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专项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专项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5 20:2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专项卷(含答案)
阅读理解。
《爬山虎的脚》选段
①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ōng  kòng)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②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g  jìng)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选段中有好几个由“一”组成的词语,指出下面词语中“一”的词义。
A.数量 B.一律、没有例外 C.满、全 D.表示数量最小
①叶尖一顺儿朝下  ②不留一点儿空隙
③一阵风拂过  ④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3.第一段主要是从 和 两方面来写,第二段主要是从 、 、 三方面介绍的。
4.用“ ”描写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的句子。
5.第二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整 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zāo cāo)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6.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或读音,画“√”。
7.选文按照从 到 的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8.选选填填,体会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A.干燥 B.隐蔽 C.向阳 D.排水功能
“朝着阳光”体现了住宅 。
“倾斜的隧道”体现了住宅的 。
“立刻就会干”体现了住宅 。
“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体现了住宅 。
9.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什么?用“ ”画出来。
10.请结合课文和选文回答,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琥珀(节选)
①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②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③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的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④“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⑤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⑥“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⑦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1.单选题。
(1)以上文段中“两个小东西”指的是( )
A.爸爸和孩子 B.苍蝇和蜘蛛 C.大琥珀和小琥珀
(2)“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的原因是( )
A.这块琥珀是透明的。
B.爸爸和孩子的视力不错。
C.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很粗。
12.“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小爬虫的道理
①那天我正伏案写作,“叮”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②我停下笔,正欲伸手掂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③那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儿,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④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虽然每次总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毫不气馁。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它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⑤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耐心 恒心 信心)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⑥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突然 果然 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
⑦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准备看它怎样“东山再起”。小爬虫努力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⑧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爬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⑨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⑩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地奋斗着。
(1)在文中括号里圈出合适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一下子全都围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的事情,当初没有预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提取信息,填写表格。
小爬虫经受了哪些困难 它做了什么努力 结果如何
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 /
(4)“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小爬虫只有5毫米,作者却用“庞大”一词来形容它的身躯,这样写的作用是 。
(5)读了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具体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______没来这儿倒垃圾,_______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5.在文中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 慷慨— 奉献—
17.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建花坛的经过,请你补充完整:
铲垃圾、 、 、 、 、 、 、 、种翠竹。
梁上的燕子
①柳叶吐绿的时候,一对燕子在我家厅堂梁上住下来了。
②这两只燕子体形小巧,翅膀细长,尾巴开叉,全身黑色,连嘴巴也是黑的,只有肚子下面有点灰色的毛。它们在梁上飞来飞去,“叽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小瑜,我们做邻居了!”
③垒窝开始了。两只燕子像两个黑梭,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闪进来,嘴里衔着泥土,一粒一粒粘在梁上。就是雨天,它们也不停地工作。几天后,灰白色的窝垒好了,窝口较小,朝向南门,中间较大,像个葫芦,紧紧贴在梁上,又小巧又结实。
④燕子不仅是垒窝的专家,还是捉虫的能手。它们飞行的时候,总是张着嘴,把那些在空中飞的虫子,一个一个地吞进肚里。河畔、菜园、水田、小山坡的上空小虫多,燕子成双成对地在那些地方穿来穿去。
18.读着短文,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我能把第②~④段的画面写下来。
燕子外形图→( )→( )
19.体会优美词语。第②段中描写燕子体形的词语有 、 燕子的颜色有 、 ;燕子的叫声是“ ”的。这样写有形、有色.有声,画面感强。
20.体会优美句子。
(1)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燕子 的特点。
(2)画“﹏﹏﹏”的句子写出了燕子 和 本领强的特点。
阅读《朦胧的雾灵山》,完成练习。
