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后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后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08: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后题含答案
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D.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B.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C.粒子之间有间隔
D.构成气态物质的粒子之间的间隔最小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氧离子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氧气
4、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25m3石油气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B.木炭能吸附冰箱中食物的异味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通电时水分子变为氧分子、氢分子
5、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可分成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氢原子没有中子 B.重氢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
C.重氢原子的中子数为2 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6、某粒子X3+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3 B.30 C.53 D.56
7、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的是 ( )
8、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相同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9、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
A.铁 B.碘 C.硒 D.铅
10、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
B.②表示阳离子
C.③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得到电子
D.由④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11、如图所示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属于金属元素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D.当x的数值为9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12、今年冬天的一场雪后,小樱发现老家院子里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结成冰生成了新物质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可能不变
B.原子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C.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内没有电荷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符号是Mo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2 D.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5、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H2O2 C.H2CO3 D.SO2
1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 )
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
二、填空题。
17、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糖溶于水后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   .
18、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下表是课本中的内容,通过下表,可以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19、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20、(1)成语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请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列成语,要求元素符号表示的元素名称与成语中的字相同或谐音。
示例:火树(Ag)花、高山(S)水。
①    根结底;②点石成    ;③洪水    兽。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的是     (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
21、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②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③在氧气(O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中都含有相同的是   。
三、简答题。
22、今年5月5日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了低温高压液氢作燃料。
(1)构成氢气的微观粒子是   。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氢气变成液氢时发生变化的是   。
(3)如图所示,将一定量氧气封闭在注射器中,改变氧气的体积和温度,记录不同条件下注射器中氧气的压强大小,结果如图。
温度℃ 20 20 20 20 20 25 30 35 40
体积/mL 12 11 10 9 8 12 12 12 12
压强/kPa 99.6 110.6 120.7 130.6 149.7 101.3 103.1 104.5 106.6
分析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压强   ;体积增大,气体压强   。
(4)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的温度、   。
四、实验探究题。
23、王刚同学做了如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溶液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1所示)。
(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探究二:如图2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3)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按 的顺序先后变成
色。
(4)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5)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这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五、计算类题。
24、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钛原子的质量为7.951×10-26kg,则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保留整数);钛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则其核内中子数为_____;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则等质量的金属钛和金属镁含有原子的数目关系:钛_____镁(填“>”或“=”或“<”)。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后题含答案
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D.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A
2、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B.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C.粒子之间有间隔
D.构成气态物质的粒子之间的间隔最小
【答案】D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氧离子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氧气
【答案】C
4、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25m3石油气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B.木炭能吸附冰箱中食物的异味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通电时水分子变为氧分子、氢分子
【答案】A
5、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可分成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氢原子没有中子 B.重氢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
C.重氢原子的中子数为2 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答案】A
6、某粒子X3+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3 B.30 C.53 D.56
【答案】D
7、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的是 ( )
【答案】D
8、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相同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答案】B
9、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
A.铁 B.碘 C.硒 D.铅
【答案】D
10、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
B.②表示阳离子
C.③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得到电子
D.由④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答案】C
11、如图所示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属于金属元素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D.当x的数值为9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答案】A 
12、今年冬天的一场雪后,小樱发现老家院子里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结成冰生成了新物质
【答案】B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可能不变
B.原子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C.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内没有电荷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
【答案】C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符号是Mo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2 D.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D
15、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H2O2 C.H2CO3 D.SO2
【答案】A
1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 )
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
【答案】D
二、填空题。
17、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糖溶于水后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   .
【答案】C; 电解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18、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下表是课本中的内容,通过下表,可以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答案】(1)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3)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4)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9、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核电荷数 相同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质子数不同
20、(1)成语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请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列成语,要求元素符号表示的元素名称与成语中的字相同或谐音。
示例:火树(Ag)花、高山(S)水。
①    根结底;②点石成    ;③洪水    兽。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的是     (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
【答案】(1)①Si ②Au ③Mn (2)①BC ②分子种类
21、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②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③在氧气(O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中都含有相同的是   。
【解答】①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②水分子; ③氧元素。
三、简答题。
22、今年5月5日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了低温高压液氢作燃料。
(1)构成氢气的微观粒子是   。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氢气变成液氢时发生变化的是   。
(3)如图所示,将一定量氧气封闭在注射器中,改变氧气的体积和温度,记录不同条件下注射器中氧气的压强大小,结果如图。
温度℃ 20 20 20 20 20 25 30 35 40
体积/mL 12 11 10 9 8 12 12 12 12
压强/kPa 99.6 110.6 120.7 130.6 149.7 101.3 103.1 104.5 106.6
分析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压强   ;体积增大,气体压强   。
(4)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的温度、   。
【答案】(1)H2; (2)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3)增大;减小。 (4)气体的体积。
四、实验探究题。
23、王刚同学做了如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溶液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1所示)。
(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探究二:如图2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3)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按 的顺序先后变成
色。
(4)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5)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这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答案】(1)混合物 (2)①② (3)C、B、A;红
(4)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5)浓氨水
五、计算类题。
24、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钛原子的质量为7.951×10-26kg,则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保留整数);钛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则其核内中子数为_____;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则等质量的金属钛和金属镁含有原子的数目关系:钛_____镁(填“>”或“=”或“<”)。
【答案】(1)碳12原子中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一种钛原子的质量为,则该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8。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钛原子中子数;
答: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6。
(3)钛<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