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本章复习与测试
二次函数 专题训练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次函数 专题训练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08:12:1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文档简介
二次函数专题训练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抛物线y=4(x+1) +2的顶点坐标是( ).
A.(-1, 2) B.(-1, -2)
C.(1, 2) D.(1、-2)
2. 对于二次函数y=-2(x+3) 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开口向下
B. 对称轴是直线 x=-3
C. 顶点坐标为(-3, 0)
D. 当x<-3时,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 若二次函数y=ax +bx+1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②最值是15,
则a的值为( ).
A.14 B.-14
C.28 D. -28
4. 若抛物线y =-x +bx+c经过点(-2, 3), 则2c-4b-9的值为( ).
A.5 B. -1
C.4 D.18
5. 若二次函数y=(m+1)x -mx+m -2m-3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则m 的值为( ).
A.-1或3 B. -1
C.3 D.-3或1
6. 若一次函数y=(a+1)x+a的图象过第一、 三、 四象限,则二次函数y=ax -ax ( ).
A. 有最大值 a/4 B. 有最大值
C.有最小值 a/4 D. 有最小值
7.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函数y=kx 和 y=kx+2(k≠0)的图象大致为( ).
8. 有下列说法:
①已知二次函数y = -4x ,则当y≤-1时,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②已知点(x ,y )和点(x , y )在二次函数.y=x 的图象上,若x
③二次函数y=2x +8x+13(-3≤x≤0)的最大值为 13,最小值为7;
④已知二次函数 当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
其中正确的是( ).
A.④ B.①②
C.③④ D.4个说法都不对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 +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 有下列结论: ①abc<0; ②4a+2b+c>0;③b
an +bn(n≠1).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 如图, 在 Rt△ABC 中, ∠C =90°,AC=BC=4, D是边 AB 的中点, 点 E, F分别在边 AC,BC上运动,且保持AE=CF,连接 DE, DF, EF. 有下列结论: 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CEF 面积的最大值是2;③EF 的最小值是2.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已知点A(1, y ), B(2, y )在抛物线y=-(x+1) +3上, 则y y . (填 “>” “<” 或 “=”)
12. 二次函数y=x -4x-4的顶点坐标是 .
1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在抛物线y=x -4x+c上运动,过点 A 作AB⊥x轴于点 B,以AB为斜边作Rt△ABC,若边AB上的中线CD的最小值为 , 则c= .
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与抛物线y=x -x-3交于点 A,B,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作PQ⊥x轴交直线y=x于点Q.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则线段 PQ的长随m的增大而增大时m的取值范围是 .
1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3,3), C(0,6)在抛物线y=ax -4x+c(a≠0).上,A 是抛物线的顶点,P是x轴上一动点, 当PA+PB最小时, 点P的坐标是 .
1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 -2x+3.与x轴交于点 A, B, 与y轴交于点C, E为射线CA 上一点, F(m, n)为抛物线上一点,E,A 是位于直线 BF 同侧的不同两点, 连接 AF, BE, EF. 若 ∠FAE=∠AEB,则点 E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6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且顶点坐标是(1, -2).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判断点(3,5)是否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18.(6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a +1)x -2(a+b)x+b +1=0.
(1)若b=2,且x=2是此方程的根,求a的值;
(2)若此方程有实数根, 当-5
19.(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 与抛物线y=-x +bx+c相交于点A,B,D,C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 已知点B(-1, 0), BC=4.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直线 BD 的解析式.
20.(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 (a≠0)与一次函数 y=kx-2的图象相交于点A,B,其中点A(-1, -1).
(1)求以上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 B的坐标;
(3)求△OAB 的面积.
21.(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x+3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直线 BD 的解析式;
(2)当点 P 在第一象限时,求四边形 BOCP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
(3)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 P,使△BDP 是以BD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12分)如图,在矩形 OABC 中, OA=5, AB=4, D为边AB上一点,将△BCD沿直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 OA上的点E 处,分别以OC,OA 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OE 的长;
(2)求经过点O,D,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点 N在(2)中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 M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M, N,使得以M, N,C,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训练三 二次函数(二)
1. A 2. D 3. B 4. A 5. C 6. B 7. D 8. D 9. D 10. B11.> 12.(2, -8) 13.7 14. m>3或-1
16.(-4, -1)
17.(1)∵顶点坐标是(1, -2),
∴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 -2,
当x=0,y=0时,有0=a(0-1) -2,解得 a=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2.