朦胧的雾灵山
在河北省兴隆县境内,巍巍耸立着京东第一峰——雾灵山。
雾灵山是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她以天然不饰的自然景观和其特有的世外野趣,给人以神秘和朦胧的美感。
雾灵山凝翠叠绿,是个绿色的世界。浅绿、深绿、墨绿,随山势的增高,一层层加重,一层层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树种之多。这里有油松、落叶松、云杉、山杨、椴(duàn)树、桦树……其中,云杉是珍贵的树种,材质非常好。
雾灵山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名贵中药材。在这里,有人目睹过狍子和羚羊,也有人亲手采过人参和灵芝。
在雾灵山深处,还藏着许多溶洞。有的长满石笋、石柱,还有的如石碗、石棚。有的洞深不可测,真面目到现在还无人知晓。
雾灵山期待着人们去探索,她将把神秘、朦胧、质朴的美,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2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鲜为人知:
深不可测:
2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宝贵——( ) 贡献——( ) 模糊——( )
23.仔细阅读短文并填空。
(1)短文中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着“ ”这句话写的;第4自然段是围绕着“ ”这句话写的;第5自然段是围绕着“ ”这句话写的。
(2)作者描写雾灵山,抓住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来表现她三种不同的美—— 、 和 。
(3)雾灵山有珍禽异兽,短文中提到了 和 ;有珍贵的中药材,短文中写到了 和 。
24.雾灵山为什么被称为“世外桃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kòng jīng 2. B D A C 3. 颜色 形态 形状 颜色
如何爬墙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5.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空:[kōng]①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不切实际的。②天空。③没有结果地,白白地。
[kòng]①闲暇时间。②腾出空隙或空间子。③缺乏、短少。④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
空隙:kòng xì,没有占用的地方或时间。
茎:[jīng]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
2.本题老陈对多义字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①本句的意思是叶尖全都朝下,没有一个例外,故选B。
②本句的意思是连一点点缝隙都没有,故选D。
③本句中的“一”是一个量词,故选A。
④本句的意思是满墙的叶子都漾起了波纹,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通过阅读可知,第①段具体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结合“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可知先介绍了叶子的颜色。
结合“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可知介绍了叶子的形态。
第②段先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茎上”,接着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很像蜗牛的触角”。最后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也是嫩红的”。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定位在第①段,抓住关键句子“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具体表现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5.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
这四句话先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茎上”,接着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很像蜗牛的触角”。最后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也是嫩红的”。因此第二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6.平坦 cāo 7. 外 内 8. C D A B 9.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10.因为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干燥、排水优良,同时它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而墙壁却很光滑,住所清洁干燥,很卫生。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解析】6.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和词语搭配。
平整:填挖土方整治土地使平坦。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根据原文“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可知形容地势,故选“平坦”。
粗糙,读音cū cāo:①质料或工艺不精细,毛糙。②工作草率,不认真。
7.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文章第①自然段写了蟋蟀佳宅的外部特点,第②自然段写了佳宅内部的特点。所以这两自然段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
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朝着阳光”说明蟋蟀住宅向阳;“倾斜的隧道”可以使雨迅速排干,体现了住宅的排水功能好;“立刻就会干”说明住宅干燥,不会被雨浸湿;“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一丛草”就像一座门,“掩着”体现了住宅非常隐蔽。
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句子。
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讲了蟋蟀住宅内部的墙壁很光滑,地方很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句话概括了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段介绍了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可知,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那样简单,而修建住宅的工程这么庞大。从这巨大的反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11. B A 12.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13. 那块琥珀有什么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解析】1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1)结合文中第⑥自然段“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可知,文中“两个小东西”指的是苍蝇和蜘蛛。故选B。
(2)结合文中第⑦自然段“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可知,“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的原因是:这块琥珀是透明的。故选A。
1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第⑦段句子“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找到作者推测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的依据是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13.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做出回答即可。
如:问题:为什么推测这是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呢?
