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06: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说课及反思--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说课
【学习内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荷塘月色》
【课时】1课时
本单元是必修上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
【人文主题指向】自然情怀
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与反观自然,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科素养指向】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
1、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2、体会民族审美心理,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反复涵咏咀嚼,感受作品文辞之美
3、根据需求,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的方式,写出自己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4、能对优美的写景抒情段落进行评点;探讨评价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借鉴文章的写法,进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写景抒情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到《背影》,对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阅历尚浅,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课文分析】
第14课的第2篇,现代散文中写景抒情的名篇,善于铺陈,语言华丽,善用比喻、通感,运用大量叠词,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单篇教学课时,主要承接单元任务群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三项任务。本文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任务将在“情往兴来 如赠似答”——《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掌握本文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创作此文时的心情及其普遍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曲调悠扬、意境优美的流行歌曲《荷塘月色》,介绍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朱自清先生的同名散文《荷塘月色》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意境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美文, 品韵味】
活动1:自荐诵读 教师范读。落实本课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从音韵、意境角度感知写景抒情散文的美学价值,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品语言,赏技巧】
活动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删改后的文字和原文, 那一个表达效果更好?
活动3:有人曾尝试替换“泻,浮,洗,笼,画”,你也可以尝试一下,然后比较高下。落实本课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理解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活动4:独立思考,如果让你为本段的朗诵视频选背景图,你选哪一张呢?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本课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掌握本文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知人论世,领悟初心】
活动5:“清芬咏流传”读书沙龙活动
落实本课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了解作者创作此文时的心情及其普遍意义。
【课堂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更是缺少发现美的心境!
同学们,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呢?哪些景物曾经激起你心灵的涟漪呢?(落实本课的目标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了解作者创作此文时的心情及其普遍意义)
【布置作业】本课作业紧密结合单元人文主题——自然情怀和学科素养——文学阅读与写作进行设置,更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强化与提升。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但也存在几个遗憾之处:
1、课堂时间较紧张,学生未能充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学生朗读不足,未能充分体会画面美;
3、上课时,没佩戴扩音器,声音有点儿小!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把握作者的不同情感进行诵读,从而体会文章的情趣美及画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