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1-30 21: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把卡片放在杯口上面,再把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则扣子(  )
A.落入杯中 B.和卡片一起飞出去
C.飞出去,落在卡片前面 D.向后飞出去
2.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3.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4.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如图所示,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水杯的重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
B.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桌面的压力
C.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地球的吸引力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
5.如图,荷兰球员范佩西飞身鱼跃将球顶进门,在此过程中(  )
A.球相对于球门是静止的
B.范佩西落地滑行中不受摩擦力
C.头对球的力与球对头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球离开人体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6.如图所示是小伟跳远时的情景,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由于(不计空气阻力)(  )
A.不受力
B.受重力作用
C.受推力作用
D.受惯性力作用
7.对如图中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8.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如图.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www.21-cn-jy.com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9.如图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锤柄撞击地面(  )
A.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C.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10.今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在前往济州岛途中突然急转,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翻侧.客轮急转时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主要原因是(  )
A.货物的重力变小 B.货物具有惯性
C.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消失 D.货物受到的平衡力
11.如图所示,小宇对箱子施加水平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推力为75N时,箱子不动,此时推力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B.当小宇增大推力,箱子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当推力为100N时,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为100N
D.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人对箱子的推力不做功
12.对于汤姆如图所示的多项活动解释合理的是(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3.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_________ 状态或 _________ 状态.2·1·c·n·j·y
14. 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正激烈上演,在比赛中,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 _________ 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 .【来源:21cnj*y.co*m】
15.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图(a)、(b)所示的运动情景中,主要反映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_________ [选填“(a)”或“(b)”];图(b)中羽毛球被击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羽毛球具有 _________ .图(c)所示现象能说明 _________ 的存在.
16.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厢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这是由于小球具有 _________ 的缘故.若乘客是朝西坐着,则小球是向 _________ 运动的(选填“东”或“西)).
17.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经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_________ 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仍然 _________ ,所以紧套在柄上.
18.校车安全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每位同学上车后都要养成系扎安全带的习惯,这是为了防止在校车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时由于 _________ 造成的伤害;当校车在刹车过程中,其动能 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每辆校车上都配备有紧急逃生锤,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学生可用逃生锤打破玻璃安全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选择图中 _________ (选填字母).
19.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_________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_________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0.壁虎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其生殖方式是 _________ (选填“胎生”或“卵生”).它的脚底有“吸盘”,能在墙上“行走自如”. 当壁虎紧贴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时,它所受的重力与 _________ 是一对平衡力.
21.影视中有时会出现汽车发生“漂移”的片段:疾驰的汽车突然刹车时,由于汽车具有 _________ .仍要向前运动;此时猛打方向盘,汽车就会发生“漂移”现象,这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因为受到了 _________ 作用.
22.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在下面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_________ )
A.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B.球所受的重力和球所受的摩擦力
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 D.球所受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理由: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3.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
(1)如图甲所示,王亚平把金属圈插入水袋中再慢慢抽出来,圈中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膜,移动金属圈,水膜随之运动,金属圈停止运动时,水膜中甩出一个小水滴,小水滴离开水膜后为什么能够继续向前运动?
(2)如图乙所示,水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如图丙所示,往水膜中注水,水膜变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大水球能成倒立、缩小的像.水膜和大水球相当于什么光学仪器?为什么能成不同的像?
24.如图1,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一圈约1.5小时,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做实验.
(1)如图2,用软绳将小球系在铁架台上,小球不动,下列说法唯一正确的是 _________ .
a.小球质量比在地面时小
b.以地球为参照物,小球是静止的
c.绳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小球不受任何力作用
d.小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小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如图3,王亚平仅轻轻碰了一下悬空的聂海胜,聂海胜由于 _________ 会在舱内继续前进.
(3)如图4,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 _________ (选填“实像”、“虚像”),水球相当于 _________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 _________ (选填“同侧”、“异侧”).
(4)如图4中无色水球注入红色的液体,一会儿整个水球都红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所示.
(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 _________ 大小相等.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材料
(a) _________ 
(b) _________ 



