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章 内能》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了。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
2.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寒冷的冬天,人们搓手后感到暖和
B.晚上睡觉用热水袋取暖
C.在鲜榨的果汁里放些冰块,喝果汁时感觉凉爽
D.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
B.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D.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5.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砂石 0.92×103 铝 0.88×103
A.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C.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6.(4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高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7.(4分)小明把一瓶酸奶、咸鱼放在冰箱里,过了一晚,他闻到从冰箱拿出的酸奶具有一股咸鱼味,此现象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酸奶瓶对咸鱼分子有引力
C.咸鱼的内能大于酸奶瓶的
D.咸鱼的温度高于酸奶瓶的
8.(4分)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冷的物体没有温度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可能不变
C.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D.热量从内能低的物体向内能高的物体传递
9.(4分)某社区举行建党100周年庆典,五彩缤纷的礼花在晴朗的上空竞相绽放。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产生喜庆效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冲程与这一过程能量转化相同的是( )
A. B.
C. D.
10.(4分)如图,“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菜肴,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它地区。以下关于炒制过程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制过程中闻到香味,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炒制过程中锅上方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D.炒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过油肉”的内能增加
11.(4分)现有甲、乙、丙三种初温度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对这三种液体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热量图象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如图所示,由此图得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
B.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
C.丙的比热容比甲的比热容大
D.无法判断
12.(4分)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
加热时间/min 0 1
水的温度/℃ 20 26
液体的温度/℃ 20 34
A.0.9×103J/(kg ℃) B.1.8×103J/(kg ℃)
C.2.4×103J/(kg ℃) D.1.2×103J/(kg ℃)
13.(4分)原来温度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铅球,甲的质量是乙的2/3,使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再接触,结果是( )
A.它们不发生热传递 B.甲放热,乙吸热
C.乙放热,甲吸热 D.温度由甲传给乙
14.(4分)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2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 )
A.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二、填空题
15.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 。质量为1t的热水放出2.1×108J热量后温度降低 ℃。暖气能使室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 的方式实现的。[c水=4.2×103J/(kg ℃)]
16.(9分)某同学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物理现象是 现象。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17.(6分)如图,是加热烤肠的情景,增加烤肠内能的方法是热传递;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是因为石头的比热容比铁 。
18.(9分)为了促进广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推行了“学生饮用奶计划”。如图所示是一种学生饮用奶,它的净含量为200mL,若它的密度为1.25×103kg/m3,比热容为4.0×103J/(kg ℃),冬天饮用时把它从10℃加热到40℃需要吸收 J的热量。加热后的牛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这是因为热牛奶温度高,牛奶分子的 剧烈;学生在饮用过程中,剩余牛奶的质量 (“变”或“不变”), 保持不变(选填物理特征)。
19.(6分)如图所示是电暖器和暖手宝,电暖器充入的是比热容 的液体(填“大”或“小”),是为了通电后升温速度 (填“快”或“慢”);而暖手宝要充入比热容 的液体(填“大”或“小”),是为了使它在一次通电加热后放出更 (填“多”或“少”)的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
20.(12分)如图1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烧杯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沙子 20 25 29 34 38
水 20 21 22 23 24
(1)实验中,可以通过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 。
四、计算题
21.(8分)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5g,放出2300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40℃,求铁钉的初温。(c铁=0.46×103J/(kg ℃))
22.(14分)需要配制68kg、50℃的洗澡水,现在有足量的凉水、热水,凉水的温度为20℃,热水的温度80℃,求需要凉水和热水各多少千克?(温馨提示:凉水吸热与热水放热相等。)[c水=4.2×103J/(kg ℃)]。
五、综合能力题
2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致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实验前,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升温较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章 内能》2023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D; 6.A; 7.A; 8.B; 9.C; 10.B; 11.A; 12.B; 13.B; 14.D;
二、填空题
15.比热容大;50;热传递; 16.扩散;温度; 17.大; 18.3×104;热运动;变;密度; 19.小;快;大;多;
三、实验探究题
20.加热时间;沙子;水;比热容;
四、计算题
21.铁钉的初温是1040℃。; 22. 需要凉水和热水均为34千克 ;
五、综合能力题
23.自下而上;使液体受热均匀;加热时间;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