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则可推断蔗糖的组成元素是( )
A.只有碳 B.只有碳、氢 C.只有氢、氧 D.碳、氢、氧
2.(2018九上·台儿庄期末)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3.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气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4.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2.8 4.0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2.8 7.6
A.a和d是反应物 B.c一定是催化剂
C.X=2.4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5.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为( )
A.4,8,2 B.2,2,3 C.2,4,1 D.4,4,2
6.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原子的种类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7.将A、B、C三种物质各10 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 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5∶1 B.5∶2 C.5∶3 D.4∶1
8.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将3.0 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无法确定该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9.以下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推论正确的是()
A.14g碳与32g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推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6g
B.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聚乙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50mL36%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根据溶质守恒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l8%
D.水电解生成H2和O2的分子数比为2:l,根据原子守恒推出水分子中
10.(2021九上·安居期末)取4.6g化合物R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化合物R的组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R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
B.化合物R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化合物R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化合物R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1︰1
二、填空题
11.(2019九上·黄石月考)在A+B=C+D的反应中,5gA物质跟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物质和 克D物质,这是根据 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12.(2021九上·天门期中)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NaClO=NaCl+H2O+X↑,X 的化学式为
13.(2020·巴中模拟)预防新冠病毒需要尽量减少外出,做好8常消毒防护工作。75%乙醇、84消毒液等均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注意“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为 ,则X的化学式为 。
14.某学生写了下面6个化学方程式.A、Al+O2=AlO2;B、4P+2O22P2O5;C、Cu2(OH)2CO3CuO↓+H2O+CO2↑;D、4Fe+3O22Fe2O3;E、Zn+H2SO4=ZnSO4+H2;F、CuO+H2=Cu↓+H2O.
其中(请填序号):
化学式写错的有化学式写错的有 ;化学式正确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有 ;反应条件应该注明而未注明的有 ; “↑”、“↓”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有 .
15.现有 6.4 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 4.4 g二氧化碳、2.8 g一氧化碳和7.2 g 水,求出该未知物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
三、简答题
16.讨论分析一下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要大.
(2)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
(3)(1)和(2)中的现象是否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怎样解释?
17.蜡烛燃烧后生产二氧化碳和水。由此你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四、综合题
18.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数字序号).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③原子的种类④分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右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9.小方同学和小飞同学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方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A所示。
小飞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现象]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 产生;
②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3)小飞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 产生;
②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4)[实验结论]
小方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飞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你认为 (填“小方”或“小飞”)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0.为了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2)【解释与结论】
甲小组的结论为 。
乙小组的解释为 。
(3)【反思与评价】
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生成物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则说明反应物中也含有三种元素,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说明蔗糖中含碳、氢、氧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 ,解得x=46,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以此为突破口,找出D的质量,再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以及A和D的质量关系,可以求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
3.【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为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若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则不要忽略了气体的质量。
4.【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a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d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B、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6.4+3.2+4.0-5.2-7.6=0.8,不符合题意;
D、由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为反应物,则该反应为a+bd,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分析;
B、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分析;
D、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故反应前应该有4个,所以x是4,反应后有12个氧原子,反应前只能找到10个,故z事2,反应后有8个氢原子,反应前应该有8个,故y是8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分子的种类和物质的种类一定会变,分子的个数可能会变,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该反应为A+CD,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 g,说明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6g,剩余4g,B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仍为10g,所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4=5: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有机物3 g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g水,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即为有机物中碳元素,质量为 ,水中氢元素即为有机物中氢元素,质量为,则有机物中氧元素质量为3.0-1.2-0.2=1.6;由此确定该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32g氧气与12g碳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碳过量了,故A错误;B、聚乙烯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聚乙烯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C、此题没有告诉盐酸的密度,50mL盐酸的质量不是50g,故稀释后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18%,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故反应前氢氧原子个数比也为2:1,故D正确;
【分析】本题是对学过的多种知识的考查,同学们要熟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等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参加反应氧气质量为:8.8g+5.4g-4.6g=9.6g,8.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5.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故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为6.4g+4.8g=11.2g,氧气质量只有9.6g,故R中含有氧元素质量为:11.2g-9.6g=1.6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故R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
B、化合物R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5.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故R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2.4:0.6=4:1,不符合题意;
D、设化合物R的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x,氧原子个数为y,碳元素质量为2.4g,氧元素质量为1.6g,则,解得x:y=2:1,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中碳和氢元素质量即为R中碳和氢元素质量,再通过R的质量判断是否含氧元素,由此确定各元素的质量关系及各原子个数比。
11.【答案】6;质量守恒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A+B═C+D的反应中,5gA物质跟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物质,同时生成D物质的质量为:5g+4g-3g=6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即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2.【答案】Cl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X↑,反应物中钠、氯、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3、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1、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3.【答案】Cl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根据NaClO+2HCl═NaCl+X↑+H2O,反应前含有1个Na原子,3个Cl原子,1个O原子,2个H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Na原子,1个Cl原子,1个O原子,2个H原子,则产生的有毒气体X的化学式为Cl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14.【答案】AD;BC;F;CEF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配平、化学式的书写、箭头的标示以及反应条件等;A选项中由于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B选项中4P+2O22P2O5中左边有8个氧原子,而右边有10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个数不相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选项中Cu2(OH)2CO3CuO↓+H2O+CO2↑中因为铜绿是固体,所以黑色固体氧化铜后不应该加“↓”且没有配平;D选项中根据实验事实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E选项中Zn+H2SO4=ZnSO4+H2中由于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所以生成物氢气后面应该加“↑”;F选项中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并且 CuO+H2=Cu↓+H2O中氧化铜是固体,所以还原出的铜后面不应该加“↓”.故答案:(1)化学式写错的有 AD;(2)化学式正确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有 BC;(3)反应条件应该注明而未注明的有 F;(4)“↑”、“↓”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有 CEF.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配平、化学式的书写、箭头的标示以及反应条件等.
