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通过把握“康乾盛世”的历史概念,认识到盛世历史是由广大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通过明清的版图的对比,理解清朝版图对前代拓展与巩固,以及对近现代版图的奠定。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01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02
家国情怀
03
通过史料分析,进一步认识盛世中所孕育的危机。
通过对清初君主专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及影响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感受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历史,确立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念和民族认同感。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居安思危的品质和能力。
教学目标
壹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快速阅读课文P76,
1.说一说什么是“康乾盛世”?康、雍、乾三位皇帝有什么共同特点?康乾盛世的本质是什么?反映出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2.什么是奏折制度?其特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清朝中枢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4.清朝实行文字狱的目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壹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白年时问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若要将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康熙
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雍正
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大权在握…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乾隆
特点: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康、雍、乾三位皇帝有什么共同特点?康乾盛世的本质是什么?反映出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本质:封建盛世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加强
(1)奏折制度
什么是奏折制度?结合史实说明奏折制度如何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
——佐伯富
特点:作用:
含义
迅速、机密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康熙时期奏折
◎红漆皮奏折匣
知识扩展
康熙:设置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始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位于故宫乾清宫西南,原本是书房康熙读书的地方,又称南斋。康熙常常和翰林院词臣们在南书书房探究学问,吟诗作对(喻为“文化俱乐部”)。
康熙亲政后为了把握国家大权决定以南书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南书房地位由此越来越高,权势日崇”。在康熙时期,南书时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发挥着较为重要的政治作用。
南书房
内阁
议政王
大臣会议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2、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加强
目的
迅速处理军务,防止泄密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出于此矣。……(此后)其司员亦不必皆由内阁入,凡部院之能事者皆得进焉。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处
养心殿
军
机
处
君主专制加强
概况:
职能:
雍正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皇帝直接监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性质:
中枢秘书机构
特点:
材料1:军机大臣没有定额,以六至八人为常。人数多少均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材料2: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跪承旨意后,匆匆回军机处。拟旨完毕,再赶回养心殿报雍正批准。
材料3: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太监也不得在侧。
①简:人员少,机构简单;
②速:办事效率高;
③密:保密性好。
影响: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设立军机处
思想控制
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影响:
——文字狱、八股取士
①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③摧残文化,阻碍思想文化、学术、科技进步,维护专制统治。
实质:
文化专制
贰
疆域的奠定
阅读教材P77-78,分别找出清代巩固边疆的政策
①
②
③
④
1.东南:
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清朝统一台湾
1684 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2.东北
(1) 17世纪清朝抗击沙俄
(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
楚条约》,划定中俄东
段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是中国领土)
3.西北及新疆
(1)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
(2)平定维吾尔族 大、小和卓叛乱
(3)在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度
(4)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4.西藏
(1)册封达赖、班禅
(2)1727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钦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
(4)金瓶掣签制度
5.西南
改土归流,强化管理
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中央机构: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经略边疆
①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②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巩固了边防,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要点突破】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2)影响:
多元一体、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军事手段与政治手段相结合;
注重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统一;
借助宗教强化管理
内地18省:
总督—巡抚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选择.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依据该条约,右图属于中国管辖的领土包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D
疆域奠定
1316万平方公里 (1820年)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叁
统治危机的初显
人口剧增→资源危机
康乾盛世虽然取得了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但鼎盛中逐渐孕育着危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
15世纪
世界物种交换图
统治者有没有想办法化解危机 清朝的政治局面又是怎样的呢
“猖狂的腐败”—政治危机:
和珅的贪腐仅仅是清朝官僚腐败现象中的冰山一角,地方上卖官鬻爵现象也相当普遍。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乾隆时期官场风气恶化最严重的表现,是官僚队伍的腐败已经积重难返,腐败往往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官官相护,形成盘根错节的腐败网络。乾隆晚年最宠信的军机大臣和珅即是一个超级贪官,查抄其家产,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相当于当时5年的国库收入。这样触目惊心的贪污腐败现象,表明清朝统治机器已经严重腐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和珅抄家清单:
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15800元、制钱150万文……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真是富可敌国。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频繁的起义”—社会危机: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天理教逆匪七十余众,犯禁门,入大内,戕害兵役……突遭此变,实不可解。
……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予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
——《清仁宗实录》卷274嘉庆十八年九月庚辰
嘉庆
嘉庆帝认为白莲教起义的原因:
大臣因循守旧、懒怠疏忽,未有效执行皇帝决策;
未看到流民起义的实质诱因:人地矛盾、政治腐败、贫富分化……
“罪己诏”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中的小斯当东觐见乾隆皇帝
马戛尔尼使团的要求
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天津贸易;
准许英商在北京设立商馆;
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
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
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思考:英国使团为何有如此诉求?
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且天朝统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英吉利一国……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清高宗实录》卷1435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思考:乾隆对此作何回应?为什么?
闭关锁国→落后世界大势
闭关锁国
仅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
海禁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天朝上国观念
广州十三行
本课小结
统一台湾,巩固东南边疆
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雅克萨之战,巩固东北边疆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疆域基础
蒙古
平定叛乱,巩固北部西北边疆
1684
1757年
1689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在台湾设府
中俄
尼布楚条约
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击败准噶尔部
四个一:
西藏
东北地区
设立
军机处
1727年
1767年
设伊犁将军
鸦片战争前
对外闭关自守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内部统治危机
雍正帝
一个危机:嘉道危机
一个顶峰:君主专制顶峰
一种国策:闭关锁国
四个巩固:
直辖西藏,巩固西南边疆
康雍乾时期
的君主专制
统治
危机的初显
东南地区
课堂检测
(2022·湖南·高考真题.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A
(2023·北京高考·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C
(2021·海南高考真题·6)表1反映了( )
表1 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 单位:万两(银)
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A
年代 总额 地丁银 % 盐课 % 关税 % 杂赋 %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3424 2823 82.4 388 11.3 122 3.6 91 2.7
1724年(雍正二年) 3649 3028 83.0 387 10.6 135 3.7 99 2.7
1753年 (乾隆十八年) 4266 2964 69.5 701 16.4 459 10.8 142 3.3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4254 2991 70.3 574 13.5 540 12.7 149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