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知识结构
欧州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
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课程标准
三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欧洲及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等史实。
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
外贸 缩减 70% 69.1% 50% 48% 50% 66%
失业 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持续
时间长
影响
范围广
破坏性
特别大
这次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
经济大危机
美 国
德、意、日
资本主义
固有矛盾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专政
1929—1933年
古代罗马执政官在出巡时,有12个卫士相随,每个人手里都拿一束棍棒,棍棒中间插有一把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战斧,束棒在拉丁文文中叫做“fascis”。现在成为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一战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首创法西斯政党。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专制独裁统治,对外侵略和战争。
法西斯
德国的纳粹主义,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一)背景:
材料一:意大利在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欠美、英债务44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
材料二:1916年,意大利全国各地举行的罢工达1871次,参加者55.4万人;1920年工人运动的声势更加浩大,全国举行罢工2070次,参加者猛增至231.4万人。 ——《世界金融五百年》
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建立标志:
墨索里尼
1922年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法西斯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党魁,独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1921年,墨索里尼当选国家法西斯党领袖,开始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准备活动,妄图恢复罗马帝国的霸业。
墨索里尼
1.意大利法西斯统治
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领土扩张
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三)意大利法西斯统治: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
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额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①《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项目 1932年与1929年之比较
工业产量下降 40%
农业产量下降 30%
失业人数 600万
对外贸易缩减 66%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②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材料:他(希特勒)极富戏剧性的表情变化加强了其滔滔不绝的演讲的气势。……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演,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希特勒利用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民众复仇情绪。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1828年,纳粹党只有10万党徒,到1932年猛增到140万。
2.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3.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统,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欧州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德国法西斯政权的统治:
对内
①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
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③解散工会,焚毁进步书籍
④残酷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的财产被无情剥夺。
独裁
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亡工厂
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
《安妮日记》
焚烧犹太人尸体的炉子
奥斯维辛集中营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进入焚尸炉前死难者留下的眼镜
进入焚尸炉前死难者留下的鞋子
犹太人在欧洲被德国法西斯屠杀达600万人
领土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条约》
×
×
×
×
×
对外侵略扩张
×
×
德国
莱茵区
捷克
斯洛伐克
萨尔区
奥地利
东普鲁士
1.陆军:1938年作战人数超过186万,加上各种准军事武装,超过330万人
2.空军:1933年只有250架飞机,1939年猛增到4093架
3.海军:1939年超过了法国和日本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们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广播讲话
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气焰嚣张,削弱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目的:
顶峰: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影响: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大陆政策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①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②经济大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工业产量下降 32.5%
对外贸易缩减 50%
工人失业人数 300万
工人罢工次数 1931年2415次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军部
日本军部建于明治维新后,不受政府控制,是当时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广田弘毅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日本法西斯的对外扩张:
对内政策:
对外:
侵略扩张:
加紧扩军备战,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并制定 ,即“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九一八事变
蚕食华北
七七事变
《国基准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杀人比赛
活埋
南京大屠杀暴行
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共同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对内:
对外:
实行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对内独裁
对外扩张
③一战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实力雄厚,而德日则难以承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和德日走向不同道路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
罗斯福新政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并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课堂探究
转嫁危机,走上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美国:
德日:
②在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美国是受益者利益,而日德则是处于被制裁的地位。
①美国具有民主传统,民主观念强,而日德是具有专制和军国主义较强烈的国家。
√
√
√
√
相同之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德国作为战败国受战胜国的制裁,因而有强烈的复仇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迅速扩张,后来,日本的扩张受到美国等国的干涉,日本的不满情绪高涨。
不同之处:德国依靠纳碎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日本在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建立法西斯专政。
1.【唯物史观】德、意、日法西斯的共同点有( )
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②对外大肆实行侵略扩张
③疯狂的进行扩军备战 ④制造骇人听闻的暴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2.【唯物史观】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 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B
3.【史料证实】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十月革命
A
4.【唯物史观】日本法西斯与德、意法西斯的不同主要在于( )
A.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B.没有建立法西斯政党
C.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形成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5.【史料证实】1927年,日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为摆脱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可见( )
A.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C.中国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A
6.【唯物史观】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列属于1929—1933年流行语的是( )
A.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
B.经济大危机、苏维埃政府、联合国
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联合国
D.苏维埃政府、法西斯、原子弹
A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