15.【答案】C∶H∶O=1∶4∶1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4.4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则氧元素为3.2g,2.8 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氧元素质量为1.6g,7.2 g 水中氢元素质量为,氧元素质量为6.4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2.8g+7.2g-6.4g=8g,则该未知物分子中所含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16.【答案】(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
(2)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汽油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因为汽油有挥发性,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在不断减少.
(3)(1)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为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2)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汽油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因为汽油有挥发性,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在不断减少.(3)(1)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为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来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细心分析.
17.【答案】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化学变化后的元素有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所以化学变化前也应该有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又因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我们得出蜡烛里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不变。
18.【答案】(1)①③⑤
(2)否;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故选:①③⑤.(2)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要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A生成白烟,逸入空气;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故答为:(1)①③⑤;(2)否; 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分析】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也是守恒的思想处理问题;了解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和注意事项.
19.【答案】(1)相等
(2)气泡;不平衡
(3)蓝色沉淀;平衡
(4)小飞;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提出假设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锥形瓶中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因气体逸出,使得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少,所以天平不平衡;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反应中没有涉及到气体,所以天平平衡;(4)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小飞的观察正确,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验证时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无法验证。
20.【答案】(1)中间;右边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
(3)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实验现象】甲小组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跑出,质量不损失,所以在中间,乙小组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逸散,因此天平向右偏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天平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乙小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得左边质量减小
【反思与评价】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答案为:(1)中间;右边(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3)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导致天平不平衡,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气体出来,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则可推断蔗糖的组成元素是( )
A.只有碳 B.只有碳、氢 C.只有氢、氧 D.碳、氢、氧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生成物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则说明反应物中也含有三种元素,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说明蔗糖中含碳、氢、氧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2018九上·台儿庄期末)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 ,解得x=46,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以此为突破口,找出D的质量,再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以及A和D的质量关系,可以求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
3.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气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为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若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则不要忽略了气体的质量。
4.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2.8 4.0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2.8 7.6
A.a和d是反应物 B.c一定是催化剂
C.X=2.4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a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d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B、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6.4+3.2+4.0-5.2-7.6=0.8,不符合题意;
D、由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为反应物,则该反应为a+bd,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分析;
B、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分析;
D、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5.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为( )
A.4,8,2 B.2,2,3 C.2,4,1 D.4,4,2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故反应前应该有4个,所以x是4,反应后有12个氧原子,反应前只能找到10个,故z事2,反应后有8个氢原子,反应前应该有8个,故y是8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解答
6.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原子的种类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分子的种类和物质的种类一定会变,分子的个数可能会变,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7.将A、B、C三种物质各10 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 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5∶1 B.5∶2 C.5∶3 D.4∶1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该反应为A+CD,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 g,说明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6g,剩余4g,B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仍为10g,所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4=5: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分析。
8.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将3.0 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无法确定该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有机物3 g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g水,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即为有机物中碳元素,质量为 ,水中氢元素即为有机物中氢元素,质量为,则有机物中氧元素质量为3.0-1.2-0.2=1.6;由此确定该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分析。
9.以下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推论正确的是()
A.14g碳与32g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推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6g
B.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聚乙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50mL36%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根据溶质守恒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l8%
D.水电解生成H2和O2的分子数比为2:l,根据原子守恒推出水分子中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32g氧气与12g碳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碳过量了,故A错误;B、聚乙烯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聚乙烯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C、此题没有告诉盐酸的密度,50mL盐酸的质量不是50g,故稀释后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18%,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故反应前氢氧原子个数比也为2:1,故D正确;
【分析】本题是对学过的多种知识的考查,同学们要熟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等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10.(2021九上·安居期末)取4.6g化合物R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化合物R的组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R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
B.化合物R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化合物R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化合物R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1︰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参加反应氧气质量为:8.8g+5.4g-4.6g=9.6g,8.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5.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故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为6.4g+4.8g=11.2g,氧气质量只有9.6g,故R中含有氧元素质量为:11.2g-9.6g=1.6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故R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
