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9:0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课时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复 习 导 入
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态度)
(对待知识的态度)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号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主要作品:《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
走 进 作 者
比+白=皆
山+己=岂
讠+甬=诵
谓-胃+寸=讨
识 字 方 法
熟字加偏旁
熟字换偏旁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左右

谓语 称谓
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句子的主干。
“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笔是竖 。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左右

朗诵 诵读
他的朗诵很有感情。
“甬”横撇要小、末端有一点,“冂”稍宽、里边是两横。
字 词 梳 理
我会写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上下

岂有此理 岂止
这事岂有此理,这么能折办。
“山”要扁宽,“己”稍扁,起笔横折要小,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理 解 词 语
说。
这里。
随随便便。
一定
迫切、重要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还有不到的道理吗?”
理 解 诗 意
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指 导 朗 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说一说,“三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自 读 提 示
(1)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可以看出来?(2)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3)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4)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5)这是一种怎样的愁?
小组交流、讨论:
品 读 感 悟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心到 眼到 口到
你是如何理解读书“三到”的?你认为“三到”之中,哪个最重要?
心到:用心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含意。眼到:认真地去看。口到:多读,读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用心思考,才会有大收获。
品 读 感 悟
“三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心思不在读书上,眼睛看得就不仔细,口只是在随意地朗读,很难长久记住所学的知识。“三到”之间相辅相成,联系紧密。
品 读 感 悟
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重要性的?
品 读 感 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假设
因果推断
反面:心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反问: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要认真思考。
阅读
品 读 感 悟
一、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二、学了本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样读书


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心态,确定心无杂念,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读进去即可。可以用笔辅助读书,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了。
我今后读书要做到认真细心,读书时眼睛看到,口中多多朗诵,心中默默记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或是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
做一做
课 堂 练 习
这篇课文由两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 。

课 堂 总 结
诵读默写这则文章。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