(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此实验直接得来的吗? _________ .
26.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 _________ 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小车在 _________ 表面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_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___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 _________ .
27.探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二个力的平衡条件”,需要比较“平衡”和“不平衡”两种不同状态的受力情况才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室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定滑轮按45°角固定在桌边上).小红利用此装置做实验过程中,将木块进行扭转,小亮说:“由于定滑轮无法扭转,所以会影响实验效果”.
(1)在木块不扭转的情况下,“二力平衡”的三个条件中,对哪些平衡条件的探究存在缺陷?
(2)根据实验需要改进该实验装置,简述你的改进方案.
28.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 _________ .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 _________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 .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9.小汽车已逐步进入百姓家庭.小明坐着这辆汽车匀速行驶36km,用时30min,消耗汽油2.25kg,其发动机的功率为23kW.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1)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大?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3)观察小汽车的外型,判断小汽车在水平路面高速行驶和静止时,对地面压力哪一个大?为什么?
 
30.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电动巡逻车,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所示.已知该电动巡逻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人车总重的0.04倍,电动机能把80%的电能用来牵引巡逻车克服阻力做功.总质量为120kg的两名巡警乘坐该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20min.求:
整车装备质量
680kg
电动机额定功率
3kW
额定工作电压
48V
最高时速
30km/h
(1)巡逻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 _________ N
(2)电动机消耗了多少电能?
(3)巡逻车通过了多少路程?
(4)巡逻车在这次巡逻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抛出的物体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
解答:
解:(1)受到敲击的卡片飞出去,卡片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卡片被抛以后,虽不再受手的力,但由于卡片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仍会继续向上运动;2-1-c-n-j-y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扣子最终会落向地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扣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力学的多个知识点,应用重力的概念、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惯性概念的理解可解答此题.
2.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在滑行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远;
(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版权所有:21教育】
解答:
解: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该实验表明,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让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时,需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才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考点: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惯性是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有时对我们有用、有时有害,特别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盘山公路,车在转弯时如果不减速慢行,会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方向运动,易造成侧翻等事故的发生,属克服惯性不利的一面;
B、敲击尾部,使锤柄受力开始运动,而斧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结果就可以使斧头套紧在锤柄上,这是利用惯性;
C、拦河大坝是防止遇到紧急情况,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马上停下来,所以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撑杆跳高运动员随杆上升过程中,人由于受杆的弹力,而不是利用惯性.
故选B
点评:
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4.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解答:
解:
A、水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所以不是平衡力,故B不正确;
C、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地球的吸引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正确;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的辨别,学习中特别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
 
5.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判断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需要看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4)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
解:A、球相对于球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球相对于球门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范佩西落地滑行中受摩擦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头对球的力与球对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球离开人体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惯性知识等内容,难度不大,必须掌握. 21教育网
 
6.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小伟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弧线,这说明了足球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运动方向的改变就属于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人跳起后的受力情况得出结论.
解答:
解:小伟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此时只受到重力,所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重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基础题. 
7.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运动员跳远助跑,是利用惯性增大距离;
(3)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若受力,则受力平衡;
(4)跳跃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速度为零.
解答:
解:A、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故B正确;
C、男孩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故C错误;
D、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速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熟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解题关键. 
8.考点:
惯性.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解决本题需掌握:车具有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解答:
解:由图可知,当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车失去控制,由于惯性,车将会沿原来运动的方向冲出,即会冲到图中的甲区和丁区,故人在乙区或丙区是安全的.
故选C.
点评:
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性质.
 
9.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即在分析判断时,先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某种原因,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状态.21cnjy.com
解答:
解:将锤子倒着举起来向下撞击时,原来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碰到板凳后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能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故选D.
点评:
对于惯性的问题的解释应这样:先确定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某种情况其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0.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解答:
解:高速航行的客轮在突然转向时货物由于具有惯性仍处于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发生侧移;
故选B
点评:
此题通过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考查了惯性知识,说明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其应用. 21·cn·jy·com
 
11.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①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大小相等;
②二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③做功的必要因素:有力、在力的方向上要移动一段距离;
解答:
解:A、当推力为75N时,箱子不动,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推力,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当小宇增大推力,箱子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当推力为100N时,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箱子在人的推力下移动了距离,故人对箱子的推力做了功,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做功的必要因素、摩擦力的大小,涉及到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注意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时大小相等.
 
