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懂得区分在生活中和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物理、化学变化
2.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学习目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知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
能够判断常见物质变化的类别
1.
2.
学习目标
纸剪成窗花
纸燃烧
思考:将纸剪成窗花与将纸点燃,二者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火药爆炸
以上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⑴定义:
⑵特征:
⑶表现形式:
常表现为形状或状态(固液气)的改变;某些能量形式的变化;位置的改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纸剪成窗花
纸燃烧
变化前 :纸
变化后: 纸
变化前:纸
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
物质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相同点:
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点:
纸张变成窗花仍然是纸;而纸张燃烧后就不再是纸了。
思考: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其它物质生成
实验1-1
实验1-2
液态的水
块状的胆矾
水沸腾、水雾和水珠
变为蓝色粉末
水
胆矾
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点?
水的沸腾:
态
态
态
无
胆矾的研碎:
状
状
无
状态改变
形状改变
液
气
液
块
粉末
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实验室闻药品气味方法: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课堂活动3】观察“实验1-2”,并在右表进行记录。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气味和状态
燃着的木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归纳总结]
“蜡烛能燃烧、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的颜色、密度等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都是物理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都是化学性质。两种性质的区分关键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是——化学性质,否——物理性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课堂活动3】观察“实验1-2”,并在右表进行记录。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气味和状态
燃着的木条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木条燃烧更旺
木条火焰熄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决定
体现
体现
决定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变化
性质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用途
可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Ⅱ 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技巧点拨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物质的性质:一般在语言叙述中有“能”“易”“会”“具有”这些关键词或其反义词等,如酒精能燃烧,表明酒精具有可燃性。描述变化时等,表示正在或已经发生,常用“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 如酒精在燃烧。请判断(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物理性质,填字母):
木柴燃烧( ), 木柴能燃烧( ),铁生锈( ),
铁易生锈( ),酒精挥发( ),酒精易挥发( )。
A
C
A
C
B
D
性质≠变化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水制冰 B.煤气中毒
C.活性炭用于去除异味 D.金刚石刻划玻璃
B
针对训练
凝固点
毒性
吸附性
硬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 下列用途只应用化学性质的是( )
D
A.生铁制成铁锅
B.钻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用煤气烹饪
延展性
无色透明、
有光泽
吸附性
可燃性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 (2022成都)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 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 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 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B
课堂小结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 质 的 用 途
决定
体现
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 质 的 变化
体现
决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