B、化合物R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5.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故R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2.4:0.6=4:1,不符合题意;
D、设化合物R的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x,氧原子个数为y,碳元素质量为2.4g,氧元素质量为1.6g,则,解得x:y=2:1,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中碳和氢元素质量即为R中碳和氢元素质量,再通过R的质量判断是否含氧元素,由此确定各元素的质量关系及各原子个数比。
二、填空题
11.(2019九上·黄石月考)在A+B=C+D的反应中,5gA物质跟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物质和 克D物质,这是根据 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答案】6;质量守恒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A+B═C+D的反应中,5gA物质跟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物质,同时生成D物质的质量为:5g+4g-3g=6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即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2.(2021九上·天门期中)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NaClO=NaCl+H2O+X↑,X 的化学式为
【答案】Cl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X↑,反应物中钠、氯、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3、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1、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3.(2020·巴中模拟)预防新冠病毒需要尽量减少外出,做好8常消毒防护工作。75%乙醇、84消毒液等均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注意“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为 ,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Cl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根据NaClO+2HCl═NaCl+X↑+H2O,反应前含有1个Na原子,3个Cl原子,1个O原子,2个H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Na原子,1个Cl原子,1个O原子,2个H原子,则产生的有毒气体X的化学式为Cl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14.某学生写了下面6个化学方程式.A、Al+O2=AlO2;B、4P+2O22P2O5;C、Cu2(OH)2CO3CuO↓+H2O+CO2↑;D、4Fe+3O22Fe2O3;E、Zn+H2SO4=ZnSO4+H2;F、CuO+H2=Cu↓+H2O.
其中(请填序号):
化学式写错的有化学式写错的有 ;化学式正确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有 ;反应条件应该注明而未注明的有 ; “↑”、“↓”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有 .
【答案】AD;BC;F;CEF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配平、化学式的书写、箭头的标示以及反应条件等;A选项中由于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B选项中4P+2O22P2O5中左边有8个氧原子,而右边有10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个数不相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选项中Cu2(OH)2CO3CuO↓+H2O+CO2↑中因为铜绿是固体,所以黑色固体氧化铜后不应该加“↓”且没有配平;D选项中根据实验事实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E选项中Zn+H2SO4=ZnSO4+H2中由于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所以生成物氢气后面应该加“↑”;F选项中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并且 CuO+H2=Cu↓+H2O中氧化铜是固体,所以还原出的铜后面不应该加“↓”.故答案:(1)化学式写错的有 AD;(2)化学式正确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有 BC;(3)反应条件应该注明而未注明的有 F;(4)“↑”、“↓”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有 CEF.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配平、化学式的书写、箭头的标示以及反应条件等.
15.现有 6.4 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 4.4 g二氧化碳、2.8 g一氧化碳和7.2 g 水,求出该未知物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
【答案】C∶H∶O=1∶4∶1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4.4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则氧元素为3.2g,2.8 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氧元素质量为1.6g,7.2 g 水中氢元素质量为,氧元素质量为6.4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2.8g+7.2g-6.4g=8g,则该未知物分子中所含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三、简答题
16.讨论分析一下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要大.
(2)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
(3)(1)和(2)中的现象是否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怎样解释?
【答案】(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
(2)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汽油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因为汽油有挥发性,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在不断减少.
(3)(1)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为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2)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汽油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因为汽油有挥发性,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在不断减少.(3)(1)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为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来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细心分析.
17.蜡烛燃烧后生产二氧化碳和水。由此你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答案】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化学变化后的元素有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所以化学变化前也应该有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又因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我们得出蜡烛里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不变。
四、综合题
18.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数字序号).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③原子的种类④分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右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答案】(1)①③⑤
(2)否;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故选:①③⑤.(2)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要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A生成白烟,逸入空气;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故答为:(1)①③⑤;(2)否; 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分析】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也是守恒的思想处理问题;了解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实验探究题
19.小方同学和小飞同学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方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A所示。
小飞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现象]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 产生;
②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3)小飞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 产生;
②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4)[实验结论]
小方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飞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你认为 (填“小方”或“小飞”)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答案】(1)相等
(2)气泡;不平衡
(3)蓝色沉淀;平衡
(4)小飞;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提出假设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锥形瓶中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因气体逸出,使得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少,所以天平不平衡;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反应中没有涉及到气体,所以天平平衡;(4)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小飞的观察正确,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验证时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无法验证。
20.为了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2)【解释与结论】
甲小组的结论为 。
乙小组的解释为 。
(3)【反思与评价】
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
【答案】(1)中间;右边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
(3)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实验现象】甲小组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跑出,质量不损失,所以在中间,乙小组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逸散,因此天平向右偏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天平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乙小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得左边质量减小
【反思与评价】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答案为:(1)中间;右边(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3)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导致天平不平衡,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气体出来,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