12.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1)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不是力;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静止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
解:A、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是力,不能说成受惯性力,故A不正确;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大于人受到的重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B不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对杠铃受力分析可知,杠铃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人施加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经过努力没提起杠铃说明杠铃所受拉力小于等于重力,故C正确;21·世纪*教育网
D、划船时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船桨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的分析、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知道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同时注意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惯性力、惯性作用.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3.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在理解这一定律时要抓住“一切”、“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或”这些关键词语.
解答:
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的.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14.考点: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①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
在脚的作用下,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离开脚后,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继续飞向球门;
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惯性;运动状态.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和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和应用,需要清楚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15.考点:
惯性;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纸片能拖住水,这是由于大气压的缘故.
解答:
解:图(a)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图(b)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羽毛球被击出后能够继续飞行,是羽毛球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在图(c)中,由于杯内没有空气而只有水,故纸片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在杯中.
故答案为:(b);惯性;大气压.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三是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16.考点:
惯性.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当火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偏离原来的位置.
解答:
解:原来火车和小球的运动状态相同,当火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小球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相对于火车来说,其运动状态改变了;由于题目中已经提示:车厢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且乘客是朝西坐着的,所以小球是向东运动的.
故答案为:惯性;东;
点评:
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惯性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多观察,多思考,多体会.
 
17.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根据锤柄撞击固定物这个物理过程,结合惯性的有关知识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
解:这是因为向下挥锤柄时,锤头随着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击地面时,受到地面给它的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运动状态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就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故答案为:锤柄;向下运动.
点评:
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一般分为三个步骤:①指出研究对象原来所处的状态:锤头随着锤柄一起运动;②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于撞击锤柄停止运动;③由于惯性出现了什么现象:由于惯性,锤头仍要向下运动,所以套在了锤柄上.
 
18.考点:
惯性;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3)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逃生锤只有达到一定压强才能将玻璃击碎,从这一角度可分析哪一种锤子更适合.
解答:
解:(1)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在校车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
(2)当校车在刹车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则动能减小;
(3)当压力一定时,力的作用面积越小,其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从图上看,C图的作用面积是最小的,故只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惯性;减小;C.
点评:
本题结合校车相关的物理知识,考查了惯性现象、影响动能的因素以及增大压强的方法等,考查内容全面,难度适中,值得我们关注.
 
19.考点:
惯性现象;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1)小车匀速运动时,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现在小球向后运动,则小车可能加速运动.
(2)二力平衡: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小球受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小球受力不平衡.www-2-1-cnjy-com
解答:
解:(1)小车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当小车加速运动时,车的运动速度变快,但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要向后运动;若小车做减速运动时,车运动变慢,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要向前运动;
(2)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斜向右上方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小球受力不是平衡力.
故答案为:加速;不是
点评:
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惯性现象以及平衡力的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多观察、多实验、多体会.   21*cnjy*com
 
20.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学科综合题;运动和力.
分析: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因此对壁虎进行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即壁虎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在水平方向受到吸引力和支持力作用.【出处:21教育名师】
解答:
解:壁虎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其生殖方式是卵生.它的脚底有“吸盘”,能在墙上“行走自如”.
因为壁虎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壁虎受到平衡力作用;而壁虎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因此壁虎的重力与墙对壁虎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卵生;摩擦力.
点评:
本题考查平衡力的辨别,本类题的关键是知道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21.考点:
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 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此时突然刹车,车轮运动停止,而车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若此时猛打方向盘,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出现上面所说的漂移现象.
故答案为:惯性;摩擦力;
点评:
知道惯性的应用和力的作用效果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1)踢出去的球由于惯性,仍然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会慢慢停下来;
(2)球在滚动过程中,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解:A、球对草地的压力,作用在草地上,方向竖直向下;草地对球的支持力,作用在球上,方向竖直向上,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受力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球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球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球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球对草地的压力方向也竖直向下,不符合二力平衡中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和方向相反的条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球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草地对球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这两个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
点评:
(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称“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2)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3.考点:
惯性;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运动和力.
分析: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
解:(1)因为水滴原来是运动的,离开水膜后,由于惯性,水滴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水滴会继续运动;
(2)水膜和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图乙中是因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成正立、放的虚像;
图丙中是因为人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1)因为水滴原来是运动的,离开水膜后,由于惯性,水滴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水滴会继续运动;
(2)水膜和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图乙中是因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成正立、放的虚像;
图丙中是因为人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惯性知识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
 
