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植被——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植被——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3 09: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植被—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
(1)概念:自然界 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请把常见的植被种类与其对应类型连起来。
2.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可以 其生长环境条件。
裸地→ 的植物生长→改造 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
(2)天然植被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①光照:植物通过争夺阳光,占据一定的 空间,形成 的垂直结构。
②气温和降水: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森林
1.分布: 和温带的 、半湿润地区。
2.类型
类 型 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
热 带 雨 林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 绿 阔 叶 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无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 叶 阔 叶 林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纬度较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呈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
1.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2.类型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特征
草 原 热带 草原 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草原葱绿;干季时,草类枯黄,有的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 草原 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气候干燥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比热带草原低
荒 漠 热带或温带的气候干旱地区 干旱,降水稀少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重难扩展练】
一、环境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其中,气候是影响植被分
布的最重要条件,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植被类别 光照要求 分布
喜光植物 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 阳坡、密林上层
喜阴植物 生长需要少量的阳光 阴坡、密林下层
热量是决定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项目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热量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从山麓向山顶递减
植被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高山草甸—荒漠
水分在植物生长中作用巨大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形成了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观。
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植物的形态和分布深受环境制约,一定的环境就可能有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它们的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常具有显著的差别,而且能产生某些适应性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环境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如下表 )。
植物 生存环境 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的适应性
骆驼刺 内陆干旱沙漠地区 叶子退化为刺,以此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深入地下吸取水分
莲 水塘、湖沼等水湿环境 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根系不发达
【练1】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主峰高耸入云,被誉为世界山地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由于天气原因,终年云海茫茫,很少人难看到它的真面目,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仙燃起的桑烟,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下图为“南迦巴瓦峰位置及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 )
A.1—常绿硬叶林带 B.2—常绿阔叶林带
C.3—高山针叶林带 D.4—高山灌木林带
2.甲坡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上限海拔较乙坡低,主要原因是乙坡( )
A.坡度陡,水源少 B.气温低,蒸发少
C.光照强,湿度低 D.裸石多,土层薄
3.每年10-11月左右是南迦巴瓦峰最佳邂逅时间,主要因为此时( )
A.艳阳高照,白昼较长 B.氧气充足,出行安全
C.气候适宜,林带丰富 D.秋高气爽,空气干燥
【习题演练】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
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带 C.山体海拔 D.基带类型
2.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
A.面积小 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
3.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光照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时,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了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图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5.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二荆条是辣椒品种之一,在四川盆地广泛种植,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是“二荆条”的发源地。二荆条从播种到初次收获大概需要80~90天,作为鲜菜食用,大都采收青果,采收时间在5月上旬~10月,红椒采收时间在7月~9月。一般先育苗再定植,育苗阶段多用黑色塑料营养钵(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二荆条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 B.喜酸性土 C.耐涝 D.喜温
7.四川盆地二荆条播种季节多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育苗阶段多用营养钵,其优点是( )
①方便移植
②护根
③保湿
④保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地改变了高寒区水文地质环境。风火山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的支流流域内,采样研究发现,该流域不同位置植被状况差异显著。下图是“风火山流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是“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示意图”。
推测风火山流域地区的土壤特征及其成因。
(2)判断该地区不同坡向植被受气候变化影响退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坡顶与坡底植被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一、1.(1)成群;
(1)改造;少数种类;土壤、水分;(2)垂直;分层明显
二、1.热带;湿润。
三、草原与荒漠
1.水分;草本;草原;水分;荒漠。
【重难扩展练】
【练1】1.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南迦巴瓦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毗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由于该山峰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故1自然带应为河谷热带季雨林带,A错误;2处海拔略高于1处,温度略低,故2应为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3位于2的上方,温度进一步下降,应为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4位于3的上方,应为针阔叶混交林带,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甲坡自然带多于乙坡,说明甲坡相对高度较大,位于南坡,为阳坡;而乙坡相对高度较小,且基础海拔高于甲坡,说明乙坡面向青藏高原,位于北坡和阴坡;由于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的生长需要较低的温度和适中的水分条件,乙坡位于北坡,其为阴坡,温度较低、光照较弱,蒸发量较少,湿度较高,适合该植被的生长,故B正确,C错误;坡度陡、裸石多、土层薄的区域不适合树木的生长,植被会比较稀疏,故A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10-11月处于秋季,此时太阳辐射减弱,且昼短夜长,A错误;由于该山峰海拔很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而且氧气含量不受季节影响,出行不一定安全,B错误;由于10-11月气温开始下降,部分落叶林带会开始落叶,林带不一定丰富,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山峰多由于天气影响而云海茫茫,10-11月份为秋季,此时秋高气爽,季风水汽输入大大减少,使当地空气相对干燥,云雾减少,能见度较高,较为适合去该山游览,D正确。故选D。
【习题演练】
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原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推断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B正确;山地坡度、山体海拔不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基带类型没有差异,D错误。所以选B。
2.答案:A
解析:山体顶部面积较小,导致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和气温不是影响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A。
3.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
4.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湖州位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针阔混交林多位于东北山地地区,排除B;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与华北同纬度地区,排除C;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北部地区,排除D。故选A。
5.答案:C
解析:辽宁丹东纬度高,低温来的早,银杏叶黄得早,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早,而不是较短,排除A;湖州纬度低,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观赏期较晚,排除B;丹东位于东北地区,距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且空气湿度快速降低,银杏叶掉落快,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C正确;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观赏期较长,排除D。故选C。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二荆条在四川盆地广泛种植,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气候湿润,云量多,光照弱,A错误;四川盆地纬度30°N附近,纬度较低,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冷空气无法进入,地形较封闭,不易散热,热量充足,D正确;辣椒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对条件水分要求严格,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是酸性土壤,但只在四川盆地广泛种植,说明二荆条对土壤的酸碱性要求不是很严格,B错误,故选D。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二荆条从播种到初次收获大概需要80~90天,作为鲜菜食用,大都采收青果,采收时间在5月上旬~10月,故种植时间在2月上旬~3月,该时间是春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用营养钵育苗,移植时更加方便,不用利用其他工具从原本的种植土壤里挖出来,①正确;在移栽时不易破坏根系,保证成活率,②正确;幼苗比较娇嫩,在营养钵里育苗可以给他提供更加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使幼苗长势更好,③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9.答案:
(1)区域内多年冻土较为发育,土壤贫瘠浅薄。原因: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水分条件差,植被群落总量小,土壤发育缓慢。
(2)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大于阴坡;原因:阳坡由于光照时间较长,土壤温度较高,蒸散发强度强于阴坡,土壤湿度下降更大,植被退化显著。
(3)趋势:坡顶植被退化严重,坡底基本不变。原因:坡顶植被因水分条件变差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坡底由于汇流,水分条件稳定性好,土壤不易发生显著退化。
解析:
(1)风火山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发育。区域内热量不足,水分条件差,植被群落总量小,土壤发育缓慢,土壤贫瘠浅薄。因此区域内多年冻土较为发育,土壤贫瘠浅薄。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的改变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阳坡由于光照时间较长,土壤温度较高,蒸散发强度强于阴坡,土壤湿度下降更大,右图土壤水分条件不足,植被退化显著。因此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大于阴坡。
(3)根据上题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的改变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坡顶水分蒸发及下渗使土壤水分不足,植被因水分条件变差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坡底地势低,由于径流汇聚,水分条件稳定性好,土壤不易发生显著退化。因此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坡顶与坡底植被变化的趋势是坡顶植被退化严重,坡底基本不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