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06:48:15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融合创新与临床实践,中医学形成了内涵丰富、并具有自我更新与完善功能的知识体系与框架,在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彰显了中医学的时代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一、疗效指标体现医学理论的特点,与医学理论同频共振
不同医学体系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支撑,同一医学在不同发展阶段,其理论基础也有变化。除生物学特性的体现,治疗疾病“有效性”的定义与治疗疾病的理论之间也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不论其他医学体系如何看待和利用这些疗效指标,秉持该医学理论的医者都会以这个“疗效指标”为坐标来评价疾病治疗的效果,并据此给患者解释说明。患者也会根据自身症状的改善和预后反馈医者,久之医患就达成了关于治疗手段和疗效预期的初步共识。医者所关注的是施治后是否出现了该医学理论界定的预期疗效,以实际疗效与预期疗效的吻合度来判断治疗效果的优劣,并给出符合该医学“语言特点”的解释。
几千年来人们用经验证明,中医学辨证治疗疾病的疗效是客观的和毋庸置疑的,但中医学在治疗某具体病症状时是如何起效、其疗效特点又是什么,却需要医学界予以关注和揭示。即要制定形成与时代特点相适应的、能体现中医治病客观性疗效的指标体系。当然,这个所谓的客观性也并非绝对,其受制于科技水平和大众认识。从中医学的产生看,其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临床实践,主要理论基础与中国哲学的理论基础如出一辙。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医学所具有的技术和文化双重属性,“道法自然”的存在状态,决定了历史上中医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关于临床疗效的专用话语体系,而是充满了明喻或隐喻。受制于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不同时代的医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注疏和印证发挥同中有异,患者对临床疗效的预期也不尽相同。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的涌入和自然科学的普及,医学环境和语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定程度造成了外界对中医药是否有效的质疑。从疗效指标层面看,人们主要质疑的是历史上形成的判定中医药疗效的指标体系是否可靠。换言之,人们似乎更期望中医学能在原有疗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增加西医学的疗效指标。但也毋庸讳言,目前医学界对于中医有效性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制备药物、化学分析、生物活性评价、动物模型、临床试验等生物医学过程的评价,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医学固有的疗效评价体系和语言表达。
二、中医学“疗效本体”的稳定性与疗效指标体现形式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一种医学体系的“疗效本体”是由患者的最基本需要和根据该医学理论治疗后预期出现的疗效两部分组成,前者如在新发恶性传染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慢性进行性疾病面前,保住患者生命、促进重症患者向轻症转变,历史上扁鹊过虢国,使太子“起死回生”即是其体现之一;这部分具有普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医药长久存在的独特价值,也是中西医学在疗效认同上可以最先达成共识的部分。后者如用中医学独特的语言描述疗效,如阴阳平衡和针刺得气,对于这部分的理解需要一定的中医学文化背景,否则会产生一定的理解困难,也可能会造成中西医学在疗效评价上的隔阂,因为“一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专家认为非常有启发性的变化及特色,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专家眼中可能毫无意义,或者根本不存在。”( [日] 栗山茂久《身体的语言》),需要在社会普及中医药文化,明示中医药的语言特点。概言之,中医学“疗效本体”是“正”,需“守”,其具体的疗效指标体现形式则是“新”,需“创”。
受限于检测手段,历史上中医学重视宏观症状的改变,兼顾舌苔脉象;西医学则更重视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和功能指标的改变,兼顾症状。不像湮灭在历史中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中医复方的疗效体现大于诊断要素,使得中医学具有经过调整而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现实情况的能力,如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即契合了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又明确了“治未病”的针对性。基于目前的医疗现状和患者期盼,中医学应该主动作为,在“守正”即保证其“疗效本体”的前提下,“创新”中医学疗效指标的体现形式,随着社会认知的变化而逐渐量化与细化原有中医疗效指标,将西医学的部分疗效指标纳入中医学的疗效评价,如将核酸检测转阴时间作为评价中医学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指标体现形式之一,以避免因患者“自体感”和(或)医者“他体感”的个体差异而引起对疗效的误判,贻误病情。
