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10:47:36

文档简介

2023-2024-1麓山共同体高二上第一次联考试卷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B
D
A
D
B
c
B
11
12
13
14
A
c
D
c
6.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由Z元素是金属元素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分界线”旁可知,
Z为铝元素:再结合X、Y、W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和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可知,Y为
氨元素;由于X、Y位于不同周期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故X为氢元繁、W为氯元素。从而得出X、Y、
Z、W分别为H、N、Al、CI。
8.A.胶粒中SiO带负电荷数大于带正电荷数,表面离子数不一定大于束缚反离子数,A错误:
·B.由图示可知,胶核优先吸附SiO,,根据Liepatoff规则可得SiO与硅胶溶液胶核组成相同,B正确;
C.许多分子聚集一起形成胶粒,故形成胶粒数小于6.02×10”,C错误:
D.胶团不带电荷,胶团中阴离子为硅酸根离子,阳离子为氢离子,根据电荷守恒,n(SiO)=2(H),D
错误:
12.A.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CaC0(s片Ca0(S)+2C02(g),K=c(C0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t1时刻
缩小容器体积,c(C02)迅速增大,重新达到平衡后,c(C02)与原平衡c(CO2)相等,
B.H的起始量一定时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N2(g)+3H(g)÷2NH(g)反应,随着氮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
大,反应正向进行,H2的转化率逐渐增大,故2的转化率:c心b>,
C.锌粒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度越来越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时刻
之后反应还在进行:
D.由于2S02(g)+O2(g)÷2S03(g)△K0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由图知T2
时的K值小于T时的K值,故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每小空2分)
15.(16分)(1)S2082+2I=2S02+2:
(2)取上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向所得混合液中滴加BaC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强于:
(4)控制单一变量,使混合溶液.总体积相等,保证除了N2S2O3外,其它投料浓度均相等:
1
(5)实验Ⅲ:实验V:
(6)反应过程中有生成,并被CC4及时分离(答案合理即可):(7)猜想2
16.(14分)(1)M恤0z+PbS+4HCl_△一PbC2+StM恤C2+2Hz0:加入饱和食盐水可促进反应PbC2s)+2C
(aq)户PbCl2(aq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Pb元素存在于溶液中
(2)降温或加水稀释:
(3)浸取:
(4)4PbS04+6OH°
50~60℃
.3Pb0PbS04H20+3S02-+2H20:
nl
22400p
17.(12分)(1)CH0:
(2)碳碳双键、羧基:·(写对一个给一分)
浓硫酸
(3)CH2-CHCOOH+CH CHCH-CHCOOCHCH
(4)①将右侧试管混合物加入分液漏斗中,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水层。从分液漏斗上端倒出有机层:
②BC:
③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溶液,能溶于有机物乙醇,加入2.0mL无水乙醇,用力振荡2min左右,增加了反
应物的接触面积,导致乙酸乙酯碱性条件水解得到乙酸钠和乙醇,乳浊液变澄清。
18.(16分)(1)CH4(g)=C(S)+2H(g)△H=+75kmol:
(2)cd:
(3)(Ea~131):高温自发:该反应△H>0,△S>0,结合综合判据△G=△H-T△S<0,高温下自
发(判断结果和理由各一分):
(4)0.075molV(Lmin)(不带单位或单位带错不给分)
(5)3:
(6)降温:
加入C0或将甲醇分离出(写对一个给一分)
(7)4.5×102kPa2
b点对应的起始投料比n(H2)
为2.0,则起始充入的n(H2)=2mol,达到平衡时p(CH30H)=0.3kPa,
n(C02)
则平衡时n(CH0H)=0.3kPa×3mo1=0.6mol,
1.5kPa
CO2 (g)+3H2 (g)CH3OH (g)+H2O (g)
初始(mol)
1
0
0
变化(mol)
0.6
1.8
0.6
0.6
平衡(mol)
0.4
0.2
0.6
0.6
②当平衡时,C02、H2、H20的分压分别为0.2kPa、0.1Pa、0.3kPa,温度不变,K值不变,即Kp(a)=
K,(b)=0.3Pa×0.3kPa
÷4.5×102kPa2
0.2kPa×(0.1kPa)3
2总分:100 分 时量:75 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反应 NH4Cl NaNO2 === NaCl N2 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
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 18 的氯原子: 1817 Cl
B.N2的结构式: N == 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 的电子式:
2.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混合物 电解质
A SiO2 HCl 纯碱 CuSO4·5H2O CO2
B SO3 H2CO3 Na2CO3 氢氧化铁胶体 NaCl
C Na2O HNO3 NaHSO4 硫酸铜溶液 MgSO4
D CO2 HClO BaCO3 医用酒精 SO2
3.下列有关速率与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
