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月考检测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祯祥意义。那么,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迄今尚无定论。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的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指向一种无限神秘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它们完全是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呈现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其规模越来越巨大。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时期的光辉和骄傲,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杀掉甚或吃掉非本氏族、部落的敌人是原始战争以来的史实,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吃人”这一基本含义,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这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中国的青铜饕餮积淀着一股深厚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了美——崇高的美。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已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凝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你看那个兽(人)面大钺,尽管在有意识地极力夸张其狰狞可怖,但不是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抚媚的东西么?好些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不管如何夸耀威吓,都徒然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在宗法制时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材料二:
青铜器的视觉震撼是艺术品的生命所在。面目挣狞的饕餮,作为青铜器的核心纹饰,在商周人的眼中是一种美,是商周独特的文化所积淀出的一种包含着许多信仰、心理、感觉成分的美,商周人以无比虔诚、赞美、夸耀的心情铸造着它,而饕餮食人这一奇特的艺术造型,正是时人倾其所有、庄严郑重地敬奉神灵的一种象征。它以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宗教情感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商周文化中对天神、祖神和征服之力的崇尚,也反映了一种传统文化宗教仪式之美。
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仿佛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其美学特征是富于“神韵”,即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关于神韵,向来见仁见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蕙风词话为》认为“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由此可见,青铜器的“神韵”就是指它的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
青铜器身上固有的灵气的汇聚与其见证历史变迁的价值,正是青铜器最精彩与最独特的亮点所在。商周的青铜器保持着与神灵相通的灵气和威武的王者之气,这显然是毕加索的作品所不具备的。而这样的神物,竟然能够在三于年前诞生,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神迹;更是美的一种自然流露与奔放,亦是心灵的一种美的表达。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铜器的核心纹饰饕餮是兽面纹,它并非对现实世界动物形象的写实,而是时代文化内涵的反映。
B殷周时的青铜器是礼器,被当时的人们寄予护佑本氏族、部落和威吓其他氏族、部落的心理功用。
C青铜器的美学特征之一是有“神韵”,它体现在其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等方面。
D殷周时的青铜器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具备了毕加索作品所没有的集灵气和王者之气于一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引用“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入未咽……”,意在揭示饕餮是兽面纹的原因。
B.用感伤态度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因此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无法欣赏青铜器的美。
C.狰狞的“兽(人)面”纹饰与“大钺"的结合是当时文化崇尚武力征伐的有力佐证。
D.材料二对“神韵”的阐释,说明艺术作品愈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描述最能突出“拧厉之美”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四羊方尊肩部有四龙蟠缠,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纹饰繁富。
B.三星堆大型铜铸人像高达181.2厘米,头戴华冠,身着云龙纹左枉长袍,足佩脚铜。
C.司母戊鼎以云纹组成的装饰带衬托浮雕式的兽面纹主题,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
D.“青铜时代的绝唱“莲鹤方壶壶盖造型呈盛开的莲花状,花中有只振翅欲飞的白鹤。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对大学教育和职业的关系有四点看法。第一,我认为大学就业难,确实暴露了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造成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认为,大学应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的更新调整。这是大学教育改革必须有的一个内容。
第二,我们要具体分析一下,大学生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精神素质的问题。我仔细注意了一下现在很多就业单位对现在大学生的批评,我觉得你们应该听一听。他们的批评主要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是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一个是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还有知识面太狭窄,再一个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精神素质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大学教育应该补这个课。
第三个问题,我们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怎么讲呢?我们常说未来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个社会就是每一个职业变化很快,很少有固定一个职业的人,因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不断有一些新的专业、新的课题、新的职业出现。这使得每个人必须不断变换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那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呢?它要求两种能力,一是应变能力,一是创新能力。两种能力都要强,这是新的人才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一个素质的竞争、学养的竞争、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竞争。因此仅从职业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为自己设计一个全面规划。
