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备课】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二章 声现象 本章复习方案 教学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备课】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二章 声现象 本章复习方案 教学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3 11: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本章复习方案
复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要点回顾
热点题型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 (2019·南京中考)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解析: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受音叉的振动,这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这是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这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这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A符合题意。
答案:A
例2 (2019·山东聊城中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解析: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振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跟踪练习1 (2019·湖南株洲中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跟踪练习2 (2019·山西中考)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二 声音的特性
例3 (2019·河南中考)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解析:笛声是由笛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B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C错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归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正确。
答案:D
例4  (2019·广东中考)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的说法正确;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而声音的大小是用响度来表示的,故B的说法正确;在声音的三个特性中,音色是人们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手段,所以选手能在嘈杂的声音中辨别出鼓声,靠的是鼓声的音色与其他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的说法正确;声音的传播速度跟其所处的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鼓手敲击鼓面的快慢无法改变鼓声的传播速度,故D的说法错误。
答案:D
跟踪练习3 (2019·湖北咸宁中考)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所示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
跟踪练习4 观察图2-5,请按要求回答:
甲     乙    丙        丁
(1)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    的关系。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 。
(3)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
(4)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5)图甲中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6)在图丙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逐渐变大的力分别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三 声的利用
例5 (2019·河北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解析:通过音色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A错误;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错误;噪声检测装置只能检测声音的强弱,不能控制噪声,C错误;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通过对次声波的监测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正确。
答案:D
跟踪练习5 (2019·湖北黄冈中考)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 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
跟踪练习6 (2019·成都中考)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四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例6 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中,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广场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解析: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A选项不符合题意; 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广场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休息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B选项符合题意; 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C选项不符合题意; 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例7 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配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解析:道路两旁栽行道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选项符合题意;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戴上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跟踪练习7 以下措施中,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
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
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五 声现象综合
例8 (2019·湖北荆州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大石头发声时,大石头没有振动
B.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B 超”是利用声音传播能量的
解析: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敲击大石头使其发声时,大石头也在振动,故A错误;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故B正确;“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利用B超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病变,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答案:B
跟踪练习8 (2019·山东枣庄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通过声音的音调可辨别乐器的种类
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跟踪练习9 (2019·长沙中考)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琴弦在振动
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
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参考答案
要点回顾
1.振动 2.介质 不能 3.波 4.固 气 
5.340 6.反射 7.0.1 s 8.高低 9.频率 频率 
10.20 20 000 20 000 20 11.大小 
12.振幅 振幅 距发声体的远近 
13.品质 14.材料 结构 15.无规则 
16.休息 学习 工作 17.声源处 
18.传播过程中 19.人耳处
跟踪练习
1.振动 会 2.A 3.B
4.(1)振幅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低 (4)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5)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法 (6)大 振幅
5.空气 能量 6.A 7.D 8.B 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