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20张 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20张 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06: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杜甫


填写杜甫资料卡片
字 自称
诗风 所处年代
代表作品 评价 子美
沉郁顿挫
少陵野老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一)知人论世
(一)知人论世
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此时,涉世未深,主要作品如《望岳》。
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此时,忧国忧民,主要作品如《兵车行》《赴奉先咏怀》等。
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此时,创作达到高峰,主要作品如“三吏”、“三别”等。
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此时,思想深邃、诗风沉郁,主要代表作品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
杜甫诗风
沉郁顿挫
“顿挫”
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声调起伏迭变。
“沉郁”
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zhǔ
zhuó
(二)诵读入境,吟咏悟情
动静结合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王国维先生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
天高
猿啸
渚清沙白
鸟飞回
秋风是凛冽的,使人感到非常冷。身冷心更冷。
正如诗人现在的处境,在广阔的天地间,只有孤苦的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听到猿的哀鸣,使人内心非常悲凉。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清”“白”冷色调,突出环境的肃杀凄凉。又写出壮阔宏大的背景。
鸟在天地间盘旋,形单影只,写尽孤独哀伤。
(三)赏析诗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意境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描景手法
①描写视角:风、天(仰视)
渚、沙(俯视)
②绘声绘色绘形:急、回(形)
清、白(色)
啸、萧萧(声)
③动静结合:清、白(静)
啸、飞(动)
④对比:萧萧下、滚滚来(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
俯仰结合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即八可悲。(《鹤林玉露》)你能读出几层?
为何而悲?
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抒情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悲:羁旅之苦
二悲:常年漂泊
三悲:秋景荒凉
四悲:远离故土
五悲:渺小无助
六悲:孤独无依
七悲:多病缠身
八悲:身已衰老
愁苦沉痛
离乡万里、时值悲秋、作客他乡、长久漂泊、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事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抒情
人生艰难——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时局艰难——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艰难:既指国家,也指个人。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尾联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苦恨”
“苦恨”
“苦恨”
“国家动荡不安;自己人到暮年,壮志难酬。
恨”
苦恨
齐诵:小结后四句
“万里”指远离故乡;“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悲自然之秋
悲人生之秋
悲国家之秋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四)全诗总结




《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登高》中 两句从空间角度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五)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