B.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C.增加某种反应物的量,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D.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在 Ca(HCO3)2溶液中滴加过量 NaOH 溶液:OH HCO 3 Ca
2 === CaCO3 H2O
B.向 Na2S2O3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S 2 2O3 2H === S SO2 H2O
C.向 Al 3 2(SO4)3 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Al 4NH3 H2O === AlO

2 4NH

4 2 H2 O
D.白醋与“84”消毒液混合产生黄绿色气体:Cl ClO 2H === Cl 2 H 2O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碳和浓硫酸加热所得气体产物依次通过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品 气体产物中含有 CO2 和 SO2
A
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向溶液 X 中滴加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B 溶液 X 中无 NH 4
试纸不变蓝
{#{QQABJQ6QggAIAAAAAQhCAwHiCAMQkBCCAIoOBAAMIAAAgRFABAA=}#}
将甲烷与氯气按体积比 1:4 混合于试管中光照,反应后的混合气 生成的氯代甲烷具有酸性
C
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将 0.1mol/L FeCl3溶液与 0.2mol/L KI 溶液等体积混合,取少量混合
D Fe3+与 I 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
6.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均位于不同的奇数族。X 与 Y 位于不同周期,
且 X、Y、W 的族序数之和等于 Z 的质子数,X 与 W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 8,Z 元素是金属元素且位于元
素周期表中“分界线”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正价:W>Y>Z
B.简单离子半径:W>Z>Y>X
C.常见单质沸点:Z>Y>W>X
D.X、Y、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中性
7.已知反应: 2NO(g) 2H2 (g) === N2 (g) 2H2O(g) 生成 N2 的初始速率与 NO、H2 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
v kcx (NO) c y (H2) ,k 为速率常数。在 800℃时测得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初始浓度
实验数据
1 生成 N2的初始速率( mol L
1 s 1)
c(NO) / (mol L ) c(H2 ) / (mol L
1)
1 2.00 10 3 6.00 10 3 1.92 10 3
2 1.00 10 3 6.00 10 3 4.80 10 4
3 2.00 10 3 3.00 10 3 9.60 10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关系式中 x=2、y=1
B.800℃时,k 的值为 8×104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将增大
D.若 800℃时,初始浓度 c(NO) c(H2) 4.00 10
3mol L 1,则生成 N2 的初始速率为1.28 10 3 mol L 1 s 1
8.胶体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Liepatoff 规则:胶核总是选择性地吸附与其本身组成相似的离子形成
胶粒)。硅胶溶液组成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粒中表面离子数目一定大于束缚反离子
B. SiO2 3 与硅胶溶液胶核组成相同
C.1mol Na2SiO3和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硅胶粒子数约为 6.02×1023
D.硅胶溶液的胶团中 n(SiO2 3 ) 2n(H
)
{#{QQABJQ6QggAIAAAAAQhCAwHiCAMQkBCCAIoOBAAMIAAAgRFABAA=}#}
9.莨菪亭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莨菪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烃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能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
10.恒温条件下,将 1mL 0.005mol/L 酸性 KMnO4 溶液和 3mL 0.5mol/L H2C2O4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2MnO 4 5H2C2O4 6H
=== 2Mn 2 10CO2 8H2O 。用 MnO

4 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v(MnO

4 )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段消耗的 n(KMnO4)比 t3~t4 时间段消耗的少
B.t2与 t5时刻的 n(KMnO4)相等
C.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 Mn2+起催化作用
D.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 c(H+)减小
11.为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联合进行生产。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氯化”过程在高温下进行,且该过程中 Ti 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氯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Cl2 2FeTiO3 6C === 2FeCl3 2TiCl4 6CO,还原剂只有 C
