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备课】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本章复习方案 教学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备课】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本章复习方案 教学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3 11: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本章复习方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比值定义法,能用公式计算密度,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能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不同形状固体的密度。
4.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能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要点回顾
热点题型
一 质量与密度
例1 (兰州中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地理位置无关,故A选项正确;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无关,故B、D选项错误;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冰熔化成水后,密度变大,故C选项错误。
答案:A
例2 (山东烟台中考)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___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其前提是人们默认铁和木头的体积相等。在体积相等时,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即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虽然状态发生了变化,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质量不变。把水缸胀破,说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根据可知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答案:密度 变大 变小
跟踪练习1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如果真的把铁棒放在石头上磨,这一过程中它的密度与其体积和质量的关系是(  )
A.其密度因体积的减小而增大
B.其密度不可以再用其质量与体积之比测算出来
C.其密度因质量的减小而减小
D.其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变
跟踪练习2 在下列动物中,质量可能是3 kg的是(  )
A.一只麻雀  B.一只老鼠 
C.一只鸡  D.一只羊
跟踪练习3 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二 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例3 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甲 乙 丙 丁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所在位置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________,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1)测量鹅卵石的密度时,首先用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然后运用排水法测出鹅卵石的体积,最后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所以实验步骤顺序为①②④③,故A选项正确;(2)由题图甲可知,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没有将游码归零;(3)鹅卵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值之和,其大小为20 g+5 g+2 g=27 g,鹅卵石的体积24 cm3-14 cm3=10 cm3,则鹅卵石的密度==2.7 g/cm3;(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无关,故鹅卵石磨损后,其密度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时的视线要与液体凹面的底部在同一水平线上(相平),若仰视读数则会使读出的数值偏小,则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测得的鹅卵石的体积将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所测得的鹅卵石的密度将偏大。
答案:(1)A (2)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没有归零 (3)27 10 2.7 (4)不变 (5)在同一水平线上(相平) 偏大
警示:在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密度时,要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若先测体积再测质量,会导致测得的质量偏大,而导致计算得到的密度偏大。
跟踪练习4 (2019·贵州安顺中考)小军测量一个体积为25 cm3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他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再调节_______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把木块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添加的砝码数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由此测得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跟踪练习5 (2019·江苏淮安中考)小明想通过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2)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3)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通过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甲 乙 丙
三 密度的测量
例4 (宁夏中考)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则小华测出的酱油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
解析:(1)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上游码的刻度值之和,观察图甲可知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60 g+2.0 g=62.0 g,所以酱油的质量为总质量与空烧杯质量的差,即62 g-17 g=45 g,通过观察图乙可知酱油的体积是40 mL=40 cm3,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酱油的密度是==1.125 g/cm3=1.125×103 kg/m3;(2)本次实验是先称量空烧杯的质量,再称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然后把所有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这样烧杯壁上会有残留的酱油,所以测量的酱油的体积会偏小,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质量准确,体积偏小,物质的密度会偏大;(3)空烧杯的质量是,装满水后,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是,所以水的质量是,装满酱油的总质量是,所以酱油的质量是,因为水和酱油都是装满烧杯,所以酱油和水的体积是相等的,所以酱油的体积是=,所以酱油的密度为==。
答案:(1)45 1.125×103 (2)偏大 (3)
例5 (2019·成都中考)在“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
(1)小李同学首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2)为了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小李同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合理吗?为什么?答:________ 。
(3)四个小组测量出的石块密度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2.5×103 kg/m3 2.6 g/cm3 2.6×102 kg/m3 2.5 g/cm3
其中错误的是第________组的测量结果。
(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大
B.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小
C.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小
D.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大
解析:(1)天平的读数=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即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值),则石块的质量20 g+20 g+3 g=43 g。(2)由题图乙可以看出,量筒中的水太多,放入石块,如果水面上升到100 mL刻度线以上,甚至有水溢出,则无法测量石块的体积。(3)比较四组数据,第三组差距太大,明显不是误差的原因,因此第三组的测量结果错误。
