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0张PPT。人教新课标八上语文单元期末复习导学课件
第四单元 5课时导学+1课时写作第四单元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萌发( ) 物候( ) 销声匿迹( )
簌簌( ) 连翘( ) 衰草连天( )
yùn( )育 piān( )然 风雪zài( )途
答案:ménɡ hòu xiāo sù qiáo shuāi 孕 翩 载......(2)据义填词
①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②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答案:①周而复始 ②销声匿迹2.读一读,做一做
读课文,请从文中搜索出有关物候的信息,完成下表。答案:①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②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③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④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知识博览】
1.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2.图解课文作者名片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其主要著作有《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探究一 说明顺序
1.阅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完成下表。答案:2.课文6~10段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互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所以不能互换。【知识链接】
说明顺序是说明事物特征有条理的展示过程。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解析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认清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说明某一事物的构造,通常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说明某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常按时间顺序来说明;说明某些事物的相互关系及特点,常按逻辑顺序来说明。 二是把握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如从过去到现在,从早到晚等;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如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如首先、其次等。探究二 说明方法
3.请阅读全文,判断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该说明方法的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答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反面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答案:运用了打比方和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和气象仪器相比,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地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探究三 说明语言
4.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请结合下面语句体会语言特
点。
(1)生动形象
课文把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请结合加点
的词语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答案:“沉睡”“苏醒”等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
“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答案:“传语”一词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拟人化了,它们似乎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2)准确严密
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严密,请结合参考示例体会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和严密性。
【参考示例】“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
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一句中加点
词语有何表达作用?
赏析:“常”是“经常”的意思,表明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
的,但并不是肯定发生的,也有例外的情况,准确地说明了由
于逆温层而常发生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现象。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课一法】
“词语表达效果”类题目答题步骤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许多”表示有很多,起限定作用,准确地说明了农谚中包含物候知识的数量之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
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
迟五六天”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左右”表示估计,表明“迟十天”不是确定的十天,
这只是一个估计的比较接近的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有人认为课文第1、2段写得好,请精读这两段文字,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甲:这两段文字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我的观点:示例一:这两段文字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示例二: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第17课
奇妙的克隆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两栖( ) 繁衍( ) 脊椎( )
皮nánɡ( ) 克lónɡ( ) lín( )片
答案:qī yǎn jǐ 囊 隆 鳞...(2)据义填词
① :永远没有尽头。
② :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③ :形容人的本领高超,办法多。
答案:①永无止境 ②相安无事 ③神通广大2.读一读,做一做
(1)课文的说明对象是 ,其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 。
答案:克隆 来自一个祖先 无性繁殖
(2)课文的四个小标题分别说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________
、 、 、 。
答案:克隆的含义 克隆的试验 克隆的发展 对克隆的理
性思考【知识博览】
1.题目解说
以“奇妙的克隆”为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克隆,说明了对象的特征——奇妙。“奇妙的克隆”就是“奇妙的无性繁殖”,以“奇妙”加以修饰,突出了这种繁殖的神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知识链接
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3.图解课文作者名片
谈家桢,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主要著作有《生物学引论》《遗传与物种起源》《基因与遗传》《谈谈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说》等。探究一 说明顺序
1.课文介绍中外科学家的克隆试验过程和结果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标志性词语有哪些?
答案:时间顺序。1979年春、1960年和1962年、1978年。2.课文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答案:逻辑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试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逐层深入,步步推进。探究二 说明方法
3.请阅读全文,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也叫“克隆”。
答案:运用做诠释的说明方法,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做出解释。(2)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答案: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抽象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3)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答案: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鲤鲫鱼”和普通鲤鱼、鲫鱼的异同,突出了“鲤鲫鱼”的特点。(4)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答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数据的运用准确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试验的过程,又生动地说明了中国科学家在试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知识链接】
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做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6)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探究三 说明语言
4.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严密,又不乏生动形象,请结合相关语
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1)准确严密。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一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去。“大部分”表明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
在人工培养下夭亡的非常多,但不是全部夭亡;删去后,与实
际情况不相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生动形象。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科技进步的正面、负面影响,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课文第二部分写了许多试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不是更清晰吗?
