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课时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新 课 导 入
播放歌曲《精忠报国》
新 课 导 入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代表诗作有《示儿》《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等。
新 课 导 入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直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号召。
识 字 方 法
字谜:
警察脱帽,表示哀吊。
祭
乃
仍然无人。
①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②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④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写 字 指 导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祭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上下
示
祭扫 祭奠
老师带领学生们祭扫烈士陵园。
上部横撇和捺伸展要盖住下面的“示”。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乃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独体
乃
乃父
老师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及时改正错误,才能进步。”
横折折折钩书写要斜中取正,重心平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将北方平定。定:平定,收复失地。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
什么都完了,没有了。
只是。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统一。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理 解 词 语
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理 解 诗 意
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 读 指 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诗歌是怎样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的?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自 读 提 示
品 读 感 悟
小组讨论:“示儿”,理解“示”在诗题中的意思。
给儿子看,可知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儿子的。
我们联想: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写给儿子?
品 读 感 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前后桌交流:
(1)诗中哪个字最哪能表现陆游的心情?(2)陆游的“悲”有何不同?(3)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
品 读 感 悟
(1)诗中哪个字最哪能表现陆游的心情?
(2)陆游的“悲”有何不同?
悲
陆游“悲”情背后的复杂情感: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为“遗民泪尽胡尘里”而“悲愤”;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为“家祭告慰”而“悲欢”。
品 读 感 悟
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
从这“空”与“悲”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欢的伟大情怀。这个“悲”是民族之情,是国家之爱!犹如“灵魂”飞出了人的身体,照耀着山河,令人肃然起敬!
品 读 感 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全班讨论: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2)陆游的遗愿是什么?(3)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4)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4) 概括诗的主旨。
品 读 感 悟
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
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品 读 感 悟
陆游的遗愿是什么?
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
“告乃翁”,即在九泉之下也要知道“北定中原”的消息。
陆游“国”重于“家”的“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 。
品 读 感 悟
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
从这一“不可知”与“告乃翁”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爱到此境,直抒胸臆最感人!
概括诗的主旨。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品 读 感 悟
知 识 拓 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
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
出门搔首怆平生。
阅读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是_______时期______(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_______的口吻,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比渴望。
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
元: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
无:_________。
乃:__________。
南宋 陆游 父亲 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
同“原”,本来
只
不要
你们的
课 堂 练 习
做一做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一首好诗,更体会到了诗人深深爱国之情。希望同学们学习诗歌,更能学习诗人伟大的爱国精神,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 堂 总 结
这一段写出了嘎子机智勇敢、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背诵这首诗。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