综上,“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可为“守正”护航。在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即中医临床疗效指标的选择上,“守正”即守住中医学的“疗效本体”,因为这是中医学几千年发展经验在“疗效”上的表达与体现,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创新”即引进吸收西医学的部分疗效指标,创新中医学疗效指标的构成与层级,这不仅有利于中医学的行稳致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和推进中西医结合。但不可以西律中、本末倒置。
(摘自光明网《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上“守正创新”》,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医学体系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支撑,持不同医学理论的医生对治疗效果评判的“疗效指标”可能会有明显差异。
B.对中医有效性的评价不应该采用生物医学过程的评价,而应该注重中医学固有的疗效评价体系和语言表达。
C.中医学主要理论基础与中国哲学理论基础如出一辙,决定了历史上中医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关于临床疗效的专用话语体系。
D.中西医学在“疗效本体”认知上的分歧主要在于依据某种医学理论治疗后预期出现的疗效的判定方面。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疗疾病“有效性”的定义与治疗疾病的理论之间也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所以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评判治疗效果的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B.中医学在治疗某具体病症状时的起效原理及其疗效特点还有待揭示,所以对中医治病疗效评判难以做到客观。
C.不了解中医药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对中医学独特的语言描述产生一定的理解困难,造成中西医学在疗效评价上的隔阂。
D. 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历史上中医主要重视宏观症状的改变,所以随着检测手段的改进,未来中医将转为重点关注检测指标的改变。
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证明历史上中医注重宏观症状改变的一项是(3分)
A.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生死之分。
B.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D.候脉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
4.人们质疑中医药是否有效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5.文章第二部分分别提到了扁鹊和栗山茂久,各有什么论述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保姆安娜的纪念日
[捷克] 哈谢克
保姆协会主席、参赞夫人克拉乌索娃正在为明天举行的纪念会写祝辞。
安娜在协会书记、参赞夫人奇何娃家当保姆已经50年了,侍候过他们家的两代人。明天是她忠实服务50周年纪念日,主人要为之庆祝一番。安娜已经75岁了,她在纪念会上,保姆协会要奖给她一个小金十字架、一枚10克朗的金币,一盒巧克力糖和两块糖酥点心。也许还不止这些。她要恭听参赞夫人克拉乌索娃的祝辞,主人奇何娃还要赠送她一件礼品:一本崭新的祈祷书。
参赞夫人心烦意乱,后悔不该为一个保姆伤这份脑筋!她写废了好几十张纸,祝辞还是没有写好。
她在屋里踱来踱去,想着该讲些什么。她可不想讲如今保姆社会地位提高,争得了假日和晚上可以稍事休息的权利之类的话。这个世道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保姆简直没法管了。从前谁都可以打骂保姆,随时都可以把她们撵走。现在如果你若这样,她们就会去告你。参赞夫人气得脑袋发胀,便坐在写字台前用铅笔顶着太阳穴,这样她觉得好受一些。
就说她家的保姆吧,这个蠢货也有了一个送给她书看的情夫,不要脸的东西,竟敢偷偷地学文化。
她越想越生气,越生气就越使劲地用铅笔顶脑袋。她根本没有心思写祝辞,她在保姆协会做过多次演讲,这回她本打算讲点新东西,看来还得旧调重弹从上帝讲起。保姆是最信奉上帝的。
①祷告吧!劳动吧!要是她能用拉丁文把这两句话讲出来该有多么神圣啊!她想等丈夫回来向他先学会这两句话的拉丁文说法。要是让他写祝辞,他肯定也得这样开始:“祷告吧!劳动吧!”
想到这里,她的灵感来了,笔尖在纸上飞跑起来。
②祷告吧!劳动吧!太妙了!谁要不祷告,谁的工作就不会顺心,心灵也不能得到净化。你们瞧,今天受大家祝贺的这位保姆正是典范的化身。她50年如一日,热忱劳动,虔诚地祷告,终于感动了上帝,使她平安无事,长命百岁,因此才赢得了今日的荣耀。天上地下都有奖品(天上有一座天堂在等待着她,地下有一个小金十字架、一枚10克朗的金币、一盒巧克力糖和两块糖酥点心)。
祷告吧!劳动吧!
