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3: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课时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示儿》的陆游,在临终之际还在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 (没有)没有盼到,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 宋朝诗人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 ,做了很好的回答。
新 课 导 入
林升  字友云,又名梦屏,南宋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据说,他是宋孝宗淳熙时代的读书人,曾在临安活动,擅长诗文。代表诗作有《题临安邸》《长相思》等。
新 课 导 入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新 课 导 入
题临安邸
题:书写。这里指书写再墙壁上的诗文。
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杭州。
邸:旅店、客栈。
书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新 课 导 入
忄+寺=恃
扌+数=擞
拘-句+丁=打
杭-亢+木=林
识 字 方 法
熟字加偏旁
熟字换偏旁
①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②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④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写 字 指 导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上下

熏陶 熏得游人醉
他在同学的熏陶下,进步很快。
平撇稍短,第二笔横最长,中间“口”扁平。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左右

杭州 杭红
杭州是个美丽的地方。
“木”左伸右收,“亢”横画略长。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独体

辛亥革命辛
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
“亥”最后一笔不是撇,而是点。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左右

恃才放旷
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的人。
左窄右宽,“忄”与“寺”协调统一。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上下

悲哀 哀伤
今天,他很悲哀。
“亠”横要稍长,盖住下部。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左右

拘留 刑拘
由于犯了错误,他被拘留了。
左窄右宽,“句”的笔画要舒展。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什么时候休止。
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简直
理 解 词 语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理 解 诗 意
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指 导 朗 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诗歌是怎样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的?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自 读 提 示
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整 体 感 知
“西湖歌舞几时休?”强化了自己对那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深深的担忧。
整 体 感 知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熏”和“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统治者的丑陋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
讽刺 (愤怒 隐忧)
国恨家仇
忘了
整 体 感 知
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联系下文,说说诗人描绘杭州美好景致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出达官贵人过着苟且偷生、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强烈地谴责那些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品 读 感 悟
概括诗的主旨。
此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针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品 读 感 悟
新 课 学 习
学习《已亥杂诗》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走 进 作 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生气勃勃的局面。
依靠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重:重新。
抖擞:振作,奋发。
拘泥、束缚。
品 读 感 悟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品 读 感 悟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材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状。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品 读 感 悟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品 读 感 悟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要改变这种沉闷和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全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
品 读 感 悟
小结: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品 读 感 悟
品 读 感 悟
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
品 读 感 悟
1. 《题临安邸》用“____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
2.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诗的作者是谁?( )
A.李白 B.龚自珍
C.关汉卿 D.歌德
几时休
B
课 堂 练 习
做一做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课 堂 总 结
1.诵读默写。
2.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