在我看来,大学里,除了我刚才说的要有现代公民所具有的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外,至少还应该具备三大能力:
第一,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里包括中外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利用文献、工具书等能力。
第二,研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实验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第三,思维能力,具有开阔性、广泛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的思维能力。具备了这三大能力,以后就可以不断地变换角色,你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强了,这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如果只一味追求眼下的市场需求,把自己的视野、知识面、能力训练弄得非常狭窄,那么即使取得了一时之效,可能找到了一个工作,但是由于底气不足,在持久技能竞争中迟早会被淘汰的。
材料二:
两年前,我在《独立评论》(第七号)上发表了一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在那篇文字里我曾说,我要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赠送三个防身的药方给那些大学毕业生:
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个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青年人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若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打旋,就很难保持学生时代的追求知识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地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如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的,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没有问题可以研究的人,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研究。
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毕业生寻得的职业未必适合他所学的;或者是他所学的,而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救济是多发展他的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和活动。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在业余时间做的事业往往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英国哲人弥儿(J。S。Mill)的职业是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但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上都有很重要的贡献。乾隆年间杭州魏之绣在一个当铺里做了二十年的伙计,“昼营所职,至夜篝灯读书”,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与画家(有柳州遗稿,岭云集)。
第三个方子是:“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应该信仰:今日国家民族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会白费。
这是我对两年前的大学毕业生说的话,今年又到各大学办毕业的时候了。前两天我在北平参加了两个大学的毕业典礼,我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要寻问题,要培养业余兴趣,要有信心。
后来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写信来说:“胡先生,你错了。我们毕业之后,就失业了!吃饭的问题不能解决,那能谈到研究的问题?职业找不到,那能谈到业余?求了十几年的学,到头来不能糊自己一张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个药方都没有用处!”
于是,我要贡献第四个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你应自己想想:为什么同样一张文凭,别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无效呢?还是仅仅因为别人有门路有援助而你没有呢?还是因为别人学到了本事而你没学到呢?为什么同叫做“大学”,他校的文凭有价值,而你的母校的文凭不值钱呢?还是因为你的母校的名誉被你和你的同学闹得毁坏了呢?
“毕了业就失业”的人们怎样才可以救援自己呢?没有别的法子,只有格外努力自己多学一点可靠的本事。只有责己是生路,因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钱理群先生说,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需要有所改革,进行更新和调整。
B.应试教育的后果是使现在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及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使他们严重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遭到社会的排斥。
C.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专业、新的课题、新的职业,这使得每个大学生要随时准备变换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角色。
D.在现代信息社会,竞争力空前,一个人既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现代社会人才”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学好大学现有专业课程,提高精神修养,才能适应当今工作,成为现代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B.杭州魏之绣“昼营所职,至夜篝灯读书”的例子,证明现代人才应该有爱好,并且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C.未来社会发展,不仅考验一个人的素质和学养,还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D.努力让自己多学一点可靠的本事,遇到阻碍,反求诸己,强大自身,才能不让大学生“毕了业就失业”。
6.在钱理群先生看来,大学教育和职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囚笼
【坦桑尼亚】阿卜杜勒拉扎克 古尔纳①
那些季节性出现的沼泽,把市区和乡镇分了开来。小店正处在通往市区的一个主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不错。每天清晨,最早的那批工人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过时,小店就开门营业了。晚上,一直要等到最后的游荡者没精打采地回家才会打烊。哈米德觉得当售货员挺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过路人。忙的时候,他脚不着地,一边和顾客们插科打诨,帮他们从货架上取下各种商品,一边为自己的驾轻就熟而沾沾自喜。干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一只充当钱柜的箱子上休息片刻。
姑娘是在他正打算关门时来的。见到姑娘,他殷勤得没了边。姑娘却一脸嫌恶。“打一先令的印度酥油。”她说话时侧着身子,不愿意看他。她身上裹着一块布,在昏暗的灯光下,露在外头的肩膀闪着亮光。他弯腰打酥油,心里充满渴慕和心悸。她付了钱接过碗,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谁知道这黑沉沉夜幕下隐藏着什么祸害人的东西呢?他等着,心里甚至盼着她的求救声,但他什么也没听到。
不知道为什么,当他站在那里看着她消失在夜色中时,开始厌恶起自己来。她完全有理由鄙视他。他的身上和嘴里都臭烘烘的,从来不去别的地方,洗得勤快又有什么用?他整天都待在店里,年复一年像个傻子一样被困在圈栏里。
第二天晚上,姑娘又来到店里。当时哈米德正和老主顾曼塞聊天。曼塞使劲地打量着姑娘。“有鞋油吗?黑色的。”姑娘问。“有。”哈米德回答。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干涩。于是他又清了清嗓子,重复了一遍“有”。姑娘笑了。
“欢迎你啊,我的小心肝儿。今儿过得怎么样?”曼塞怪腔怪调地搭讪道,“你可真好闻,身上喷喷香!”
