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06: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孤篇压全唐
春风第一花
盛唐第一诗
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诗题来源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代《全唐诗》第117卷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这个标题有何特点?
春、江、花、月、夜
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五个主题,交错出现,仿佛一首交响诗。
知识链接
1.意象与意境
意象:“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等,“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是指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境: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由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
如:王伟的《山居秋暝》中,有空山、明月、清泉、翠竹、浣女、渔舟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明丽的画面。
初读正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yàn
xiàn
tīng
xiān
jiǎo
diàn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piān
pái
dǎo
zhēn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初读正音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qián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jié
文章标题包含了“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你认为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线索?
月出
月悬
月斜
月沉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再读理线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
景景
理理
情情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月下之景”描绘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春江连海
辽阔高远
江波万里
花林似霰
空灵纯净
幽美梦幻
霜沙不见
朦胧恬静




幽美恬静
轻快轻盈
第一部分:景物美
(4)赏析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生”,生长。潮水上涨,明月随潮水涌动生长上升。
“生”字赋予明月以生命,化静为动,写出了月随潮生的动态之美。
表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
月下之思
2.面对奇丽的“月下之景”,诗人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孤月高悬
清明澄澈
思贯千古
人生代代
自然永恒
群体绵延
江月待人
流水无情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短暂
人类永恒
哀而不伤
第二部分:景物美
(2)赏析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①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②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③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第二部分:景物美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
①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②这句话承上启下。既紧承上文对人生与宇宙的沉思,又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同时也为下文由月及人展开联想作好铺垫。
月下之情
3.诗歌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白云悠悠
扁舟明楼
漂泊无定
两地相隔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一轮明月
两地相思
哀而不伤
月下之情
3.诗歌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孤月徘徊
孤独寂寞
帘卷砧拂
月华照君
愁思萦绕
天各一方
鸿雁鱼龙
信使难到
同沐清辉
相思无着
哀而不伤
月下之情
3.诗歌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半落花
青春易逝
流水落月
月斜路远
年华易老
斯人难归
情满江树
情韵袅袅
江水流春
情满江树
哀而不伤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2)“白云一片去悠悠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象征。飘来飘去,无落脚之地的白云象征终日漂泊的游子。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第三部分:情感美
(3)思妇怀远,怎么表现的?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①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寄托她的思念之情。
②“徘徊”二字极其传神:把“月”拟人化,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写的既是月色,也是对离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情感美
(4)“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①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雁”和“鱼”在古代都和相思有关,成语有“鸿雁传书”;古诗中有“遗我双鲤鱼”的句子,古人把木片刻成鱼型,两片一合,中间夹书信,外边系红绸,鱼就是信封。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②情感: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的惆怅、无奈
第三部分:情感美
(5)游子思归的情感是怎么表现的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①梦、不还家:做梦也念念归家,这是心理描写。──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②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的青春年华。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③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思归之情。
④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无限”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表达了有家却难归的无奈;“沉沉”也更是加深了他的乡思。
第三部分:情感美
(6)“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运用以景结尾方式。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先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继而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最后写游子对佳人的思念,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月下之情
小结
春江月夜的美景
江畔月下的沉思
因月而起的情思
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
贯穿全文的是一个“月”字,在诗中,月已经不再是月,而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
总结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唐诗鉴赏词典》)
艺术手法
(1)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2)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
(3)运用拟人手法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可怜楼上月徘徊”
(4)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
感情基调: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
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李泽厚(《美的历程》)
哀而不伤
结语
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超越了时代,写出对哲理的思考,又超出了小我,抒发天下游子思妇的情感,将诗情、画意、哲理三者完美融合!
月之色----春江花月(景)
月之问----宇宙人生(理)
完 美 融 合
月之情----思妇游子(情)
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春江花月夜》;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训练:
①把《春江花月夜》一诗改写为现代诗歌;
②自选意象,写一首离别小诗,不超过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