回答:因为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14.(1)恒心 居然
(2) 一拥而上 始料未及
(3) 努力蹬足,试图翻转身 翻身站起,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我”将它的身体再次翻转 努力挥动小足,紧紧抓住尺子边沿 紧紧贴着尺子背面 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
(4)通过对比说明了它的身躯和其他部位相比十分庞大,进而体现出小虫翻身之艰难,体现了小爬虫的恒心。
(5)“我”从小爬虫身上获得的启示是: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永不懈怠地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做数学题时,遇到不会做的,想放弃。这时要想办法解决才行,多思考,实在不会可问老师或问同学,一定要把这个难题解决。
【详解】(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耐心:不急躁,不厌烦。恒心:持久不变的意志。信心:确信自己的某种愿望、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小虫子不断地努力,一只坚持,应选“恒心”。
突然:在很短时间里发生。果然: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居然: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根据语境,“令我惊奇的是”,我没有想到,很出乎意料,应选“居然”。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一下子都围上去。根据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可知是“一拥而上”。
(2)发生的事情,当初没有预料到。根据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是我始料不及的”可知是“始料未及”。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阅读第④自然段句子“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第⑥自然段句子“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可知,它做的努力是:努力蹬足,试图翻转身。结果是:翻身站起,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
阅读第⑦自然段句子“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小爬虫努力地挥动着小足。慢慢地,它挪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可知,小爬虫经受的困难是:“我”将它的身体再次翻转,它做的努力是:努力挥动小足,紧紧抓住尺子边沿。
阅读第⑧自然段句子“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可知,它做的努力是:紧紧贴着尺子背面。结果是: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阅读第④自然段句子句子“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可知,这里的“庞大”是相对于小爬虫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说的,好处是通过对比说明了它的身躯和其他部位相比十分庞大,进而体现出小虫翻身之艰难,体现了小爬虫的恒心。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即可。小爬虫这种为了生存,永不懈怠地奋斗精神,激励着我。即:遇到困难我们不能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如:蚂蚁搬动比它大得多的事物,不放弃,最终把它搬进了屋里。
15.不但 而且 16. 仍然 大方 贡献 17. 挑石块 砌花坛 糊水泥 勾图案 堆细土 栽花苗 挖翠竹
【解析】1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1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近义词。
仍然和仍旧:指照旧
大方和慷慨:指不吝惜。
贡献和奉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1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
18. 燕子垒窝图 燕子捉虫图 19. 小巧 细长 黑色 灰色 叽叽叽 20. 灵活、飞行速度快 垒窝 捉虫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想象画面的能力。根据提示可知,第②段的概括形式为“燕子××图”,我们可以仿照这种形式概括第③段和第④段。第③段和第④段的中心句分别是“垒窝开始了”和“燕子不仅是垒窝的专家,还是捉虫的能手”,由此我们可以概括为“燕子垒窝图”“燕子捉虫图”。
19.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提示在第②段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即可。注意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可以将这种写法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本题考查体会优美句子的能力。
20.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第(1)题,由“像两个黑梭”“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闪进来”可以看出燕子灵活、飞行速度快的特点。第(2)题,“垒窝的专家”“捉虫的能手”点明了燕子垒窝和捉虫本领强的特点。
21. 很少有人知道。 本文指有的溶洞深得无法测量。 22. 珍贵 奉献 朦胧 23. 雾灵山凝翠叠绿,是个绿色的世界 雾灵山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名贵中药材 在雾灵山深处,还藏着许多溶洞 树种繁多 有许多珍禽异兽和名贵中药材 藏着许多溶洞 色彩美 物产丰富美 溶洞之奇美 狍子 羚羊 人参 灵芝 24.短文从雾灵山的树种繁多、物产丰富和溶洞之奇这三个方面,展示了雾灵山是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它以天然不饰的自然景观和其特有的世外野趣,给人以神秘和朦胧的美感。
【分析】21.考查字词解释。
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文中指很多人都不知道雾灵山。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文中指有的溶洞深度无法测量。
22.考查近义词辨析。
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通过句子“云杉是珍贵的树种”可找出它的近义词“珍贵”。
贡献: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通过句子“无私地奉献给人类”可找出它的近义词“奉献”。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通过句子“她将把神秘、朦胧、质朴的美”可找出它的近义词“朦胧”。
23.(1)考查提取各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第三自然段主要描述了深浅不同的绿色,介绍了各种树木,这些在段首第一句话都有提到,所以第一句“雾灵山凝翠叠绿,是个绿色的世界”是本段的中心句。
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雾灵山的珍禽异兽和名贵药材,所以也是第一句话“雾灵山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名贵中药材”是全段中心句。
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各式各样的溶洞,所以“在雾灵山深处,还藏着许多溶洞”是本段的中心句。
(2)考查对文段的理解。
通过对文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的熟读,可知作者描写雾灵山,抓住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树种繁多,颜色丰富;多珍禽异兽、名贵药材,物产丰富;多各式溶洞,样式奇美。
(3)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熟读文段,根据文段内容回答。
根据“雾灵山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名贵中药材。在这里,有人目睹过狍子和羚羊,也有人亲手采过人参和灵芝”可知,珍禽异兽有“狍子和羚羊”;名贵药材有“人参和灵芝”。
24.考查文章理解。
根据“雾灵山是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她以天然不饰的自然景观和其特有的世外野趣,给人以神秘和朦胧的美感”和“雾灵山凝翠叠绿,是个绿色的世界。”、“雾灵山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名贵中药材”、“在雾灵山深处,还藏着许多溶洞”可知,雾灵山以天然不饰的自然景观和其特有的世外野趣,给人以神秘和朦胧的美感。所以被誉为“世外桃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