B.“合成”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 100%
C.氯碱工业中生成的氯气可用于生产漂白粉
D.上述流程中生成钛时不可用 CO2代替 Ar
12.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QQABJQ6QggAIAAAAAQhCAwHiCAMQkBCCAIoOBAAMIAAAgRFABAA=}#}
甲 乙 丙 丁
A.图甲是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CaCO3 (s) CaO(s) 2CO2 (g)反应时 c(CO2)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
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的体积
B.图乙是 H2 的起始量一定时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 N2 (g) 3H2 (g) 2NH3 (g) 反应,达到平衡时 NH3 的体
积分数随 N2 的起始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则 H2的转化率:c>b>a
C.图丙是锌粒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t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D.图丁表示反应 2SO2 (g) O2 (g) 2SO3 (g) H 0 不同温度时平衡常数K随压强的变化关系图,则T113.中学常见反应 2NO(g) O2 (g) 2NO2 (g) 实际由 2 个基元反应构成:
反应①: 2NO(g) N2O2 (g) K1;
反应②: N2O2 (g) O2 (g) 2NO2 (g) K2。
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温度升高,NO(g)与 O2(g)反应生成 NO2(g)的速率会降低。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能提高 NO 的平衡转化率
B.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
C.总反应的平衡常数 K K 2 K 21 2
D.温度升高,总反应速率降低,可能原因是 c(N2O2)减少使反应②速率降低造成
14.一定温度下,向 2L 恒容容器中充入 1.0mol A 和 1.0mol B,发生反应 A(g) B(g) 2C(g) ,经过一段时
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 15 25 35
n(A)/mol 1.0 0.85 0.81 0.80 0.80
A.前 5s 的平均反应速率 v(A) 0.03mol L 1 s 1
D.由题目信息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保持温度不变,超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20mol A、0.20mol B 和 1.0mol C,反应达平衡前 v(正)D.保持温度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0mol C,达平衡时,C 的转化率小于 80%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5.(16 分)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含硫化合物(NH4)2S2O8 的性质,设计如下实验探究(NH4)2S2O8的氧化性。
实验操作:向小试管中加入 2mL 0.2mol/L KI 溶液,并滴入两滴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 0.2mol/L
{#{QQABJQ6QggAIAAAAAQhCAwHiCAMQkBCCAIoOBAAMIAAAgRFABAA=}#}
(NH4)2S2O8溶液,试管中溶液立即变蓝。取上层清液检验,证明溶液中存在SO 2 4 。
(1)(NH4)2S2O8 与 K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该溶液中存在SO 2 4 的具体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NH4)2S2O8的氧化性__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I2。
已知:I 可与S O 2 发生反应: 2S O 2 I == S O 2 2I 2 2 3 2 3 2 4 6 。为了进一步探究(NH4)2S2O8与 KI 的反应速
率,小组同学设计下表实验:
试验 0.2mol/L KI 0.01mol/L Na2S2O3 0.4%的淀 0.2mol/L (NH4)2S2O8
蒸馏水/mL 变色时间/s
编号 溶液/mL 溶液/mL 粉溶液/滴 溶液/mL
I 4.0 0 4.0 2 2.0 立即
II 4.0 1.0 3.0 2 2.0 30
(4)上述两实验中均加入了不同体积的蒸馏水,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 Na2S2O3溶液后溶液变蓝的时间明显增长,小组同学对此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 1:(NH 4)2S2O8 先与 Na2S2O3反应,Na2S2O3 消耗完后才与 I 反应;
猜想 2:(NH4)2S2O8 与 KI 反应的速率远低于 I2 与 Na2S2O3 反应的速率。
为验证上述猜想,小组同学补充下表实验:
0.2mol/L 0.001mol/L 0.2mol/L
试验 0.01mol/L 0.4%的淀
KI 溶液 Na2S2O3溶液 CCl4/mL (NH4)2S2O8 实验现象
编号 碘水/mL 粉溶液/滴
/mL /mL 溶液/mL
III 2 0 20 10 0 0.2 下层溶液显浅紫色
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
IV 0 5 20 0 2 20
色,一段时间后又变蓝
(5)验证猜想 1 的实验设计为__________(填“实验 III”或“实验 IV”下同),验证猜想 2 的实验设计
为___________。
(6)下层溶液显浅紫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上述实验可知__________(填“猜想 1”或“猜想 2”)成立。