(2)不在. 理由如下:
当x=3时, 有y=2(3-1) -2=6,
∵5≠6,
∴点(3,5)不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18. (1)∵b=2, 且x=2是此方程的根,
∴(a +1)·2 -2(a+2)·2+2 +1=0,
解得 ∴a 的值为
(2)∵方程(a +1)x -2(a+b)x+b +1=0有实数根,
∴△=b -4ac=[-2(a+b)] -4(a +1)(b +1)≥0,
∴(ab-1) ≤0, ∴ab-1=0, ∴ab=1,
∴函数y=a +4a+2=(a+2) -2.
∵-5
∴当a=-2时, y有最小值为-2; 当a=-5时, y=7.
∴函数y=a +4a+2ab的取值范围是-2≤y<7.
19. (1)∵点B(-1, 0), BC=4,
∴点C(3,0), 即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3,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6x+7.
(2)∵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BC, 且AD=BC=4.
∵点A 与点D关于对称轴直线x=3对称,且AD=4,
∴点A 的横坐标为1,点 D 的横坐标为5.
把x=5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 得y=12, ∴点D(5, 12).
设直线 BD 的解析式为 y=kx+m,
把点 B 与点D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直线 BD的解析式为y=2x+2.
20. (1)∵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过点A(-1, -1),
∴-1=-k-2, 解得 k=-1,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x-2.
∵二次函数y=ax 的图象过点A(-1, -1),
∴-1=a×(-1) ,解得a=-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 .
(2)联立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得 解得 或
∴点B(2, -4).
(3)设一次函数的图象交y轴于点G,过点B作BH⊥y轴于点H,如图.
在y=-x-2中, 令x=0, 得y=-2,
∴点G(0, -2).
∵点B(2, -4),
∴BH=2,
21. (1)对于y=-x +2x+3,令x=0, 则y=3; 令y=0, 即-x +2x+3=0,解得x=-1或3,
∴点A(-1, 0), B(3, 0), C(0, 3).
∵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 ∴点D(0, -3).
设直线 BD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B,D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直线 BD 的解析式为y=x-3.
(2)连接 BC, 过点 P作y轴的平行线交BC于点H,如图.
由点 B,C的坐标,可得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x+3,设点P(x, -x +2x+3),则点 H(x, -x+3),
∴四边形 BOCP 的面积存在最大值.
当 时, 四边形 BOCP 面积的最大值为 此时点
(3)存在. 理由如下:
①当∠PBD 为直角时,
点 P 与点C 重合, ∴点 P(0, 3);
②当∠PDB 为直角时,即PD⊥BD,
∵直线 BD的解析式为y=x-3,
∴设直线 PD 的解析式为y=-x+t,
将点D的坐标代入上式,得-3=0+t, 解得t=-3,
∴直线 PD 的解析式为y=-x-3,
联立抛物线和直线 PD 的解析式并解得
∴点 或
综上,点 P 的坐标为 或 或(0, 3).
22. (1)由题意得 CE=CB=5, CO=AB=4,
在 Rt△COE 中,
(2)设 AD=m, 则DE=BD=4-m, AE=5-3=2,在 Rt△ADE 中,AD +AE =DE ,即m +2 =(4-m) ,解得 ∴点
∵点C(-4, 0), O(0,0),
∴设过点O,D,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4),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设点 N(-2, n), M(b, y), 由题意得 C(-4, 0), E(0,-3).
①当 EN 为对角线,四边形 ECNM 是平行四边形时,
线段EN 中点的横坐标为 线段 CM中点的横坐标为
∵EN, CM 互相平分, 解得b=2,
∵点M在抛物线上,
∴点 M(2, 16);
②当EM为对角线,四边形 ECMN 是平行四边形时,
线段 EM 中点的横坐标为 线段 CN 中点的横坐标为
∵EM, CN 互相平分, 解得b=-6,
∵点M 在抛物线上,
∴点 M(-6, 16);
③当CE 为对角线,四边形 EMCN 是平行四边形时,
M为抛物线的顶点,即点
综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M,其坐标为(2,16)或(-6, 16)或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活动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数学活动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数学活动
第二十四章 圆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数学活动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数学活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