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
新经济政策
知识结构
苏联的工业化
二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课程标准
三
农业集体化
四
苏联模式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了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
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学习列宁、斯大林的革命首创精神,理解制定政策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
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联合起来
三年国内战争
国内
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
国外
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国家分配
农业
工业
产品分配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一、新经济政策
温故知新
苏俄粮食产量
苏俄粮食征购量
①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背景
一、新经济政策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时间:
3.领导人:
3.目的:
4.内容:
①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1921年
恢复和发展经济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列宁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国有化
国家分配
新经济政策
征收粮食税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提高企业积极性
肯定市场、商品经济
5.特点(新):
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一、新经济政策
6.影响
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7.评价
新经济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一、新经济政策
1924年1月21日,列宁因病在莫斯科与世长辞,终年54岁。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
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纷纷把苏联看作世界的“毒瘤”,
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扶木犁的穷国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工业落后
但此时的苏俄……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建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加盟共和国: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联合国)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建立
“沙俄”(1547年—1917年),指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苏俄”(1917年—1922年),指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苏联”(1922年—1991年),至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
“俄罗斯”(1991年—今), 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
不同时期的俄国的名称
1928-1937先后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工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1.开始时间:
2.措施:
3.结果:
1926年开始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二、苏联的工业化
2.苏联工业化的概况
西伯利亚铁路通车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大型钢铁厂
苏联军事工业化
第聂伯河水电站
莫斯科地下铁竣工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苏联工业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 -41冲锋枪,共生产600万支
①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②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4.特点:
5.影响(评价):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
2.苏联工业化的概况
二、苏联的工业化
三、农业集体化
20世纪30年代初
1.背景:
2.时间:
3.目的:
4.措施:
1927年年底到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①消灭富农;
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③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解决粮食危机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三、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重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个体的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5.特点:
6.影响:
用行政手段
①积极性:解决了粮食问题,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②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三、农业集体化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又叫“斯大林模式”
1.背景:
2.形成: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需要从法律上肯定。
四、苏联模式
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
国家性质
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
3.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政治体制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1.权力高度集中。
2.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四、苏联模式
②消极: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①积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评价(影响):
四、苏联模式
1.【历史解释】1.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C
2.【唯物史观】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28年相比,其水平增加到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计划经济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C.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D
3.【史料证实】20世纪30十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A.苏联 B.沙俄 C.苏俄 D.俄罗斯
A
4.【唯物史观】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兴建了6000多个大企业,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B.建立“斯大林模式”
C.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5.【时空观念】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 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 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6.【唯物史观】1920年,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他还邀请德国和英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有助于(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
B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