今天要庆祝的是保姆安娜服务50周年,她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奖赏(一枚10克朗的金币等于500克列兹尔,折合每年报酬10克列兹尔)。
50年来的她虔诚地向上帝祈祷,不跳舞,不看戏,也不读书。她只念祈祷文。祈祷文让她尊敬和爱戴主人,凡事恭顺听话。总之,祈祷文成了她一生的处世准则。
祷告吧!劳动吧!安娜操持家务精打细算,从不浪费一个铜板,从不把半匙剩汤倒掉,从来不作非分之想,从不与别人家的保姆来往,更不背后讲究主人,祈祷又使她抛弃了偷嘴吃的念头。
善良的太太小姐们,请你们看一看这位老人。她抛弃各种邪念,绝对听从主人的使唤,是一个绝对驯服的工具。她还经常扪心自问,看自己还有什么不足之处,睡觉前她一定要祈祷,求上帝赐教。
她在商务参赞奇何夫的家中侍候了两代主人,表现一贯和气恭顺。她心地纯洁,对主人给的每一口饭都感恩戴德。她一辈子没偷过一点东西,而且对交给她保管的东西像爱护眼睛一样。
她还要从微薄的月薪中节省下一笔钱去朝圣,每年她都能得到主人的恩准,去朝一次圣,而且还要给主人捎回几件礼物,以表忠诚。
她还说,只要能让她永远祈祷上帝,就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她也会感到幸福。
参赞夫人停下笔,开始想入非非。这篇祝辞明天一定会一炮打响,那家天主教报纸也一定会青睐她的祝辞,说不定还会印成单行本出售,书名就叫《告保姆书》。
也许从此以后,所有的保姆都要向安娜学习,包括她自己的保姆在内。
她还没有完全想好,就见保姆走了进来。
“参赞夫人奇何娃来了,”她禀报道,“见还是不见?”
还没等主人来得及吩咐,浓妆艳抹的参赞夫人奇何娃便闯了进来,一头扑在协会主席的怀里。
“您瞧该有多么别扭。”奇何娃抽泣着说,“纪念日的女主角刚才竟一命呜呼了。”
然后,她擦了擦眼泪说:
“昨天晚上,我让她到地下室去取煤,想必您也明白。这么大年龄的保姆是不好往外撵的,她既然吃我的饭,就不能让她闲着,没曾想这个该死的老太婆竟和一大袋子煤滚下楼梯了,摔得遍体鳞伤,天还没亮就死了,早不摔晚不摔,偏偏赶上这么个日子。一下子把我们已准备了好久的晚会吹了,再说,我还为此订做了一套漂亮的衣服……此外,我们至少还得付30枚金币的安葬费。死老婆子的存折上只有25枚金币。”
参赞夫人克拉乌索娃不禁又用那支能治头疼的铅笔顶了顶太阳穴,她无精打采地看了一眼那堆写着祝辞的稿纸,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然后说道:
“我看这是存心和我们过不去啊!”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 宋韵声 施雪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目“保姆安娜的纪念日”一语双关,表面上是的指安娜退休的纪念日,实际上指的是安娜去世的纪念日。
B.小说中巧妙地使用数字进行反复对比,比如多次出现的50周年和一枚10克朗金币,凸显服务和酬劳的不匹配。
C.介绍克拉乌索娃和奇何娃的身份时,作者都加上了“参赞夫人”,暗示这才是二人成为协会主席、书记的关键。
D.奇何娃为纪念日的晚会准备了好久,还订做了漂亮衣服,表现了奇何娃对服务了自家两代人的保姆的基本礼遇。
7.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存心”二字表现出克拉乌索娃只在意自己的祝辞能不能宣读,完全不在意一个保姆死活的冷酷自私。
B.“我们”既是指克拉乌索娃和奇何娃两个人,也是指当时所有不想“保姆”地位提升的所谓上层人士。
C.“和我们过不去”中的愤恨语气,表明当时以克拉乌索娃为代表的阶层都对新制定的法律法规不满意。
D.小说以一句话结尾,既短小精悍,又让克拉乌索娃等人的积极筹备突然落空,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8.小说精炼的语言往往隐藏人物复杂难言的心理动机,请分别分析画横线句子中克拉乌索娃的心理动机。(4分)
9.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保姆”的处境。(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
【注】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牧刚直A有奇节B敢论列C大事D指陈E利病F尤切G卒H年五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属文”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B.博士,古代专指在太学中的任教者,其职能职责与现代的博士有所不同。
C.“侍郎以峻德伟望”与“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中的“以”字含义不同。
D.“其人,王佐才也”与“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两句句式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牧是长安人,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后到东都洛阳寻求入仕机会。
B.崔郾和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后又举荐他参加了贤良方正科考试。
C.杜牧曾任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的刺史,后升为中书舍人。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后人称为“小杜”。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4分)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4分)
14.文中说杜牧“刚直有奇节”,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阙下”指帝王居所,“舍人”是皇帝近臣,标题暗示写诗目的是向裴舍人请求援引。
B.首联描写了早春的上林苑景象,黄鹂飞鸣追逐;拂晓的紫禁城中树木葱茏,洒下春阴。
C.颔联视听结合,写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散落在花树之外,龙池边的杨柳春意盎然。
D.颈联中诗人的穷途之恨和裴舍人的捧日之心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不幸的境遇。
16.尾联的“羞”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呦呦鹿鸣, 。
(2)月明星稀, 。
(3) ,池鱼思故渊。
(4) ,依依墟里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敝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勾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西湖、扬州瘦西湖的船都好。”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19.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家比着干,谁都不甘落后。
B.在生活中谁都需要交流和表达。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D.耳机一戴,谁也不爱。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发展”和“安全”是它的一体两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突出。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受舆论关注的“AI换脸术”。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谈到“AI对社会的冲击”时用了三个词:不完美的数据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和更难被察觉的AI谣言。
