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0:1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李清照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初读 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 句读。
2、结合注释, 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
自由朗诵并思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精析全文
怎样写愁?
(一)直接抒情:
①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精神恍惚、孤独寂寞、处境凄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2. 起强调作用.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
叠词妙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淡酒
秋风
鸿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等。
缘愁写景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作者从北方流寓南方,大雁也从北方来,所以说“旧时相识”。但更深层含义是,当年丈夫数度任职在外,夫妻俩常鸿雁传书,互表情意。如今,旧时相识的大雁飞来了,家乡的音信却不可复得,特别是“寄锦书”的丈夫,再也不能回来了。 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亡国之悲,丧夫之痛,如潮涌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几句有几层含义?
“黄花”既是憔悴无人怜惜的菊花,也是作者自喻。
残秋之景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这句暗用 “秋雨梧桐叶落时”,表达了凄凉伤感的“愁”怀。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添愁、助愁
处处生愁,
物物助愁,
景景牵愁,
一个“愁”的世界!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明诚)独驰马赴建康陛辞,冒大暑感疾,七月
于建康病危,八月卒。(清照)葬毕明诚,金兵已
迫建康,清照携带图书出逃。
——李清照《金石录后续》
“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经奉化、上宁海至三门,入章安,至黄岩,具舟
入海,奔温州。自台州、明州回越州,次年赴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知人论世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飘零之苦
深广厚重
晚景之凄
主题提炼
《声声慢》这首词写的是无以言比的“愁”,主要通过凄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醉花阴》-----早年作品,与丈夫离别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体会《醉花阴》《声声慢》情感
闺怨之愁
家国之愁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
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 声 慢
李清照
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朗读
艺术特色
1、叠字的运用,声情并茂,堪称
创举。
2、语言浅俗自然。
3、以抒情为主,融情入景,情景
交融,选取急风、飞雁、黄花、
梧桐、细雨等景物,极力渲染一个
“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拓展延伸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怎样的情感基调?
2、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1、意境清凉幽然。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愁思感伤的抒情基调。
2、“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