学生甲:作者没有按时间的先后来介绍克隆试验,而是以中外科学试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试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我的观点:示例:作者是以试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携带( ) 褶皱( ) 追溯( )
陨石( ) 劫难( ) 地壳( )
潮xī( ) 骨ɡé( ) 深yuān( )
答案:xié zhě sù yǔn jié qiào 汐 骼 渊......(2)据义填词
①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② :细而密;细致精密。
③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答案:①追溯 ②致密 ③天衣无缝2.读一读,做一做
(1)阅读课文,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并填写下表。答案:(2)在课文中画出运用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所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举例子。例句1: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作用: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具体而真切。例句2: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作用:具体地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②做比较。例句: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作用: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使读者一目了然。
③打比方。例句: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④列数字。例句: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作用: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知识博览】
1.恐龙灭绝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35亿年至6 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2.图解课文作者名片
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学幻想小说家。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他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裸日》等。第19课
*生物入侵者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繁衍( ) 遵循( ) 霍乱( )
归jiù( ) xiào( )聚 è( )制
答案:yǎn xún huò 咎 啸 扼...(2)据义填词
① :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②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相互竞争,通过自然选择,能够适应的生存下来。后也指人类社会优胜劣汰的规律。
③ :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答案:①无动于衷 ②物竞天择 ③束手无策2.读一读,做一做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2)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近年来,国际贸易日益繁荣,而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国际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3)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哪两种不同的态度?
答案:干预和不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4)在课文中画出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①举例子。例句1: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作用:以蒲公英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移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例句2: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作用:举天牛、红蚂蚁的事例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②打比方。例句: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斑贝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③列数字。例句: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作用: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系统的危害之大。数字的运用,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知识博览】
1.题目解说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标题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有趣,既点明了说明对象,又传达了作者的观点。 2.图解课文作者名片
梅涛,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国际信息获取学报》主编,《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杂志编委。第20课
*落日的幻觉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殷红( ) 绮丽( ) 日薄西山( )
zhuì( )落 wèi( )蓝 气息yǎn yǎn( )
答案:yān qǐ bó 坠 蔚 奄奄...(2)据义填词
① :指变化很多,难以捉摸。
②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③ :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答案:①变化多端 ②气息奄奄 ③日薄西山2.读一读,做一做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答案:(2)举例说明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一: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说明方法: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
作用: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示例二: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说明方法:打比方、做比较。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地说明了黄昏太阳的巨大形状。【知识博览】
1.题目解说
早晨日出,傍晚日落,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怎么会出现“幻觉”呢?题目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跟随作者去探寻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2.图解课文作者名片