哈米德背对着他们,手忙脚乱之中,竟然想不起鞋油放哪儿了。等到他终于找到的时候,才发觉姑娘一直在盯着他看。
晚上关好店门,他就去法吉尔老人那儿坐上一会儿。老人是店铺的主人,就住在店后头。白天,一个女佣会过来照顾他,作为回报,她可以从店里拿一些日用品回去。晚上,哈米德就陪这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坐坐。
哈米德睡在里面露天的院子里。碰上下雨天,就在店里收拾出一块地方,凑合上一晚。他从不出门。自从十几岁来到这个小镇后,哈米德一直在为老人照看小店,而法吉尔则为他提供食宿。他常常想念他的父母和他出生的那个小镇。尽管他不再是个孩子了,但一想到这些还是会让他泣不成声。
姑娘再到店里买豆子和糖的时候,哈米德称分量时客气了点。她看在眼里,冲他笑笑。他很开心,尽管他知道姑娘的笑中带有揶揄。再下一次,她竟然跟他说话了,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问候。后来她又告诉他自己名叫茹基娅,刚搬到这里,和亲戚们住在一起。
哈米德问她老家在哪儿,“姆文贝马林戈。”她说,说的时候一条胳膊伸得老长,表明那地方离这儿很远。从她穿的蓝色棉布衫上,哈米德看出她是做帮佣的。
关了店门以后,他就站在后院的门廊上。多年来没有亮色的生活使他变成了这个样子,以至于现在会望着这个陌生小镇的街道,幻想这个并不熟悉的姑娘成为他的救星。他锁上店门,走到街上。令他惊讶的是,自己竟然不觉得害怕。
堤坝上灯光闪烁,星星点点的亮光在黑暗中连成了一线。谁住在那儿呢?他心想。他害怕住在对岸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哪儿,而他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他转身往回走。他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
每次她来店里买东西,他都会多给一些,等着她莞尔一笑。偶尔壮起胆子,他也会恭维她长得漂亮,她则会喜滋滋地报以微笑。
一天晚上,茹基娅来店里买糖,她还穿着那件蓝色的工作服。她跟他打趣:“你在店里干了这么久,肯定赚了不少钱吧?有没有专门挖个洞来藏钱啊?”他说:“我一无所有。”她咯咯咯笑了,表示不相信,看到他又加了满满一勺,她笑了。“谢谢。”她说着凑过身去接他递过来的袋子,“你总在给我东西,我知道你也想得到回报。那样的话,光靠这些小恩小惠就不够喽。”哈米德很不好意思。姑娘冲他笑了笑,就一头扎进夜色中去了。
(有删改)
注释①: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英籍坦桑尼亚作家。2021年,因“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情节简单平常,极为贴近社会底层的现实生活和底层普通人的心理特征。
B.作者在表现茹基娅这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C.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时不时夹杂非洲土语,这有助于展示非洲的社会风貌。
D.小说描写了哈米德的黯淡生活,并借此表达了对殖民者的强烈控诉。
8.小说标题“囚笼”有几层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9.小说第②段写茹基娅“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小说结尾又写她“就一头扎进夜色中去了”。两次写“夜色”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留 侯 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①;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②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①《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亡匿下邳。②腆通“淟”,善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B.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C.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D.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鼎镬:鼎,三足两耳的金属器具;镬,无足无耳的金属器具。鼎镬皆为烹煮食物的器具。本文鼎镬指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人。
B.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侣的谥号。谥号,一般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了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C.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故吴越地,会稽因绍兴会稽山得名。《兰亭集序》就是许多名士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献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D.高祖,指汉高祖刘邦,这是他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12.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依苏轼之意,圯上老人并非“鬼物”,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君子,他出现的目的不在于
授书,而是有意试探张良的隐忍度。
B.楚庄王攻打郑国时,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招待楚军。楚庄王认为郑襄公能够这样谦卑地对待楚军,那他的百姓也一定值得楚国信任,所以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14-15题。
杜 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①违渔父问②,从此更③南征④。
【注】 ①敢:怎敢。②引自《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更:更改。④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眼前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所见之景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
B.诗人虽四处漂泊,流落岳阳,生活困窘,但此地有朋友像陈蕃对待徐孺子这样的古代贤士一样盛情礼待他。