24.考点: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分子的热运动;惯性;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运动和力.
分析: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凸透镜能成实像,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异侧;
(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1)由于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则小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小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王亚平仅轻轻碰了一下悬空的聂海胜,聂海胜由于惯性将会保持运动状态,所以会在舱内继续前进;
(3)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我们通过水球看到了王亚平的实像,她的像和王亚平本人在水球的异侧;
(4)无色水球注入红色的液体,一会儿整个水球都红了,这是发生了扩散现象,此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1*cnjy*com
故答案为:(1)D;(2)惯性; (3)实像; 凸透镜; 异侧;(4)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关于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凸透镜成像和扩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5.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
应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小车滑行距离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相关的结论.
解答:
解:(1)小车从同一点滑下,可以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2)由实验可知,在小车初速度一定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大;
因此记录表格中需要添加(a)小车受阻力的情况;(b)小车运动的路程;
(3)由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滑行距离越大,
由此可以合理推理: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得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
故答案为:(1)速度;(2)(a)小车受阻力的情况;(b)小车运动的路程;(3)不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利用斜面小车实验,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26.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分析图示情景,根据小车滑行距离大小,然后答题;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合理推理,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
解:(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平面上具有相等的初速度;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小车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即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从实验事实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运动状态变化越慢,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同一;(2)毛巾;(3)小;慢;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
本题应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清楚图示情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7.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探究题.
分析:
要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知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只有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解:(1)从而可知,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木块不扭转的情况下,该实验中还缺少了二力方向相反和二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条件的验证.
(2)用小车代替木块,然后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看小车是否平衡.
故答案为:(1)①方向相反;②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改进方案:用小车代替木块,然后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看小车是否平衡.
点评:
本题是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答本题.
 
28.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概念.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2)要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可以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
(4)实验中,用到了小卡片,是因为小卡片的质量很小,其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重力可以忽略.
解答:
解:
(1)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相等时,对小卡片的拉力相等,小卡片平衡;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转过一定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松开手后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
(3)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沿虚线迅速剪断小卡片,由于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两侧钩码落下,说明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必须在同一物体上;
(4)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所以选用轻质小卡片目的是忽略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故答案为:
(1)相等;
(2)旋转一定角度;
(3)必须在同一物体上;
(4)卡片重力可以忽略.
点评: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答本题.
 
29.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机的效率.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已知汽车的功率和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W=Pt可求发动机做的功;再利用公式F=可求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
(2)已知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根据公式Q=qm可求释放的能量,发动机做的功与汽油释放能量的比值就是发动机的效率;
(3)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自身的重力,高速行驶时,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解答:
解:(1)发动机做的功:W=Pt=23000W×30×60s=4.14×107J
由W=Fs得,
汽车受的牵引力:F===1150N;
(2)汽油完全燃烧释放能量Q=qm=4.6×107J/kg×2.25kg=1.035×108J;
发动机的效率:η=×100%=×100=40%;
(3)因为高速行驶时,汽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对汽车的压强小,使汽车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所以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力大.
答:(1)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为1150N;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40%;
(3)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力大;
因为高速行驶时,汽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对汽车的压强小,使汽车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点评:
本题考查做功、牵引力、能量、效率等的计算,主要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0.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知道人的质量和车的质量,求出总体的重力,求出受到的阻力.
(2)知道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工作时间,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
(3)知道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又知道电动机能把80%的电能用来牵引巡逻车克服阻力做功,求出克服阻力做功多少,即有用功,又知道牵引力,求出通过的距离.
(4)知道通过的距离和运动时间,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1)巡逻车受到的阻力:f=0.04G总=0.04m总g=0.04×(120kg+680kg)×9.8kg/kg=313.6N.
(2)∵P=,
∴电动机消耗的电能:W=Pt=3000W×20×60s=3.6×106J.
(3)巡逻车克服阻力做功:W有用=ηW=80%×3.6×106J=2.88×106J,
巡逻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F=f=313.6N,
巡逻车通过的路程:s==≈9183.7m.
(4)速度v==≈7.65m/s.
答:(1)巡逻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313.6N
(2)电动机消耗3.6×106J电能;
(3)巡逻车通过了9183.7m;
(4)巡逻车在这次巡逻中的平均速度是7.65m/s.
点评:
电动车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电动车把机械效率、速度、平衡力等联系起来,综合性很强,有一定的难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