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中国媒体科普宣传和科技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变革的全过程。主要作品有《落日的幻觉》等。单元写作指导
第 四 单 元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要说明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理,就要讲究说明的方法。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将事物或事理说明得更清楚,更准确,使文章更加具有科学性。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运用了打比方和做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注意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你用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吗?你对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多少?为其中一种产品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优秀作文】
电脑的自述
Hello,我的英文名叫肯皮特,
中文简称电脑。我的祖籍在美国,我
的曾祖父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
尼亚大学,叫埃尼阿克。①他的身价
很高,价值48万美元。他很强壮,重
达30吨,长达30.48米,可是他的计【专家点评】
①采用拟人手法,运用第一人称,语言生动。算能力还很幼稚,比我差远了。但他要比人工计算快200 000倍,所以在当时一下子轰动了全世界。②其实呀,他还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可是这也不能全怪他老人家,谁不想为人类多做一些好事,可当时人们水平有限,没办法啦!②运用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第一台电脑形状与运算速度。 后来,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美籍
数学家——冯·诺依曼见到我的曾祖
父后,发现如果再增加一个器官,曾
祖父会更实用,这就是存储器的由来
了。它就像一本笔记本,记着输入的
信息。有了存储器以后,就可以将程
序记住,而后根据程序内容,进行处
理工作,整个过程就显得简便多了。③
这样,我祖父——第二代电脑就出③介绍存储器的作用。世了。祖父个子小多了,而且寿命和效率都比曾祖父提高了100多倍,使用范围也扩大了不少。当时,我曾祖父只限于科研、军事领域,而祖父除了待在这些地方,商业、经济管理领域也有了他的足迹。随着祖父一辈电脑可靠性的提高,价格的降低,大大促进了电脑的发展。④我外祖父IBM7090电脑是第二代电脑的典型代表。④运用做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第二代电脑的优越性。 我的父辈就是1964年美国IBM公司生产的第一批集成电路电脑。集成电路,顾名思义,应当是许多电子元件放在一件东西上。它的体积比祖父一辈电脑采用的晶体管缩小了许多,所以一台小集成电路电脑只须组装在一张写字台上边。⑤⑤运用做诠释和做比较的方法说明集成电路电脑的体积小的特点。 我是第四代电脑。制造者是美
国一位年轻的电子工程博士——泰德·霍夫。第四代电脑,其实就是
微型电脑,功能和曾祖父差不多,
但体积是曾祖父的1/30 000,重量不
到半千克,是曾祖父的1/60 000,
耗电量不到3瓦,只占曾祖父的
1/50 000还不到,而可靠性却提高
了一万倍。也就是说,我出一次故
障,曾祖父就要病一万次。⑥⑥运用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微型电脑的体积小、性能高的特点。 从我曾祖父诞生到现在,经历了70年的发展和繁衍,我们电脑家庭已是子孙满堂,热闹非凡。如今的电脑几乎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很潇洒地扮演着人类的各种角色,如电脑教师、电脑医生、电脑佣人等。在家庭中,电脑已成为必备品。可以肯定地说,拥有我们,你才有资格拥抱未来。⑦ ⑦点明电脑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总评】本文采用拟人手法来写,生动地说明了电脑的特点、用途,介绍了电脑发展和改进过程,条理清楚,语言准确。文章恰当地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说明的事物有鲜明深刻的印象。结尾展望了电脑发展的美好未来,给人以憧憬。 技法一 正确分类,写出特征
【问题习作】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台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诊断分析】没有对青年食品商店出售的商品进行分类,内容比较混乱。【修改提升】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写法小结一 分类说明,条理清晰
介绍说明的事物种类比较多的时候,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类,这样会使文章条理清楚。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技法二 运用打比方、做比较等说明方法
【问题习作】蚕吃的是桑叶。桑叶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蚕吃进桑叶,经过消化,吸收了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营养物质,形成了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是绢丝腺里的胶状液体。当蚕老熟时,就吐出这种液体,形成细丝。蚕就是用这种细丝围绕身体,结成了茧。蚕丝是一种动物蛋白质,它完全是由蚕的生命化成的。
【诊断分析】说明方法过于单一,可以采用打比方、做比较等说明方法。【修改提升】
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桑叶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蚕吃进桑叶,经过消化,吸收了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营养物质,形成了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是绢丝腺里的胶状液体。当蚕老熟时,就吐出这种液体,形成细丝。蚕就是用这种细丝围绕身体,结成了茧。所以,蚕丝不同于麻纤维,而是一种动物蛋白质,它完全是由蚕的生命化成的。写法小结二 对比突出特征,比喻生动形象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做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技法三 准确用词,描写生动
【问题习作】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走不多远,又回来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的绕几圈,把它牢牢捆住。
【诊断分析】动词使用单一,语言不够生动活泼,不能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不能很好地介绍出蜘蛛的生活习性。【修改提升】
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转回来,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的绕几圈,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牢牢捆住。写法小结三 采用生动的描写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如贴切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及有趣的引用。运用大量的动词、形容词,使描写生动传神。说明文中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仅能增强文章内容表达上的形象性、可感性和文学色彩,使读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美感体验,受到美的陶冶,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增知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