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设计说明
机械运动是普遍现象,所以在本节教学中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并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那么物体是相对于哪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明白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现在坐在教学里一定是静止的吗?让学生思考讨论,弄明白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在进行参照物选择练习时应告诉学生首先明确运动的主体,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参照物。体现由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教材图片等知道机械运动的共同点是: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2.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小实验等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即参照物是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3.通过观察、分析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道相对静止的条件。
4.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具
多媒体、视频资料、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1.长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 、 、 、 、。单位间换算关系:1 km= m,1 dm= m,1 cm= m,1 mm= m,1 μm= m,1 nm= m。
2.常用 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 、 和 。记录结果应包括 和 ,不但要记录数值,还要注明 。
3.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其他单位还有 、 ,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导入
(1)拍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块欣赏;在这段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步行的人、静止的树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
(2)播放孙悟空“腾云驾雾”有关镜头。
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2.故事导入
(1)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 000 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行,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一把抓在手中一看,竟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找到答案。
(2)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会找得到你的剑呢?”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他为什么找不到宝剑。
进行新课
探究点一 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回顾生活中、运动场上的运动场景,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教师:足球场上正在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是静止的。
教师:上学路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汽车、路上的行人是运动的,房屋、路两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教师:运动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其位置在发生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16页图1.2-1所示的形形色色的运动,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问题:教材第1617页图1.2-1和图1.2-2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你是怎么判断的?
引导学生分析:哈雷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和珠穆朗玛峰的顶峰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从而得出结论: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改变的运动。
教师: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你还能举出哪些做机械运动的例子?
例题讲解:(学生先练习,若有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例1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孤帆一片日边来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A、B、C选项中的春水、孤帆、白鹭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而D选项中的霜叶发生的是颜色变化而不是位置变化。
答案:D
探究点二 参照物
教师:回想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路边的树木和房屋时,会有什么感觉?试着解释。
学生:坐在车里,向外看,路边的树木和房屋都向后退。
1.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想想议议”。
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引导学生分析:因为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开始选择正在运动的另一列火车为标准,也就是把它看成是静止的,觉得自己的列车是运动的;后面选择地面为标准,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就是静止的。
2.学生演示实验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本放在课桌上,书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书本使其沿桌面运动,并讨论回答:
(1)选择课桌作为标准,尺子和书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择书本作为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择尺子作为标准,课桌和书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分析:
(1)选择课桌作为标准,尺子和书本是运动的;
(2)选择书本作为标准,尺子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选择尺子作为标准,课桌是运动的,书本是静止的。
教师: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选择的标准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不同,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教师PPT展示练习,并指导学生完成
练习1:上学时,坐在行驶的车中,看到树木、房屋向后运动,参照物是车;车中的座椅不动,参照物是车厢。
练习2:“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云。“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所取的参照物是青山,后半句所取的参照物是竹排。
练习3: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扶梯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练习4:空中加油机在给战机加油的过程中,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教师归纳出选择参照物的原则:
(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没有特殊指明时是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3)一旦物体被选为参照物,就假定其是静止的。
探究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教材图片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第18页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为参照物,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车辆和联合收割机都是运动的;选取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车辆相对于联合收割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车辆是静止的。
2.学生分析教材第18页“想想议议”的问题。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归纳总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确定所选的参照物;
(3)判断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例题讲解:(学生先练习,若有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例2 (2019·湖南益阳中考)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列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列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的列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解析:自己的列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自己的列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的列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向东运动没有可能,故D错误。
答案:D
课堂小结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当堂达标(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C 2.A 3.B
4.向左运动且船速大于风速 向右运动(或静止或以小于风速的速度向左运动)
布置作业
教材第1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至3题。
板书设计
一、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