搜索引擎和AI大模型都有搜集资料、解答疑问的功能,沈向洋形象地将搜索引擎形容为“责任有限公司”,而将AI大模型形容为“责任无限公司”。如此论断的区别在于深层次学习。
“搜索引擎搜出来不好的东西,你知道它的出处在哪里, ① 。而AI大模型通过深层次的人工智能将内容生成,我把它叫做‘责任无限公司’。”沈向洋说。
在一些专家看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安全风险正在显现,比如不良舆情、算法偏见、认知错误、心理误导、数据泄露等。
② ?要创新数据治理,大力提升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大对数据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强化规范引领,加强新技术新应用前瞻性研究,划清安全红线,有效规范引导新技术新应用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面对新技术“浪潮”,如何筑牢“安全堤”?》有删改)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2.下列语言文字运用Ⅱ中各句双引号用法,与语言文字运用Ⅰ中画横线句子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受舆论关注的“AI换脸术”。
B.沈向洋形象地将搜索引擎形容为“责任有限公司”。
C.不完美的数据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和更难被察觉的AI谣言。
D.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谈到“AI对社会的冲击”时用了三个词。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黄永玉说:“明确的爱,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你大声无愧地称赞过自己吗?你愿意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吗?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
2.A
3.B
4. 1、中医学所具有的技术和文化双重属性,没有形成独立的关于临床疗效的专用话语体系;2、受制于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医家对医学著作的理解及患者对临床预期不一;3、西方医学的涌入和自然科学的普及,促使人们产生了对中医是否有效的质疑。
(1点2分)
5. 答案:举扁鹊事例,证明中医可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保住患者生命、促进重症患者向轻症转变;(2分)引用栗山茂久的话,说明不同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对医学疗效评价的隔阂。(2分)
6. D
7. C
8.①用拉丁文写这两句话,可以让她大出风头,以满足她的虚荣心。
②本来极不愿意给保姆写祝辞,但突然想到可以以此恐吓保姆,并给“保姆们”塑造“榜样”(行为典范),以达到继续压榨的目的。
【注意本题分析人物的“心理动机”,要扣住“动机”分析,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保姆地位提高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有休息权,平等权、劳动保障权。例如:现在如果打骂保姆,保姆就会去告主人。(2分)
②保姆依然受到歧视和压榨,“主人们”并不想给予保姆应有的权利,75岁的安娜还要背一大袋子煤。(2分)
③保姆们已经开始觉醒,对生存境况不满,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获得应有的权利,改善现实的生存境况。比如参赞夫人的保姆开始读书,学文化。(2分)
【一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10. BDG 11. D 12. B
13.(1)很多人都说杜牧为人放纵旷达,不拘小节,但是我恭敬地按照您的指教,不敢改变。(1句1分)
(2)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1句1分)
14.“刚直”体现在敢于言论朝廷的大事,敢于严厉指斥弊端。“奇节”体现在自撰墓志铭,焚烧自己文章,语率惊人。(1点2分,2点3分)
杜牧的“刚直有奇节”。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刚才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求您给予这个人状元。”崔郾说:“已经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行,就请求及第第五名。如果还觉得不行的话,就请求把见到的赋返还。”吴武陵的言辞面容激动严厉。崔郾说:“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再改变。”后来崔郾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又做了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的刺史,后来升迁为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有奇异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大多焚烧。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15. D
16. ①尾联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不由产生了多年“未遇”的羞愧之情。②“阳和”句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表达了因“未遇”而产生的伤感之情。③“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仍然怀有为朝廷干事的渴望之情。(每点2分。共6分)
这首诗,是写给一个姓裴的舍人。写诗的目的,是为了向裴舍人请求援引。
开头四句,诗人像并不在意求援似的,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的气氛!紫禁城中更是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经是玄宗皇帝发祥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须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原来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掌管朝见官员的接纳引见;有起居舍人,记皇帝的言行;还有中书舍人,凡臣下章奏的接纳,皇帝的诏旨的起草,都要通过他的手,军国大事他都有权参加讨论,诏书颁布时,还得由他签字。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有不同于一般官员所见的景色进入他的视听之中。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隐隐约约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尽管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实则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手法巧妙。