C.“诗接”一句写出两人登楼唱和的情形,作者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借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情感基调低沉舒缓,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1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的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他笑子路“ , ”。
(2)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稳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德行和仁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 , ”。
(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江水蜿蜒千里、山峰林立的两句是“ , ”。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儿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
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游行,因此它们模糊地只意识到在水面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水池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它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上面文字中的“栅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是“不仁”“不知”“不武”的。
B.两只叶猴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的把戏。
C.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
D.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被某些人弄到国内,摇身一变就成了“传世经典”。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游行,因此它们模糊地只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B.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C.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模糊地只意识到在水面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D.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我们很容易知道动物的年龄,但动物体内单个细胞的年龄就不那么好猜了, ① ,它们的寿命和动物的年龄一样长。另一些细胞则一直在分裂,它们的年龄要比动物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那么, ②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马丁·赫泽尔博士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和同事们发明了一套杂交成像法,配合以适当的同位素标记,就可以测出动物体内任何一个细胞的年龄。
为了验证这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先测了测小鼠的脑细胞。已知哺乳动物的大部分脑细胞自生下来之后便不再分裂了,所以脑细胞的年龄和该动物的实际年龄应该是一样的,测验结果表明这套方法是可靠的—— 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5分)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据介绍,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2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慎思”“明辨”的意思是谨慎周密地思考、清晰明确地分辨,它们强调了理性思考在治学中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治学,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都离不开“慎思”“明辨”这样的理性思考。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7页 共8页 ◎ 第8页 共8页
高二语文答案
1.A
A.“主张君王独断专行”错。由原文“周幽王八年,史伯对郑桓公西周弊政的回答是‘去和而取同’,独断专行”可知“独断专行”是郑桓公西周弊政。
2.C
A.“西方文化也会认为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会彼此对立”没有依据。原文只说“西方也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命个体”,并没有说西方文化也会认为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会彼此对立。
B.“彼此的含义是相反的”错,应为“彼此的含义是相近的”。“校”字表示“棍棒交错”,暗含彼此争斗。
D.“避免各种全球性危机、地区性冲突的产生”错,“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帮助解决“危机”“冲突”,但不能避免其产生。
3.D
A.“‘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符合材料二第一段“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一定那样对立,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符合“和而不同”思想。
B.“我国对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尊重了香港、澳门的体制差异,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一定那样对立,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材料一第二段“孔子的‘和而不同’首先强调以‘不同’为前提。只有始终保持彼此间的差异,‘和’才具有真正意义。因为‘不同’,才需交流、认同;唯有沟通,才能和谐,以善意回应善意”可知符合“和而不同”思想,是我国对待香港、澳门问题上的创举。
