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16:42:15

文档简介

上饶市名校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2023 年 10 月 考试时长:75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20 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 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②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 B 中
③D 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A 中 O2 浓度比 C 高
⑤B→D 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水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
肺水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
“醉氧”是由于重返平原的人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能力过强所致D.“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清水、缓冲液、血浆、0.1mol/L 的 NaOH 溶液等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自变量是滴加 NaOH 的量和实验材料的类型
从 pH 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更强
若将 NaOH 溶液换为 HCl 溶液,清水组的 pH 先下降,后稳定
实验结果说明 H2CO3/NaHCO3 是维持血浆 pH 稳定的缓冲物质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数神经元具有多个短而粗的树突和一个长而细的轴突B.神经末梢是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多于神经元,前者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
下列有关自主神经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
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人在恐惧时瞳孔放大,主要是由交感神经支配;安静后瞳孔缩小,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
若每次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和铃声引起狗产生听觉属于不同的反射类型
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反射会消退,消退的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已形成的联系消失
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图中含有 2 个突触,3 个神经元。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图中神经元的细胞体均位于结构①中
若③处受到破坏,刺激⑤既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也无感觉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多巴胺是一种传递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其中的多巴胺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正常情况下,多巴胺起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由图可知,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结构③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分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出神经
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效应器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 a为突触前膜,b 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k+外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处于③→④之间的轴突膜正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 a 处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不能引起 b 处形成动作电位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 a、b 两极置于膜外,在 X 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差变化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t1~t2、t3~t4 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Na+内流和 K+外流造成的C.在图乙中的 t3 时刻,兴奋传导至 b 电极处
D.若刺激图甲 b 点右侧,则电流表测得电位差变化和图乙相同
如图表示排尿反射的过程,该过程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膀胱内尿量<400mL 时,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排尿时,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发生不同的电位变化C.排尿反射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正反馈调节
D.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排尿也能完全13.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活动进行有效调节B.“植物人”的脑干中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专心答题时,需要大脑皮层 V 区和 W 区的参与
刺激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可以引起右侧下肢的运动14.关于人脑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由多个脑区控制,学习和记忆功能由单一脑区控制C.若某人大脑皮层 H 区受损,则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短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胰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下列关于胰腺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结扎胰管引起胰腺萎缩,胰岛素将无法释放,最终导致胰岛分泌功能下降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功能相反,注射胰高血糖素,将导致胰岛素含量下降D.直接研磨胰腺,难以从研磨液中获得胰岛素,可能是因为胰岛素被胰蛋白酶水解而失活
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 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 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中除 d、e 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e 三种激素都是通过胞吐作用由相应细胞分泌
c、d 两种激素血糖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d 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和骨骼肌
D.幼年缺失激素 a 和激素 b 所患疾病不同
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定向运输至垂体,促使垂体分泌 M C.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激素的调节效应被减小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也有类似上图的分级调节
如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中甲表示胰岛 B 细胞,乙表示胰岛 A 细胞
血糖浓度降低不能直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D.人体内,仅有激素 a 和激素 c 能升高血糖浓度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 型糖尿病患者可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
B.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说明激素具有催化作用C.性激素的受体位于靶细胞内部
D.垂体可以合成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二、不定向选择题(5 题,每小题 4 分,少选得 2 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共
20 分)
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利用灵敏电流计、神经纤维及神经纤维—肌肉标本可探究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图中的刺激强度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 中电流计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图 2 中电流计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利用图 3 装置无法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
若图 1 中刺激点改为 c 点,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23.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Ⅰ和刺激Ⅱ都会使神经纤维上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B.ac 段与 Na+内流有关,Na+内流会消耗能量
C.c 点时细胞膜内的 Na+浓度高于细胞膜外
D.适当提高培养液中的 K+浓度,a 点上移,c 点位置基本不变
下列实验中采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自变量控制
A 研究小肠胰液的分泌 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用稀盐酸刺激小肠
B 研究性腺的生理功能 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雄性特征的变化
C 研究下丘脑对性腺发育的影响 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
D 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的影响 给蝌蚪饲喂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如图为正常人在进食后,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 GIP 是进食刺激小肠 K 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中的 M 是下丘脑,为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至少受四种物质的影响
胰岛素会促进脂肪细胞中葡萄糖加速转变为糖原和甘油三酯D.图中所示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
三、填空题(3 题,共 40 分)
26.(12 分)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 1 中,Ⅱ表示 系统,过程②表示 。
图 2 红细胞中的氧气转运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需穿过 层磷脂分子, 参照图1 概括a 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b 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目前普遍认为,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 会使血液 pH 下降,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填物质)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
27.(14 分)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 为置于神经细胞 B 和神经细胞 D 膜外的微型电流计 F 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一 a 处受刺激后,由于 导致细胞膜内电位为 。
若从图一 a 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 b 处,效应器 (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如果在电极 a 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 a、b 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
(填“a→b”或“b→a”)。
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其放大图即为图二。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释放后,经 通过突触间隙,与位于图二[ ] 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分解,其生理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28.(14 分)某小组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成年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 A、B、C 三组;
②A 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抑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上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和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的分泌功能);B 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和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分泌功能);C 组小鼠注射等量的
和生理盐水;(注:不同药物只是限制对应区域的功能,对其他区域无影响)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并求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 运输到垂体,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除了垂体细胞以外,还有 。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甲状腺激素,原因是 。
小鼠注射药物Ⅰ的目是 。实验中的步骤②应填 ,A、B、C 三组实验中 TSH 的含量多少为 。
摘除甲状腺后,引起小鼠精神萎靡,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 功能。上饶市名校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生物答案
一、单选题(20 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
1-5 BCDDB
6-10 DADBB
11-15 CDDBD
16-20 CCADB
二、不定向选择题(5 题,每小题 4 分,少选得 2 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共
20分)
21ABC 22ABD 23D 24ABC 25CD
三、填空题(2题,每空 2 分,共 40分)
26.(12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消化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答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即可)
(2)12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无机盐和蛋白质(答全给分)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分)
(4)NaHCO3(1分)
27.(14 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Na+内流 正电位
(2)能(1 分) 不属于(1 分)
(3)b→a
(4)突触 扩散 ④突触后膜
28.(14 分,每空 2分)
(1)体液 几乎全身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只
答到“激素使用后失活”给 1分)
(2)排除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影响,进而排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
分泌的影响(未答全给 1分) 药物Ⅰ A 组>C 组> B组
(3)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QQABKQ4SAQogggCiAIQAgABAAAAQghCAQww1FAACCAAAGQQkkABCECCACIoOwBBAAMIMAAIAg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