(4)放置天平的操作台不水平,测出的质量会有错误。如果操作台左侧偏高,则测量的质量偏大,如果操作台右侧偏高,则测量的质量偏小,A、B错误。若先测石块的体积,由于石块会沾上水,则测量的质量会变大,根据可知测量的密度偏大,C错误,D正确。
答案:(1)43 (2)不合理。水太多,石块浸没后,总体积会超过量筒的量程 (3)三 (4)D
警示:游码的示数是指游码左侧对齐的刻度值;量筒中的水要适量,放入石块后既能浸没石块,又不能让水面超出量筒的最大测量范围。
跟踪练习6 (2019·甘肃武威中考)学完质量和密度后,小明和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油的密度。
(1)他们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这时他们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天平平衡后,他们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B.将待测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
质量;
C.将烧杯中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倒入量筒的这部分油的体积。
请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55.8 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这部分油的质量是________g,体积是________cm3。
(4)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该油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甲          乙
跟踪练习7 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
________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 g。
甲         乙       丙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________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________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跟踪练习8 (2019·山西中考)六一儿童节,小明的爷爷特制了三个大小不同、外观镀有相同颜色的实心金属球,并在球上刻有对晚辈祝福的话,要分别送给小明和他的两个妹妹。爷爷对小明说,三个小球中两个材质相同的送给妹妹,另一个材质不同的送给小明,要小明自己想办法找出。请你设计实验,帮助小明找出这个小球。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9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 g,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 g;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净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 g,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_g,酸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四 密度知识的应用
例6 妈妈买了一只银手镯,为了初步判断是不是纯银制成的,小明利用首饰店的电子天平、溢水杯、大小合适的烧杯、水等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电子天平放在桌面上,调节底板水平;
B.将手镯放在电子天平的托盘上,液晶屏显示如图所示,则手镯的质量为________g;
C.用电子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22.060 g;
D.将手镯浸没到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烧杯收集溢出来的水;
E.用电子天平测量溢出来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4.460 g。
(1)手镯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保留一位小数)
(2)测量前,若电子天平底板没有调水平,则测得的质量偏________(选填“小”或“大”)。
(3)由于溢水管口残留有少量水,由此会导致测得的密度偏________(选填“小”或“大”)。
解析:从电子天平的液晶显示屏上可以看出,质量的单位是g,手镯的质量为25.230 g。(1)溢出水的质量为24.460 g-22.060 g=2.400 g,溢出水的体积等于手镯的体积,故==2.4 cm3,手镯的密度为=≈10.5 g/cm3。(2)电子天平没有调水平,放上物体后,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小于物体自身重力,经内部电路转换后,所显示的质量会偏小。(3)溢水管口残留有少量水,使得溢出水的质量偏小,求得溢出水的体积偏小,又因为溢出水的体积等于手镯的体积,由公式可知测得的手镯的密度偏大。
答案:25.230 (1)10.5 (2)小 (3)大
例7 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0 1 2 3 4 5 6 7 8
/(kg·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 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B.水在4 ℃时密度最大
C.温度高于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温度低于4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解析:表中数据给出的是水从0 ℃到8 ℃过程中的密度变化,而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是因为水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但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体积会变大,表中没有涉及冰的密度,故A选项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04 ℃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变大,48 ℃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变小,由此可知水在4 ℃时密度最大,故根据表中数据能得出B、C、D选项中的结论。
答案:A
跟踪练习10 小明想知道一元硬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做了以下实验。
(1)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10枚一元硬币的总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所示,硬币总质量为________g。
(3)用量筒测出10枚一元硬币的总体积约为10 cm3,则该硬币的密度约为________g/cm3。对照下表,它可能是用________制成的。
物质名称 铝 锌铜合金 钢
密度/(g·cm-3) 2.7 6.5 7.9
跟踪练习11 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 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观察此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冰的温度从-4 ℃上升到0 ℃时体积将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水的温度从 0 ℃上升到4 ℃时体积将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________,较深河底的水温是________。
跟踪练习12 下表记录了干燥空气在不同气压和温度时的密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1)当温度为5 ℃、气压为104000 Pa时,干燥空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气压的关系是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某地区冬季的气压比夏季高,则该地区冬季干燥空气的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夏季干燥空气的密度。
参考答案
要点回顾
1.物质 2.千克(kg) g 毫克 103 103 103
3.状态 位置 4.托盘天平 案秤
6.间接 7.质量 体积 8.
9.kg/m3 g/cm3 103 10.
11.天平 量筒 12.天平 量筒
13. 14. 15. 16.减小 04 ℃ 4 ℃
跟踪练习
1.D 2.C 3.D 4.平衡螺母 0.56×103
5.(1)零刻度线 左 (2)64 (3)20 (4)3.2×103
6.(1)左 (2)BCA (3)18.4 20 (4)0.92×103
7.(1)水平台 零刻度线  (2)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3)81.6 (4)40 1  (5)大
8.(1)实验器材:电子秤、自制溢水杯、水、小杯
(2)实验步骤:①用电子秤分别测出小球、空小杯的质量,记作;②在溢水杯中装满水,让小球浸没,将溢出的水收集到小杯中,用电子秤测出小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记作;③小球的密度;④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另外两个小球的密度
(3)实验结论:比较、,其中密度不同的小球就是送给小明的(用天平、量筒或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测密度鉴别小球均可。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
9.90 1.25
10.(1)水平 左 (2)64 (3)6.4 锌铜合金
11.(1)增大 减小 (2)减小 增大 (3)0 ℃ 4 ℃
12.(1)1.30 (2)温度相同时,气压越高,干燥空气的密度越大 (3)大于