红色中又分深红、浅红、粉红多种,一根豌豆豆蔓上常有几种颜色的花,一眼望去,真是五彩缤纷。由于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看上去如阁楼相叠;又因为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瞧上去似花球相连。豌豆花常常是在一个早晨陡然大放,一地的花朵猛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浓浓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由不得你不深深地呼吸。
豌豆花好看,豌豆更好吃。娘做的豌豆糕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呢!娘先是把豌豆磨成面,用细箩过了,再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出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了吃。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每次差不多都要撑得我捂了肚子连叫“哎哟”。
19.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
20.豌豆花有哪些颜色?请用“ ”标注出来。
21.结合短文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豌豆花看上去如阁楼相叠,是因为 。
(2)豌豆花瞧上去似花球相连,是因为 。
(3)“娘”做的豌豆糕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是因为 。
22.“娘”是怎样做豌豆糕的?请用“先……再……然后”的句式把“娘”做豌豆糕的过程简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门票信息,完成练习。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游览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
23.李萌一家三口想在寒假期间去颐和园游玩。这时候是 (淡、旺)季,在不考虑优惠减免的情况下,她应该买三张单价为 元(填数字)的门票。
24.李萌准备早上10点入园,下午6点离园。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吗?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散布 清晰 揭示 重复 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 嘴 超声波 耳朵 4.鲁班从锯齿草身上发明了锯子。人们模仿鱼鳍发明了船桨。
【解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
传播:广泛散布。近义词有:散布、传布;清楚:指清晰;明白;有条理。近义词有:清晰; 揭开:使某样东西暴露出来。近义词有:掀开、揭示;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近义词有:重复、多次。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第①段,读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可知,这段话描写的就是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划线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读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第②段,读句子“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可知,飞机的雷达、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就像蝙蝠的嘴、超声波、蝙蝠的耳朵。
4.本题考查课外积累。
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人类从自然界得到的启示即可。如:人们从鸟身上受启发,发明了飞机。人们根据青蛙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5.B 6. ② ④ ① ③ 7. 8. 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建立了“自给自足的经济”?
【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第二段“有的渔民突发奇想:鲸食量大得惊人,每次都能消耗大量的鱼虾,如果把这些鲸赶跑,那么收成不就可以提上来了?于是这些渔民用渔船、快艇等组成船队驱赶鲸,把它们远远赶出捕捞海域”,根据这句话可知渔民的“短视”体观在他们自以为是的驱赶其至捕捞鲸。故答案是B选项。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它们总喜欢在捕食后浮到水面上大量排便。这些粪便含有丰富的铁、磷等元素,是浮游藻类生长必需的物质,浮游藻类利用这些营养物质在阳光的作用下能够大量繁殖。浮游藻类会吸引大量鱼虾前来觅食,而鱼虾则力鲸提供了食物”可知,鲸产生粪便,粪便帮助浮游藻类生长,浮游藻类吸引鱼虾,鱼虾力鲸提供食物。故答案为:②④①③
7.本题考查提问角度。
第一个问题:“文章以‘鲸的生存智慧’为题有什么好处?”,阅读文章可知,“鲸的生存智慧”是文章的题目,故属于从题目的角度提问,对应E。
第二个问题:“文章介绍了鲸怎样的生存智慧?”,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可知,鲸产生粪便,粪便帮助浮游藻类生长,浮游藻类吸引鱼虾,鱼虾力鲸提供食物。故属于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提问,对应C。
第三个问题:“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阅读文章可知,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故属于从文章写作手法的角度提问,对应B。
第四个问题:“读完本文后,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资源?”阅读文章你可以的得到什么启示,故属于从启示的角度提问,对应D。
第五个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用意”,阅读文章可知,作者想呼吁大家保护海洋资源,故属与从写作目的的角度提问,对应A。
8.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
回答本题选择合适的角度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比如:我会从文章内容角度提出问题,文章中提出鲸建立起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可是我们该怎么保护鲸鱼呢?
鲸鱼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需要做到保护鲸鱼、爱护鲸鱼、不干扰动物们的正常生活,和动物们共同享受美丽的地球。
9.pín fú bǔ jiàng 10. 照耀 欣喜 吟咏 谦逊 11.小草的生命力顽强 12. 阳光 雨露 岩石 谦虚、感恩 13.做人要谦虚,要懂得感恩。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贫瘠:pín jí(形)土地薄,不肥沃。
轻拂:qīng fú轻轻地拂过。
哺育:bǔ yù哺养。
倔强:jué jiàng固执;顽强。
10.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照射:(动)(光线)映照。近义词:照耀。
欢喜:欢乐;喜悦。近义词:欣喜。
吟诵:吟咏歌诵。.近义词:吟咏。
谦虚:(形)不自满,肯接受意见、批评。近义词:谦逊。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一个诗人走过,看见了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不禁欣喜地吟咏道:“呵!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可知,诗人赞美小草是因为因为小草经受住了考验,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成长。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春风柔和 地吹拂着它,雨露不断给予这不平凡的幼芽以最慈爱 的关注和抚育。”可知。岩石、春雨、阳光、雨露在小草的生长中给予了小草帮助。因此,小草非常感谢它们。从中可以看出小草谦虚的态度和不忘养育之恩的品德。
1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将自己从小草身上学到的精神表述出来即可。如:小草经受住了考验,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成长,小草顽强的精神,谦虚的态度和不忘养育之恩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14.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15.设问 16.B 17.B 18.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分析】14.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1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原文:“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有问有答,自问自答,设问。
16.本题考查了双引号的作用。
“千里眼”和“顺风耳”是含有特殊含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原文:“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现代科技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对人类影响很大。
18.本题主要考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本段的中心句在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9.豌豆花好看,豌豆更好吃。 承上启下 20.红色 紫色 白色 深红 浅红 粉红 21. 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 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 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 22.娘先把豌豆磨成面过细箩,再加作料搅成糊状,然后蒸熟切块。
【分析】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过渡句。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过渡句相关方面的知识。
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豌豆花大部分是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红色中又分深红、浅红、粉红多种,一根豌豆豆蔓上常有几种颜色的花,一眼望去,真是五彩缤纷。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2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由于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看上去如阁楼相叠;又因为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瞧上去似花球相连。
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每次差不多都要撑得我捂了肚子连叫“哎哟”。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2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娘先是把豌豆磨成面,用细箩过了,再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出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了吃。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23. 淡 20 24.不可以。因为淡季下午5点就闭园了。
【分析】23.考查由门票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由门票上面的淡旺季时间规定可知李萌一家三口想在寒假期间去顾和园游玩。这时候是淡季她应该买三张20元的门票。
24.考查具体的游览时间。
李萌准备10:00入园,18:00离园。这样不行。因为淡季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李萌准备10:00入园可以,但18:00离园太晚了,所以不可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