C.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孔子的‘和而不同’首先强调以‘不同’为前提。只有始终保持彼此间的差异,‘和’才具有真正意义。因为‘不同’,才需交流、认同;唯有沟通,才能和谐,以善意回应善意”,中共和民主党主张不同,我们承认差异,长期共存,我们互相沟通、互相监督,所以“中共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也符合“和而不同”的思想。
D.“中国企业在芯片研发领域加大投入”是因为我们受美国制裁后,意识到要有自己的芯片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与“和而不同”的思想无关。
4.B“独立自主能力、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及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概括不全,文中“现在很多就业单位对现在大学生的批评,一个是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一个是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还有知识面太狭窄,再一个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题中遗漏了“知识面太狭窄”;“遭到社会的排斥”错误,没有受到排斥,只是批评。故选B。
5.D由材料可知,“现代社会人才”要具备下列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实验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思维能力,具有开阔性、广泛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的思维能力;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有一点信心;自我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
A.“学好大学现有专业课程”错误,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的课程陈旧,不能跟上现代社会的需要。
B.胡适先生举乾隆年间杭州魏之绣的例子,主要证明的是“业余兴趣”促进继续学习的问题。C.选项谈论的是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与题干“现代社会人才”不符合。
D.“努力让自己多学一点可靠的本事,遇到阻碍,反求诸己,强大自身”符合“现代社会人才”观点。故选D。
6.(1)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造成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造成“就业难”;
(2)大学教育缺少必要的精神素质教育,会导致毕业生独立自主精神、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的欠缺,从而无法满足职业的需求;
(3)大学教育缺少应有的长远眼光,缺少灵活性,教育缺少对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该具备三大能力的教育,致使大学生在职场的持久竞争力减弱。
7.A
8.(1)“囚笼”是指哈米德整天都待着的小店,“年复一年像个傻子一样被困在圈栏里”。(2)“囚笼”是指哈米德生活的贫穷,一无所有,局限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3)“囚笼”还指哈米德的心理,封闭自己,惧怕他人,心无皈依。
9.(1)第一次是茹基娅正常的购物离开,但却给哈米德带来了“亮色”成为了他的“救星”,所以哈米德期盼着夜色里能传来茹基娅的回音(求救声),这个夜色让哈米德充满了希望。(2)小说结尾是茹基娅婉拒哈米德后“扎进”夜色中去了,这个夜色让哈米德的希望破灭。(3)两处“夜色”都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
10.C 11.C 12.B
13.①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或言语神情)都显露出来。
14.D “情感基调低沉舒缓”分析有误。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情感基调是高亢激昂且坚定的。
15.①受到礼待的喜悦。诗人来到岳阳受到当地使君的接待,登楼赏景,被礼待的喜悦之情显而易见。②对裴使君的赞美。借陈蕃礼遇徐孺子的典故表达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感激,借谢朓的典故表达其才华横溢,对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③对未来的希望。湖岸积雪之中有梅花绽放,百草在春泥中萌生,富有生机活力的情景,流露出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希望。④渴望得到赏识。诗人将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自比徐孺子,对自己能被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
16.(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17.B【解析】“栅栏”在文段中是比喻性质的词语,有特殊含义,B项的“走钢丝”与此相同。
A.项的引号表示的是对原文的引用,C项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项的引号表示反语,训讽。
18.B【解析】原句有三种语病:一是用词不当,“游行”是人的行为,不能用于鱼,应改为“漫游”;二是语序不当,“只”与“模湖地”应互换位置;三是成分残缺,“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的不是水面,而是水面之上,所以“水面”后面应加“之上”。把三种语病都改正确了的是B项。
19.(3分)B【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反语两种修辞手法,B项使用了对偶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了夸张、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
20.因为动物体有些细胞从来不分裂;应该如何测量细胞的实际年龄呢;测出的脑细胞年龄和小鼠的实际年龄完全一致;
21.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世界首次月背着陆,首次进行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