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思是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献赋”句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意思自然是清楚的,但仍然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
17.(1)食野之苹;(2)乌鹊南飞;(3)羁鸟恋旧林;(4)暧暧远人村;(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8.答案①采用“比……好”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②采用“比……好”的相同句式,分别与南北方的船形成比较,突出强调了秦淮河船独一无二的情韵,以及作者对秦淮河船的喜爱之情。(1点3分)
19.C C特指,其余均为泛指。
20. A所以它责任有限;(所以称为“责任有限公司”) B如何筑牢“安全堤”
21.大力提升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加大对数据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改对一处2分,改对2处3分。)
22.A A.特定称谓;B.特殊含义;C.强调突出;D.着重论述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黄永玉说:“明确的爱,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你大声无愧地称赞过自己吗?你愿意大声无愧的称赞自己吗?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一、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由材料和写作要求构成。材料内容与自我认同有关,旨在引导学生自我肯定,获得自我认同感。
围绕“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的相关经历。也可以写议论文,明确表达出自己是否会大声无愧称赞自己的态度及观点。
“大声无愧”是明确的爱、是真诚的喜爱、是坦荡的态度。“大声”是勇于表达,“无愧”是真诚坦荡。
“称赞自己”需要明确的态度、发至内心的自我认同、内心的坦荡,是自我认同的勇敢表达。
感悟与思考的对象是“你”,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
二、评分提示
1. 判分原则
考生能在整体立意的基础上,围绕“称赞自己”,紧扣“大声无愧”,选择不同角度写作,能言之成理,都视为符合题意,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2.特殊作文判分
(1)只谈“称赞自己”,脱离“大声无愧”,四等卷及以下赋分最高不超过45分。
(2)脱离“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只围绕“明确的爱”、“真诚的喜欢”“坦荡”等关键词,或者另寻关键词,五等卷及以下赋分最高不超过40分。
(3) “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与“自信”边界不清晰,四等卷及以下赋分最高不超过45分。
(4)偷换概念,泛谈“自信”、“乐观”等,五等卷及以下赋分最高不超过40分。
3.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写作基本能力。不唯立意定高下,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分。
4.议论类重在评判其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用例能形象具体地体现三者的关系;记叙类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能在生活中体悟三者的关系。
5.判分等级
建议45分切入。
三、判分等级
本次作文评分分为七等,一等卷56-60,二等卷51-53,三等卷46-50,四等卷41-45,五等卷36-40,六等卷26-35,七等卷0-25。
评分参考量表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提示
一等卷 56~60分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 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 言简义丰。 充分体现题意,基于材料生发观点。 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侧重议论的,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有层次展开。 例证和议论精谁、灵动、深刻,情理相融,思维品质突出;侧重叙述的,感情真挚,能选择个性化的细节巧妙展开,有独特的构思,鲜活的语言,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二等卷 51~55分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 能尽意。 能体现题意,基于材料生发观点。 文章有亮点,层次分明。侧重议论的,观点正确,角度恰当,说理透彻,有逻辑性:側重叙述的,能聚焦某个现象,主旨准确,有生活气息,有形象和意境。
三等卷 46~50分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体现题意的主体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侧重议论的,观点明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侧重叙述的,主旨明确,叙事完整。
四等卷 41~45分 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体现了题意的部分内涵。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侧重叙述的,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五等卷 36~40分 审题不完整,立意不清晰。 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体现了题意的部分内涵。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侧重叙述的,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六等卷 26~35分 貌合神离。 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 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
七等卷 0~25分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 全然不顾材料,写作水平差。
四、个案处理
1.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34分(不满 100字,0-4分;200 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 9-15分;400 字左右,16-24分;500 字左右,25-29分;600 字左右,30-34 分):
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2.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9 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合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4. 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