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期末复习(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气候期末复习(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1-29 14: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1知识回顾ABCDEF柴达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内蒙古云贵塔里木四川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1)四大高原青藏云贵黄土内蒙古(2)四大盆地四川柴达木准噶尔塔里木(3)三大平原(4)三大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和东南丘陵。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中国的气候复习课一.气温和温度带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南北温差大.②越往北气温越低.1.气温: 影响因素:①纬度因素:北方纬度高.太
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且日照时间比南方短.
②近冬季风源地:加剧寒冷.0℃等温线0℃等温线的地理意义:①南北方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③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④秦岭淮河一线.
⑤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漠河西沙群岛二.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成因: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北方虽然比南方小.但日照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南北温差不大.
南北温差12℃左右练习:七月平均温度最高出现_____盆地.
原因是___________. 最低平均温
度出现在______高原.原因是_______吐鲁番盆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地形.晴天多 .日照强青藏地势高2.温度带:⑴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⑵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温度带范围积温(≥10℃)作物熟制及品种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黑龙江省北部、
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和内蒙古大
部分、新疆北部黄河中下游大部分
地区和新疆南部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1600℃>8000℃1600—3400℃3400—4500℃4500—8000℃一年一熟,早熟的
春小麦,大麦、
马铃薯等一年一熟,春小麦、
大豆、玉米、谷子、
高粱等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
荞麦,后冬小麦复种
玉米、谷子、甘薯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
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
加冬油菜或冬小麦水稻一年三熟中温带 一年三熟 春小麦
暖温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
热带 一年一熟 水稻连连看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二.降水和干湿地区1.降水:⑴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⑵时间分配:
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由东南向
西北递减. 原因: 夏秋受夏季风.
冬春受冬季风⑶各地雨季长短:
南方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原因:受夏季风进退所影响.练习:降水最少的地方________ 原因 ______________ 降水最多的地方_______ 原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季节变化: 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②年际变化: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原因: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吐鲁番托克逊深居内陆.水汽少.降水少台湾火烧寮 ①东北、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②受暖流影响.③多台风吐鲁番火烧燎2.干湿地区: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⑵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⑶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800㎜等降水量线400㎜等降水量线200㎜等降水量线①湿润地区(>800mm)②半湿润区(>400mm)③半干旱区<400mm④干旱地区<200mm练习: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区分布
原因是____________黑龙江西北也有湿润区
原因是 __________受来自大西洋气流影响纬度高. 蒸发小800㎜200㎜400㎜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地区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湿润地区半湿润
地区半干旱
地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高原东南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和青藏高原西北部森林
草原草原荒漠哈尔滨 北京 武汉 广州四地在降水量分配上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不同点:都集中在夏秋季—季节分配都不均。降水量多少不同;
雨季长短不同。1.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连接起来: 寒温带 黑龙江省最北部 干旱地区
中温带 华北平原
暖温带 珠江三角洲 半干旱地区
亚热带 塔里木盆地
热 带 内蒙古高原 半湿润地区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西北部
海南省东部 湿润地区 2.为什么纬度较高的东北长白山区属于湿润地区? 干湿地区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划分的,而不是单纯的由降水量一个指标来决定。东北三省的东部离海洋近,又是山地,多地形雨;同时又由于其纬度较高,地势也较高,气温较低,所以蒸发相对较弱。总的说来,长白山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划定为湿润地区。 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①概念: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③影响我国的二种季风: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
东部地区.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主要影响
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及
长江中下游地区等.④影响我国的三种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⑤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时间: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
成因:雨带北移后. 受副高
控制.炎热干燥.贺兰山夏季风:
夏威夷高压或副高控制,温暖湿润,
盛行东南风、西南风冬季风:
亚洲高压控制,寒冷干燥,从高纬陆地吹向低纬海洋,盛行西北风(偏北风)冬季风夏季风发源地风 向性 质西伯利亚、
蒙古 西北风寒冷干燥太平洋
印度洋东南风
西南风温暖湿润冬季风夏季风 干湿地区 森 林草 原荒 漠森林、草原小试牛刀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天然植被依次是
A.荒漠—草原—森林 草原—森林
B.森林—森林 草原—草原—荒漠 2.我国南方房屋的房顶较北方尖,有“南尖北平”之说,
原因是 ? 开动脑筋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带来旱涝灾害、冬春季寒潮,使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害。五月七八月九月夏季风登陆和向北推进的时间梅雨伏旱三、中国的气候特征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分布及特点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
气温最高在________________省。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漠河海南基础知识过关(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__________;
最热的地方是__________。 2.我国的温度带: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
实际,自南向北将我国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个温度带及一个高
原气候区。3 . 我国降水分布及特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吐鲁番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年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________,年降水量最
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________。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
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气候分布图 11-3火烧寮托克逊夏秋多,冬春少3.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的划分(1)降水的时空分布冬春(2)干湿地区的划分半干旱干旱东南沿海西北内陆夏秋湿润半湿润4.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季风垂直二、季风气候显著1.冬夏季风的差异南北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原(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________显著、雨热同期。 (3)影响因素:________位置、________位置和________。
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
置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地
形复杂多样使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高原山地纬度海陆地形冬半年 长江中下游及
其以北急剧降温,霜冻
大风夏初江淮地区阴雨连绵5—10月东南沿海暴风骤雨春季北方和西北地区黄沙漫天多特殊天气了解我们家乡——株洲1.所处温度带:
2.所处干湿地区:
3.所在气候类型:
4.株洲气候特点:
5.株洲主要降水类型: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锋面雨我国与一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的等降水量线是 ( )
A、1600mm B、800mm C、400mm D、200mm
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雪峰山BAD更上层楼上海世博会5月到10月期间举行,一般不会遇到( )
A. 梅雨 B. 伏旱 C. 台风 D. 寒潮 能够缓解我国西南地区大旱的主要是
A. ①西北季风
B. ②寒潮
C. ③西南季风
D. ④东南季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下列哪个地区的天气状况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南部沿海 D.青藏高原BC更上层楼【典例题1】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2)题:(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一般是 ( )
A.4~ 5月 B.6月
C.7~ 8月 D.9月
(2)如在 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