16.(14 分)硫酸铅广泛应用于制造铅蓄电池、白色颜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 3PbO·PbSO4·H2O(三盐)
等。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 PbS,含有 FeS2等杂质)制备 PbSO4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1.PbCl2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2. PbCl2 (s) 2Cl
(aq) PbCl2 (aq) 。
(1)“浸取”时需要加热,该过程中盐酸与 MnO2、PbS 发生反应生成 PbCl2 和 S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QQABJQ6QggAIAAAAAQhCAwHiCAMQkBCCAIoOBAAMIAAAgRFABAA=}#}
________________,结合原理分析饱和食盐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中获得 PbCl2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3)“滤液 a”经过处理后可以返回到_____________工序循环使用。
(4)用硫酸铅与氢氧化钠溶液在 50℃~60℃反应可以制备三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海绵铅具有优良的储氢功能,其储氢原理为 2Pb(s) H2 (g) == 2PbH(s) 假设海绵铅的密度为 g cm
3 ,
摩尔质量为Mg mol 1 ,其吸附的氢气是其体积的 n 倍(标准状况),则此条件下,1g 海绵铅的储氢容量 R
为_______mL,氢气的浓度 r 为_______mo(l 储氢容量 R 即 1g 铅吸附氢气的体积;氢气的浓度 r 为 1mol Pb
吸附氢气的物质的量)
17.(12 分)聚丙烯酸乙酯与沙粒结合,起到既能阻止地下盐分上升,又能蓄积雨水的作用。人们可以淀
粉、石油为原料生产聚丙烯酸乙酯。其转化过程如图:
(1)葡萄糖的实验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丙烯酸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乙醇转化为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①反应结束后,若要从右侧试管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请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 Na2CO3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 1mL 紫色石蕊试液(整个过
程不振荡试管),发现石蕊试液层存在于饱和 Na2CO3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
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实验时向装有浓 H2SO4的试管中加入乙醇和乙酸
B.实验时应加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暴沸
C.石蕊试液层的颜色由上而下分别呈红、紫、蓝
D.实验充分反应后,原料的原子利用率达 100%
③取 10.0mL 饱和 NaOH 溶液和 5.0mL 乙酸乙酯在试管中,得到乳浊液,向混合液中再加入 2.0mL 无水乙
醇,用力振荡 2min 左右,乳浊液变澄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6 分)一碳化学是指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用化工的方法制造产品的化学体系
的总称。甲烷、一氧化碳是常见的一碳化学的原料。已知反应:
{#{QQABJQ6QggAIAAAAAQhCAwHiCAMQkBCCAIoOBAAMIAAAgRFABAA=}#}
①CH4 (g) H2O(g) CO(g) 3H2 (g) H 206kJ mol
1
②C(s) H2O(g) CO(g) H (g) H 131kJ mol
1
2
③CO(g) 2H2(g) CH3OH(g) H 124kJ mol
1
(1)工业制取炭黑的方法之一是将甲烷隔绝空气加热到 1300℃进行裂解。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a mol CH4与 2amol H2O(g),进行反应①,下列能判断反应已达化学平
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与 c(H2)之比不变
c.3v 正(CH4)=v 逆(H2) d.容器内温度不变
(3)反应②的正反应活化能为 Ea kJ mol 1,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 kJ mol 1 。对反应②的自发
性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容积固定为 1L 的密闭容器内充入 2mol CO 和 4mol H2,保持 250℃发生反应③,用压力计监测反应过程
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表:
反应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压强/MPa p 0.82p 0.68p 0.56p 0.50p 0.50p
(4)从开始到 20min 时,以 CO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______________。
(5)250℃时反应③平衡常数 K3的值为________。
(6)在容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欲提高反应③中 H2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项)。
( 7 ) 某 温 度 下 , 在 容 积 为 VL 的 恒 容 密 闭 容 器 中 充 入 1mo CO2 和 一 定 量 H2 发 生 反 应
CO (g) 3H (g) CH OH(g) H O(g) 。CH OH(g) n(H的平衡分压与起始投料比 2 )2 2 3 2 3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n(CO2 )
所示,已知 b 点对应投料比的起始压强为 1.5kPa,Kp(a)=_________。
{#{QQABJQ6QggAIAAAAAQhCAwHiCAMQkBCCAIoOBAAMIAAAg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